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不竭的意思 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意思

时间:2023-05-25 03:5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232 评论:0

《道德经》随堂笔记

第六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随堂笔记:

首先说这个“勤”字,在《道德经》里面出现过两次,他的本意是“尽”的意思。就是我们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读音也可以读成jin(第四声),虽然有的本子注对了,有的还是按照本意,可以读尽,就是尽头的尽。这章我们要多说一些,因为这章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对母亲的尊重。特别是在宗教里把这张章解释的简直就“玄而又玄”,但是这个“玄”不是玄妙的“玄”,是玄乎的“玄”。

我们来看一下这章讲了什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牝”就是女性的生殖器,指代母亲。而前面这个“谷”,恰恰也是它形象的描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人生命的产生,虽然是男女相互才产生的生命,但大家都知道生命是女性从“牝”产生的。所以老子认为天地也是一样,道生万物就跟人的生命产生的道理是一样,这个道理真的是太好了。有一位学者研究过,怎么来判断文化已经走在下降的趋势,甚至是堕落的状态。那就是看这个组合,“谷”和“牝”在很晚的时候才被演化为一个脏字用来骂街。特别是现在简直就是泛滥了。男的骂女的也骂,大家都不把这个当回事儿,打开微信里面到处都是。这就标志着我们现在的文化已经到了非常非常危险的程度。大家想,连母亲都不懂得尊重,连生命都不懂得敬畏。那我们还能尊重什么,敬畏什么?几乎没有。所以你看《道德经》里边是用什么来形容这个字的,“神”,“玄”,这都是《道德经》里用的最高的字样,老子认为对这个字绝不能够亵渎。把它当作“神”和“玄”一样的对待。“谷神不死”精神永存,在一个民族里,母亲的形象是最为伟大的,永远存在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就是这个意思,用“玄”来形容。老子用的这个字,在我们所有的中国经典里边,再没有比它拔得更高的字。我们看六十一章的第二句话,“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牡”是指男性“牝”是指女性。都是拿生殖部位作为替代的,因为这是最明显的标志区分。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大国者”就像“河”一样善于处下,就像“河”最后汇入大海一样,海叫“天下之交,天下之牝”,所以说这章讲到一个最伟大的道理。要遇到一个伟大的、高大的事情,代表母亲这个字在《道德经》里边就会出现。所以我们说“文化”,首先“文”得摆在这儿,我们的小孩儿如果读这样的著作,遇到讲高大的事情,他潜意识里对母亲有一种尊重,有一种敬畏。如果连“文”都没有,只告诉他“应该”,他知道什么是“应该”吗?他只能是强行的为了表演给别人而这样做,还会说我不这样做,别人会骂我,但是他心里不认可这个东西。这时“文”已经出了问题了,就“化”不出来了。所以我们看“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天地产生万物,就像人的生命产生的道理是一样的。这种精神在一种文化里对母亲的尊重敬畏该是什么样呢?“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说在一种文化里边,如果没有对母亲的敬畏和尊重,那这个文化其他方面都会崩塌。比如说你讲祖国母亲,他对母亲本来就没有好印象,你讲祖国母亲,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一点接纳也没有,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一系列连到一块儿的。

黄河入海

为什么说只要遇到一个高大的事情的时候,代表母亲的这个字就会出现,这个解释符合《道德经》的本意吗?怎么成立的?我们先看《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在讲世界的本源,讲根本性的东西。我们再看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讲这世界的“道”怎么产生万事万物,这又是一个高大的事情。再看五十二章,刚才讲的思维方式关联很密切,“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了解了“道”才能了解具体的万事万物,了解具体的万事万物,再回来“复守其母”。了解了具体万事万物的道理,才能更尊重这个道理。拿母子的关系来形容最高的道理和万事万物的关系。小孩儿读了就知道,了解母亲,才能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更应该去爱护和守护母亲,“复守其母”。我们再看二十章最后几个字“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好多人觉得这几个字不好理解,其实太好理解了,“我独异于人”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而贵食母”就是把自己始终当作一个婴儿状态,赤子之心的状态。很多地方现在还有“吃妈妈”这个说法,就是恢复到吃奶的状态,就是老子认为“道”的状态对母亲的依赖。所以我觉得这是在无形中讲的道理。为什么说《道德经》适合小孩儿读,因为在讲“道”的时候他就知道我们应该尊重“道”,老子往往把“道”跟“母亲”放在一个并列的位置,用这个形象来讲“道”具体的恩惠、恩德,对万事万物的作用,母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一章只有这样的几句话。

