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如来 神既道道法自然如来
我是石头,一个85后,酷爱解读《遥远的救世主》。
在这里每日一更。
如果可以,请给个关注。
摆一道茶,我们一起聊聊关于《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维
《天道》中阐述的境界极高,可那种极高的境界,以我们目前的能力,基本与我们没啥关系。
我们的聪明能量化到肖亚文这种人的程度已经是不容易。至于像韩楚风,詹妮那类人,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了。遥远的救世主
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总是很冷静地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是从果地而生觉,自然能够清楚明了。
但这种明了,并不等于说我们具有觉性的智慧,否则你为什么还要听那么多道理,就没有需求的根据了。
你想听,说明你有需求。
1
法无定法,存在决定意识
今天终于把《天慕红尘》看完了一遍,从里面只总结出来了四个字,实事求是。
一切客观为前提,不唯经验,教条,以实事求是为先决用的条件,可用的用,不可用的不必拘泥。
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便想到了,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之心。
我们在漫长的人生中,已经塑造好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取舍观。
但这种价值观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即见因果的文化还是背离因果的文化?
这个答案无从知晓。
因为我们只知道我们要塑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塑造的前提来自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人生经验,因为他们告诉我们,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那个主,你要有自己的主义,主意。
恰恰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教条实在太多了,我们就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去,任由自己去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取舍观。
最终导致,我们需要从失败的过程里,去汲取经验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反应。
那就是迷茫。
当你迷茫的时候,觉悟便有了价值。那你又开始重新学习,但是你又不具备这种觉悟的能力,没有办法去真正的甄别客观因果,还是经验教条理论下的因果。
最终你懂的,还是概念,并不懂实证的境界是什么。
2
窄门背后是什么,上帝没有告诉世人,佛说证道,证道背后是什么,佛也没有明示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
当年佛祖灵鹫山上,拈花破颜微笑,只有坐下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
觉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可悟不可修。
但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慈悲法门,去找到人生路在什么地方。
如此。修行才有了它最终的价值。
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
人人有德,为商有道,为官有法。这种境界虽比天堂不如,但也算是人间极乐了。
修行并不是让我们去贪求多么高的妙法,多么不可奢求的境界。
见路非路,即见因果,便是最高的做事指导精神境界。
我们总是杂念太多。
像丁元英对小丹说,因为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这话很难明白。
不拘经验教条,为最根本的指导精神,便是见路不走的入门第一课。
你为什么快乐?因为你活得比别人好,所以快乐,所以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你比别人好的前提上,所以你才快乐。
决定你快乐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别人。
在这种经验教条思维下的人,你认为他还有什么样的能力去拯救自己?
3
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决,已然是进步
如果抛开私心杂念,抛开贪嗔痴慢,有一颗肯上进的心便已经是在修行了。
问道寻道,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找一个心不苦的地方,而是为了破解更高层次的思维密码,因为背后便是财富,便是名利。
最终我们学到的可能只是一些很表面的知识与概念。
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不论我们如何通达这些名词法相,已然距离觉悟的真实境界很遥远了。
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即见因果,便见果地的种种。已知是错,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虽然有智玄大师,送了丁元英一个大爱不爱,不过是抚慰灵魂的慈悲。天道
文化不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我们当下的文化所看见的文化已经即非文化。
未看见未觉知的文化已经存在。道法自然,规律如来,不容思议,即非文化。
如果我们跳不出我们自己头脑里的那个主,超越不了自己头脑里的主,你所看到的永远是那个主让你所看见的,听到的所觉到的。
不论你如何挣扎,都出不了主给你画好的那个圈。
这样或许就可以明了,什么是修行以行制性,什么是悟道以性施行。
从最初难以接受《天幕红尘》,到现在多少有一点头绪可能。我认为《天慕红尘》所展示的境界是《天道》里面,如是观照的部分。
我认为它里面的道理,很深很难理解,但易学易用,但却不易懂。
像,
阿弥陀佛即阿弥陀佛。
可阿弥陀佛是谁,那就是佛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