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的传说

时间:2023-05-23 22:3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188 评论:0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提起除夕,大家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一顿美味的饺子,吃罢年夜饭全家守岁的温馨,还是贴春联和窗花?

“爆竹声中辞旧岁,腊梅笑里迎春光。”其实,它的内涵远远不是一顿年夜饭那么简单。在民间,“过年”是个时间段,从小年甚至腊八节开始,人们准备年货,打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新年。除夕,是第一场“重头戏”。

资料图:农历除夕当天,北京地坛公园入口被大幅门神和大红灯笼等装饰一新。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除夕的传说与由来

除夕又叫大年夜、岁除、大晦日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农历十二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当十二月小月时,大年夜就变成了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

对除夕这个名字的含义,曾有许多人做过考证。按字面意思看,“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形象地说明旧年、新岁的交替。

人们传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夕”的怪兽,特别凶猛,经常伤害人类。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年”的小孩告诉大家撵走夕兽的方法:它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按照小孩教的办法,大家果然赶走了夕兽。为了表示庆贺,人们纷纷穿衣新戴新帽,到亲朋好友家里道贺。年赶走夕的这一天就被叫做“除夕”。

不过,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也是“除夕”由来的另外一种说法。

资料图:图为民众挑选春联。 吕明 摄

贴窗花、贴春联……年味也在这里面

除夕一大早,许多人家会早早起来,在大门口贴上春联。春联也叫春贴、桃符等等,文字工整、对偶,言简意赅地抒发对新年的期盼。

据说,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变得既精美又富有艺术感,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使用场所分类,可分为框对、春条、斗方等。“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等等。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也就是窗花。同时,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时候,还会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倒(到)了”。

另外,“福”字也可以被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等。

一顿年夜饭,一个团圆年

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除旧迎新之外,吃团圆饭、守岁是此时的习俗之一。

梁实秋也在文章里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

资料图:饺子。王昊阳 摄

过去,年夜饭的菜肴,有些在过年前几天就准备好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切菜、剁肉的声音与说笑声编织在一起,组成除夕一曲欢快的乐章。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吃团圆饭,享受的既是美味佳肴,也是过年愉快的气氛。

一般来说,饭桌上会有火锅,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有的地方则必定要吃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寄托着“年年有余”的美好心愿。

旧日有这些禁忌,盼望顺利迎新年

为了表达除旧迎新的意思,过去除夕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不能说鬼、死、杀等不吉利的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泼污水等。

资料图:辽宁省葫芦岛市民在家中与家人享受丰盛的年夜饭。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

尤其是在年夜饭时,如果有些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这些吉祥话是人们必做的“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年夜饭开餐前,很多人家会先准备供品祭祀祖先。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当然更不能吵闹、骂人,否则就是不尊敬祖先。

如今,随着时光流逝,许多除夕的禁忌已经被打破了,年俗也在向着更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唯一不变的,还是人们对家的眷恋:一年到头,全家大小共叙天伦,也是最难得的幸福。(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