在别地方被解释的非常神秘,山谷为“神”什么的。那这个解释除了从书本身“以经解经”,还有什么样的文化源泉呢?给大家做一个细致的说明,《道德经》这本书最早是用楚国的文字刻成的。不管老子的出生地是河南的鹿邑还是安徽的涡阳,他们当年都属于楚文化的地盘。楚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母亲的崇拜,“生殖崇拜”。大家知道“生殖崇拜”只是一个形式,可是它的本质是对母亲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小学美术课本里边选了一个雕像叫“大地母神”,欧洲奥地利有一个小城镇叫维伦纽夫,这小城镇非常小,却是世界级的名镇,因为在这个小城镇出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尊人类雕像,一尊女性雕像,约25000多年前的。这尊女性的雕像只有11厘米高。脸都是被头发遮住的,可是和养育生命、抚育生命相关联的部位,凸显的非常的明显。所以把它叫“大地母神”,它标志着我们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时期,就是“生殖崇拜”。河南的仰韶文化也有这种生殖崇拜的痕迹,到了鹿邑崇拜的叫“子孙爻”,壮族叫“阿央白”。好多地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这种崇拜的遗存,它标志着我们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时期,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这种“生殖崇拜”的正能量是什么?就是前边说的,对母亲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涨知识:

“大地母神”像

雕像介绍

维林多夫母神又称石维纳斯

整体雕像象征着旺盛的生育力,是这类女性形象中最有特色也是最令人难忘的雕像、女性怀孕生育。对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一个部落能否壮大和生存下去就取决于这种奇迹。先民心目中理想的权威女性形象,并非亭亭玉立的少女,而是最具有女性生育特征的母神,于是今人戏称它为“石维纳斯”。类似的雕像人们在欧洲各地先后挖掘出来,体积都很小,可能是供原始人随身携带的护身符。这件作品大约制作于25000~20000年前。

人体雕刻《维林多夫母神》成功地运用人体语言,塑造了一个符合孕妇形体特征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早期人类渴望通过种族繁衍壮大自身的愿望及其审美趣味。由此可以看出原始艺术家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应有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阿央白”

所谓“阿央白”,据称是白族语对女性生殖器的称谓。实际上这只是个别不懂白族语的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对剑川白族文化进行社会调查时得到的错误翻译。他们认为“阿央”是白族语“小姑娘”的意思,“白”是“B”的变音,意指女性生殖器。实际上“阿央”是白族语“小孩子”的意思;“白”则是从白族语翻译为汉字过程中的错译,应该发音为“脉”或“蛮”的轻声音,意思为“门”。白族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他们在提到生殖器和性事等问题的时候都比较含蓄。因此,女性生殖器被婉转地说成“孩子(出来的)门”,这也是“阿央白”成为白族妇女为求子嗣而膜拜对象的原因。

