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哪一年 抗美援越是哪年

时间:2023-04-25 17:4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724 评论:0

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代表团在板门店就朝鲜战争的当前局势展开激烈的谈判,最终我方代表南日大将和美方威廉哈里逊中将拟定了《朝鲜停战协定》,历时2年9个月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既然战争在1953年就已经结束了,为什么在1994年最后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才回到祖国呢?

迫于局势的选择

1953年7月27日,中美两国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标志着朝鲜战争终于结束。

依照国际惯例,中美两国理应在此时将所有入朝作战的武装部队全面撤出,而中国方面也确实正在着手安排,就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另一边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霸道惯了,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连道德底线都一再沦丧,对所谓的国际惯例更是不屑一顾,于是在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是,美国果然没有撤军的打算,他扯着联合国的大旗毫不客气地留在南韩,只是意思一下撤出了小股兵力。

美国的这一举动,引发了中朝两国的担忧,现如今双方签署的停战协议,并非是和平因完全到来,正因为如此,在美国的小动作下,很难让人不怀疑美国的用心。

基于这层考虑,我们和朝鲜方面、苏联方面也进行了通报和商讨。

苏联方面认为,既然彼时的朝鲜刚刚经历一场浩劫,短时间内无法建立起足以自保的武装,那么为了东亚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志愿军留在半岛,至少可以在兵力上与美军保持基本的平衡,不失为权宜之计。

朝鲜方面赞同中苏两国的提议,并且表示可以为驻朝志愿军提供便利。

最终双方一致决定,志愿军主力可以放慢回归中国本土的步伐,在半岛足够与美军保持军事平衡的力量,于是在1954年9月至1955年10月,先后撤离6个军共19个师,随后又秘密撤出6个军共20个师,近在朝鲜留下5个军牵制美国。

受到此次内战的影响,朝鲜国内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大战刚刚结束,家园百废待兴,留在朝鲜境内的志愿军在提防美军时不时制造的挑衅和摩擦之余,全情投入到朝鲜的民生建设和恢复生产的劳动中去。

作为主战场,朝鲜国内的铁路公路、工厂医院、学习民宅甚至连高一点的楼都被美军的战机无情地轰炸过,只留下一片令人唏嘘的焦土。

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和我们国内建设的相关经验,志愿军对朝鲜境内贯通各地的铁路公路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补工作,还对重点区域进行加固处理,以便于将来经济发展的时候承担工业运输的压力。

想要发展经济,工厂也是必不可少,除了对之前被美军刻意损毁的工厂进行修复之外,志愿军还根据朝鲜未来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建设的计划兴建了许多新的工厂,并且从高国内派遣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前去支援,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建设学校和医院,在一桩桩一件件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中,志愿军和当地的老百姓甚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戴。

在短短几年内,志愿军为朝鲜修缮房屋四万多间,修筑大小桥梁四千余座,在铺设全国铁路线之余,公共设施更是不计其数。

就在志愿军如火如荼大搞建设的时候,国际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关于撤军的几次谈判

有感于国际局势的变化,毛主席敏锐地觉察到,这个时候已经不适合把志愿军留在朝鲜。

1957年11月,苏联隆重举办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的庆典,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一同出席,在向赫鲁晓夫道贺之后,两国领导人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就滞留朝鲜的志愿军问题进行了谈判。

毛主席顺势提出希望能够把志愿军接回国内。

金日成在商谈期间没有给出任何回复,只说兹事体大需要等回国之后再作商议。

在中方等待中,朝方召开了代表会议,经过高层领导人一系列的商讨之后,他们同样具备的撤军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于是在当年的12月,朝鲜方面回复:同意中国撤军。

其实此刻对于中朝双方来说,能在是否撤军一事上达成共识。不单是因为受到两国关系的影响,也是基于双方长远发展的考虑。

从朝鲜方面看,中国志愿军毕竟有几万人口,长期驻扎在半岛上,对于这个资源并不富裕,甚至刚刚经历过战争,还在进行建设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哪怕我国每年都会给予朝鲜大量的经济援助,依旧是杯水车薪。

同时,朝鲜在恢复民力和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在不断壮大自己本国的军队,截止到1957年前后,朝鲜已经拥有了一支将近36万人组成,具有基本的防御能力的现代化军队,使美国有所忌惮。

