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性格特征

时间:2023-05-24 15:5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924 评论:0

《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安宁、国泰民安的向往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勾勒出一幅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的理想图画。

正如本文内容所昭示的,忠义思想

就是本文的主旨。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

《临江仙》词是这样称赞宋江的:“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倾心慷慨,高明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疏钱财,重情义,忠孝双全,这是江湖英雄对宋江的评价。正是宋江的人气,才有了水浒义军的发展与壮大。同样,又是宋江的妥协投降,大有作为的水浒义军死的死,伤的伤,到最后落的失败结局。

宋江的一生因为其性格而得以成就,但也因其性格而遭遇毁坏,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宋江“忠孝双全,美名远播”,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但正所谓树大招风,纵使没有阎婆惜的要挟,在惊惧之下犯下杀人案,他的游走于黑白道之间的“骑墙”行为,也终有一天要将自己“逼上梁山”。

说来命运往往也是不由人自主的,宋江天性豪爽好义,他对名誉的珍视乃至崇尚,他对游走于“两极”之间的快感的迷恋,必然要将自己的生命推向某种“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正是希腊悲剧与希腊哲学里所表现的核心思想——宿命意识,当命运的马车一旦发动起来,一切就不由自主了。因此,生辰纲案发,宋江在他的复杂性格的驱使下,已开始走向生命里最重要的转折。

如果说一开始是宋江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梁山作为他获得利益(包括赢取声名)的一个重要筹码,那么后来就是梁山选择了宋江,因为宋江的加入,可以使梁山获得某种程度的正义性。

宋江被自己和梁山英雄“逼”上山后,他就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作重新的定位。受儒学教育的宋江真正的抱负是为国家权力服务,赢取功名,荫妻荣后,但此时这条路几乎就是一条“断尾路”了。于是他只能通过更长久的谋划来“曲线救国”,达成他的目标。

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以隐为进,宋江也正是用了这样的策略。于是接下来他就认真与朝廷“作对”,壮大梁山,以赢得以后接受招安的筹码。当然,在打击豪绅方面,他的坚决里也有他性格里的“扶危济贫”等平民思想的真正体现,毕竟他的出身和经历与民间尚有较密切的接触。这和他的对国家政权的忠义思想是不违背的。

但儒生的斗争永远都是不可能彻底的,因为儒生心底里的思想本身就是王权的乳汁哺育出来的思想。所以,宋江在梁山最辉煌的时候,不顾梁山众人的强烈反对,接受了朝廷招安。有人说,宋江是为梁山兄弟谋长远的幸福,我个人觉得这也是有的,而且在很大成分上说是这样的,毕竟宋江的性格根源里有着“义”的精神。

但如果说全然为此,也是不太具说服力的,宋江是将自己观念强加在梁山泊里的众人身上了。在他看来,他最后的出路还是归顺朝廷,这才是长远之计,是他也将对自己各方面利益的“博弈”之后的选择,他认为这也是其他人的最佳选择。

但问题的荒谬在于,单个的宋江,没有了梁山作力量支撑的宋江对朝廷来说是没有用的,而接纳了有着梁山作为后台的宋江,无疑是朝廷在王朝的内部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即使最终能收服,它也会像成年人的盲肠---没多大实际用途,却时不时要制造麻烦。受招安后的梁山英雄们,命休矣。

从宋江性格的主导倾向来看,宋江具有起义英雄的鲜明特色,但是这种反抗与妥协是相互矛盾而又奇妙谐调的。

宋江出身小地主阶级,尤其是他做押司的经历,封建观念在他身上特别强烈,一方面,他同情百姓疾苦,要求反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走上反抗的道路,落个不忠不孝的罪名,同时由于他在水浒义军中的特殊地位,又使他有力量左右水浒义军的行动。

可以说,正是宋江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义军在妥协投降的局面下落个失败的结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