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老歌 七十年代的歌曲经典歌
忆童年,看露天电影,七八十年代最期待的欢乐盛宴。当年的顺口溜:“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谁还记得?儿时的回忆!一晃我们都老了,过去的岁月,有些值得美好回忆。看露天电影是童年的回忆,现在想想还挺美!
电影频道拍摄的《划痕岁月》简直就是我年少时期观影的翻版,好多内参电影都是那时看的。那时的农村其它文艺少得可怜,电影也少,一年演不十次,所以每当其它公社村放映露天电影跑上十里八里不辞辛苦还乐意。露天看电影,儿时的回忆历历在目,经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小时候一听说晚上放映电影,放了学就立马跑到大队院问放映员,是枪打的还是武打的……
那年代,难忘啊,一个月放几次露天电影,每次听到晚上要放电影,高兴的早早去选个地点坐下,可高兴了。我们小时候看到有放映员骑单车搭着电影片箱子经过就高兴的追着他跟着他,看看箱子上写啥电影名字,立马跑着叫喊晚上看电影了得高兴一下午,晚上早早就搬凳子在那转悠。那时候用的都是16毫米的电影流动放映机。 满满的回忆,村头宅场,数年间都为村民们放映电影! 那时是不称为村民的,而是称为贫下中农和广大社员同志们。
时代在发展,六十年代以前连电影都没有,只能看挑影戏,拉:洋片,因为电影比它们先进,现在有手机更先进了,所以然。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那时候娱乐也就难得一次看看电影了解世界了
那时候只要一听说哪里放电影,一个个的高兴地跟过年过节一样的!各位观众请注意,今晚给大家放映的是彩色故事影片火车司机的儿子,满满的都是回忆,回想起来那时的人们身体好健康,大晚上的还要步行五六里地去看电影,欢欢笑笑挺美的。那吋我记得如果晚上看电影提前把大板凳搬去放在最前面,到晚上收点自己炒的蚕豆或者西瓜子带着边看边吃
那时的电影,是一种享受,思想激昂,老少精神飞扬。七十年代前的电影,让人终生不忘,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哭遍中国大地!在当时的一些国外电影也很火,比如:《海岸风雷》、《宁死不屈》、《鲜花盛开的村庄》、《列宁在十月》、《广阔的地平线》、《摘苹果的故事》、《列宁在1918》、《伏击战》、和《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李仁堂主演的电影《青松岭》,那时候的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总会有各种问题,会小声问身边观看电影的老人,问电影里的那些人是怎么进到银幕上的,老人们大都回答不上来......
看露天电影的氛围感很好,人挤人,人挨人,那会放一场电影太稀罕了。那个时侯真好,人亲。看电影跑十多里地那高兴劲现在也忘不了。喂喂,前边的小孩坐好了,电影马上放映了,今晚放映的是战斗故事片地雷战。满满的回忆!
国产的电影当时放映的比较多,比如:《地道战》、《地雷战》、《奇袭》、《南江村的妇女》、《打击侵略者》、《向阳院的故事》、《野火春风斗古城》、《小螺号》、《闪闪的红星》、《少林寺》,【武当山】、《红雨》、《侦察兵》、《红色娘子军》、《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阿夏河的秘密》、《烽火少年》,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东海小哨兵》,说到《火红的年代》、《艳阳天》、《战洪图》、《春苗》、《金光大道》、《原形必露》、《一个护士的故事》、《第二个春天》、《青松岭》什么的,是后来的事儿了。还有就是《红灯记》等样板戏电影,再有就是记录片《毛竹》和《台风》也风行一时。看而不腻的是《南征北战》
我刚记事时,看的第一部露天电影是阿尔巴尼亞影片《宁死不屈》,还有一部也是阿尔巴尼亚电影《伏击战》在我生产队的晒谷场放映的,七十年代初。
小孩子们都搬着板凳坐在银幕的后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电影里的人物情节品头论足,好不热闹。回忆过去真好玩,看露天电影,听老艺人唱的大鼓书,琴书等文艺目,想想真老了,岁月不饶人,露天电影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记忆,记得中国第一部功夫武打片《少林寺》,现场人山人海,插曲牧羊曲非常好听,牧羊女丁岚真漂亮啊!说到《少林寺》,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后来就有了,武当、武林志、少林寺弟子、自古英雄出少年、神丐、木棉袈裟、南北少林、南拳王、黄河大侠、侠女13妹、游侠黑蝴蝶、八百罗汉、铜头铁臂、忍无可忍、少林小子、少林足球、绝处逢生、少林寺俗家弟子-……还有很多很多忘了也有几个,想不起来啦。
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看电影是最高级享受,只要听说本村或邻村放电影、真是欢欣鼓舞、兴奋不已,早早吃了晚饭,急切奔向放电影场地,好怀念那时的看电影的场景,无论男女老少都全神贯注地欣赏电影里面的情节,这人山人海的场面现在再也一去不返!一切都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