我们回过来,网上有个视频大家应该看到过,一个小孩儿,她母亲不让他玩儿手机,五秒钟连踹了母亲五脚。手机成了他亲娘,母亲阻挡之后就出现这种情况。很多的人就认为自己生命是自己的,说放弃就放弃了,很多的高校不都这样吗?很多年轻的生命轻易的就从楼上坠下来,把自己生命放弃了。生命是你自己的吗?你这样认为能正确吗?就算是你自己的,你对生命也得有一种敬畏吧!对母亲没有敬畏,对生命没有敬畏,那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吗?前边说的那种骂街的形式不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吗?所以说有的时候,如果大家回归到国学里边,不知道到底哪些是具体的抓手,我觉得像《道德经》第六章讲的这种。从小读这些东西的时候,这个文本放在这,潜意识里边它就会慢慢的化入他的灵魂,化入他的血液,化入他的思想。所以我们讲文化,有“文”才能慢慢的“化”。有知识不是智慧,它需要一个慢慢的化成智慧的过程,历程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智慧的“智”字,上面是个“知”,下面是个“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努力,知识才能慢慢的化入智慧。“文”不是也是这样吗?选好文本才能慢慢的转化,化入我们的思想,化入我们的智慧。我们刚才是从文本的本身做了了解,但是真的要了解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是需要把它通读完,这一章里面讲的以“生殖崇拜”来强调对母亲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母亲的一种尊重。后边儿的章节里边每遇到一个高大的事情,这个字就出现了,这样它才能够在小孩儿的心里边建立起道德形象,而“道”往往就是以母亲的形象作为这个形象的并列。

所以,不要轻易的去嘲笑我们以往的思想和智慧,南怀瑾先生讲我们好像有了一个新的思想,读完了古书之后我们会觉得脸红,原来这些思想在以前都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去读,想了半天才想得出来。思想的进步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了解太多的经典,就拿这一本儿经典扎下来,认真的读,认真的学,那就像“悟门”一样一通百通,你再读其他的就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所以中国的历史上,这些思想者有的时候真的是功德无量,想一下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比如说“赤壁之战”,比如说“淝水之战”等等,这些事情和我们现在到底有多少关系?可是历史上那些思想家的光芒,就像夜幕中的群星,在黑暗的时候给我们指引以前进的方向。了解这些人的思想和智慧,充实的不仅是我们的知识,更是我们的信仰,更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对这些人我们也要敬畏,像对《道德经》、对老子,对这样的著作和这样人,我们要有敬畏,有了敬畏,我们才能了解他们思想上的精华、精髓,了解它对我们所取得正能量的正向作用,这样才是我们读这本书的本意。我们老去挑人家书里的毛病,可以挑出很多,那有什么意义呢?“真传一句话”,也许我们读了一本书,最后对我们影响大的就是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有些人看很多书只是在挑毛病,只是在骂,这个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我们要知道,就像李怀祖老先生讲的话一样,既要扬己之善,也要扬人之善,这样我们才能跟他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继承。

经典解读:

老子用简洁的文字描写了形而上的“道”,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他认为,“道”在无限的空间中支配着万物的发展变化,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道”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永远不会枯竭,永远不会停止运行。这种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谷神不死”,体现出“道”的永恒性,即恒“道”。

“玄牝之门”是产生万事万物的地方,它的作用非常之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始源。老子把神秘莫名的“道”喻之为母性动物的生殖器官,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无所不能、生育着万物的“道”的特性。老子这种对“道”的与众不同的描述方式和认识角度,源于他不愿意把“道”界定在某个认识范畴之内。因为,他所关注的“道”是宇宙间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而不在于某个部分或某种性质的界定或划分。

在对母体的认识方面,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曾说:“子宫是第一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它,因为那里安全舒畅。”

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依恋,而这种本性又曲折地表现为对自然的依赖,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我们今天对自然的怀念,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也正如孩提之时对温柔的母体的眷恋。城市的喧嚣,过度的工业污染,人口失调,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紧张复杂的人事关系,使人们的精神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我们种植树木,净化空气和江河海洋的水质,保护濒临绝灭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在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我们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在希求寻回业已失去的梦。

因此,重新回过头来理解老子给“道”赋予的睿智、广博和深沉的哲学涵义,当对今天社会文明持续、协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参考:韩鹏杰《道德经说什么》

雅 瑟《道德经大全集》

全81章,陆续更新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