既然朝鲜军方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那么最为维持军事平衡存在的中国志愿军已经完成了基本使命。而且经过装备的升级和现代化军事改革,这支队伍已经不是三年前那一支一击即溃的状态。

更何况此次朝鲜战争已经让美军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志愿军的实力以及我们反抗帝国主义的决心,他们同样也遭受到了重创,总需要一点时间来休养生息,料想短时间内美国不会贸然行动。

当然,就算他们真的罔顾国内的舆论压力和经济压力,执意要再来一次,中朝双方就隔着一条鸭绿江,只要朝鲜说一声,志愿军也能很快过来支援。

其次,志愿军在朝期间的军费花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当时我们的国家也是刚刚成立经历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的战争之后,我们的家底也不富裕,百废待兴,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再承担额外的花销也是不小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曾经遭遇了和朝鲜一样的磨难,也是需要青壮年劳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如果这一批志愿军更够回国,也能投入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建设上去。

如何撤军的两种思考

既然双方在是否撤军一事上达成了共识,那么怎么撤,什么时候撤,就成为讨论的要点。

首先被排除的就是直接全体撤离。

美国几十万大军还压在朝韩两国的边境线上虎视眈眈,一旦被他们发觉中国撤退了,那么原本由双方维持的军事上的势均力敌就会被打破,到时候他们卷土重来,就算朝鲜现役的36万军队抵挡得住,也难免一场血战,况且,这么多战士一起回国,中国这边办起来也很吃力。

于是分批次回国就成为方案制定时心照不宣的内容。

至于如何在美国人眼皮底下撤军还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扑,1957年12月17日,金日成在会见中国驻朝大使时提出了他的设想——一起撤离。

金日成表示:“首先,由我国最高人民会议向联合国致信,提议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由朝鲜撤退。其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同意上述提议,并宣布在 1958 年底以前撤完。其次,周总理来访我国,由朝中双方发表共同公报时应包括这一问题。”

朝方这一提议是希望借助自身的遭遇以及中国撤军的行为赢得国际上的舆论支持,以此来向美方施加压力,这样即便美国不与中国一起撤军,众目睽睽洗 之下,一时半会也不敢贸然出兵。

毕竟这次他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行动,其他国家未必不会在舆论上进行反对。

驻朝使把金日成的意见转达给了毛主席,中央开会商讨之后觉得可行,就在我方一件再一次传回朝鲜的时候,12月25日,金日成又给出了第二种提议。

与第一套正好对调拨,中方由被动附和变成主动倡议,朝方则从主动申请变成被动倡议。

明明中国就要答应了,为什么金日成突然有转变了想法呢?

原来金日成也觉察到了中朝关系暂时的僵硬,想要借机弥补一二。

1950年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就曾经扣给中国一顶“侵略者”的帽子,如果这份倡议由朝方主动提出,那就会被理解为反抗中国“侵略”的呼唤,无异于主动坐实了美国的观点。

毛主席明白他的想法和苦衷,美国人给我们扣了那么多顶帽子,无所谓是不是多这一顶,比起这些虚名,我们更在乎实实在在的睦邻友好。

于是为了投桃报李,我们又将主动权还了回去。

最终的方案定为:朝鲜方面率先向联合国申请撤军,中国随即表示愿意撤出在朝境内的所有武装力量,并倡议联合国军同样撤离半岛,随后中朝双方签署联合公报。

依据两国之前拟定的方案,中国志愿军分三批次撤离半岛,从1958年3月开始,到同年年底结束,在中朝双方的不懈努力下,40万中国人终于在时隔7年之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与此同时,驻韩美军迫于舆论的压力也开始缓慢地从韩国撤离,只不过其动作十分缓慢,没有丝毫诚意,此时自认为已经做出表态的联合国也坐视不管。

是以在主力部队撤离之后,中方派出7人代表在朝鲜建立了“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既作为防范美军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中朝两国一同反抗压迫深厚友谊的象征。

况且朝鲜战争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志愿军战士把生命留在了那一片土地上,有的还和当地的百姓组建了家庭,找回下落不明的老兵,安顿这些要在朝鲜生活的同胞,转移志愿军战士的遗体,都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人留在朝方长期负责此项工作,朝鲜方面标出理解和支持。

正是因为有此前种种波折,在朝鲜战争结束41年之后,曾经为了和平远赴异国他乡而战的老兵的遗体还能够回到祖国,落叶归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