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当了多少年的皇帝 李治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人选,我觉得是十分有意思的,而最终李治这个默默无闻的王子成为太子并且最终坐上皇位,实在让人唏嘘,这其中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不妨让我为你揭开这层面纱。
一、1个优点
要说李治最大的优点,就是孝顺父母并且与世无争,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格外珍贵。
李治年幼不足10岁的时候,母亲长孙皇后就去世,他一个人哭的稀里哗啦,把在场所有人均感染,也就是这一次,奠定了这个孩子孝顺的基础印象。最后还是李世民亲自上前劝说,他才停止哭泣,可从此以后,李世民对他刮目相看。
后期李世民身体不适,也是李治前往照顾,也就是在照顾李世民的途中,遇到武则天,发生旷世奇缘。李治一生的荣誉也就因为这个女人截然而知,让后人想起他总是只能想到武则天,而至于李治的优点 ,人们早已经忘记。
李治与武则天相遇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想给李治正名,因为这显得无济于事。结合历史来看,李治的优点恰好也是致命缺点。
李治与世无争,或者说是对政治权利不感兴趣,从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李世民选择他为太子,也是考虑到他的仁义与不争不抢的性格。后来他把权利逐渐交给武则天,导致大唐江山易主,也是因为他不争不抢的软弱性格。
所以说,对于李治而言,性格成就了他的皇位,也是性格促使他遗臭万年,将大唐江山拱手相让。
二、2个无奈
1、继承制度的无奈
按照古代太子立嫡长子的继承制度,李世民在嫡长子李承乾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将李承乾立为太子,并且先后派李纲、杜正伦、魏徽等人辅佐教育李承乾,为他后来做皇帝打好基础。
可惜李承乾从小就有些调皮,而且喜欢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让李世民十分灰心,同时也气走名师,李世民一再栽培,他也就一再让李世民失望。
李承乾剧照
不仅如此,太子李承乾不仅脾气不好,还有足疾,形象不佳,很多大臣都劝诫唐太宗重新考虑太子之位。在这样的压力小,李世民也想过立其他人为太子,比如自己喜爱的李泰,可是一直也没有付出行动。
李承乾在大难临头的局势下,还依旧我行我素,在宫里养男宠,搞同性恋,影响自己形象,在那个时候,这是很忌讳的,于是李世民派人将他的男宠杀死。更糟糕的是,李承乾在男宠死后居然在宫里专门设置灵位,还成天烧香祭奠,搞得乌烟瘴气,大臣以及妃子屡次找皇帝反映。
这个时候,李世民废除太子的想法更加明显,他已经对李承乾失望至极,转而开始培养李泰。李承乾看出父亲的意思,就与自己心腹大臣策划效仿李世民发动逼宫政变。久经战场的李世民,很快发现李承乾的计划,并且一举拿下,废除太子,发配边疆,后来李承乾在边疆抑郁而终。
在嫡子之中,李泰排行老二,老大李承乾走后,太子之位不出意外就是他的,可是他太着急,就去找李世民大表忠心,说自己愿意杀死儿子,以后退位的时候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李泰剧照
李泰是一个十足的小人,这边说着愿意让位给李治,另外一边又以李承乾谋反之事吓唬李治,本就胆小的李治着实被吓得不轻,就告诉李世民。
李世民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当年玄武门之变留下的杀死兄弟的阴影还在李世民脑海挥之不去,如今儿子李泰又说愿意为了皇位杀死自己儿子,如此狠毒之人,要是日后当上皇帝,还不得把他其他兄弟全部杀死,说不定连李世民自己也会被他搞定。李世民最终决定放弃李泰,在李治与李恪之间选择一个太子。
李世民正在思绪万千之时,长孙无忌发表建议,希望李世民尽快立太子,不要拖延,否则对国家社稷不利。李世民征求长孙无忌立太子的意见,是立李治为太子好呢还是李恪?
长孙无忌估计出于私情,立即表示希望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之所以这样说,主要还是因为李治的母亲长孙皇后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换言之,也就是说李治得叫长孙无忌舅舅,这样的关系,当然得支持李治。
李治剧照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根据嫡子继承制度来说,李世民的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前两人都不能作为太子,最后只能李治做太子,不管长孙无忌是否支持,李世民其实心里早就有底。
2、李恪身份的无奈
就李治与李恪两人而言,一开始李世民更倾向于立李恪为太子,因为李世民一直十分喜欢李恪,还与别人说李恪和自己很像。
但是李世民最终没有立李恪为太子,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身世太无奈。李恪是隋朝公主杨氏的儿子,身上流着隋朝皇室的血液,同时又有着唐朝皇室的血统,面对这样一个王子,李世民十分纠结。论能力李恪胜出李治,可是隋朝就是李家赶下台的,要是李恪继位,如果有人暗中支持他搞个反唐复隋,那不是千秋伟业毁于一旦。
就这个事情,李世民还专门找长孙无忌商量过,那时候李治已经被立为太子,而且估计李世民已经想清楚很多问题。他跟长孙无忌说想要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立即反驳,说太子乃国家大事,不能随便更换 。
从李世民的性格以及处事风格而言,我觉得他之所以找长孙无忌商量这件事情,目的不是改立太子,而是另有高招。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与李恪的能力与为人,李世民十分清楚,目前的李治与李恪,不就是当年的李建成与自己么?他借鉴当年父亲李渊的失误,从而只能出此下策,为了让李治能够更好继承皇位,也为了江山更加稳定,李世民只能除掉李恪。
而除掉李恪又不能自己亲自动手,只能借刀杀人,无疑长孙无忌就是最佳人选。事实证明,李世民的想法是正确的,自从他找长孙无忌问过建议之后,长孙无忌处处针对李恪,并且很快制造出一个李恪谋反的事件,李世民将计就计,很快处死李恪,直到后来很久以后才为李恪平反。
李恪剧照
看过很多历史资料,在说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说改立太子李恪一事上,总是闪烁其词,我估计肯定另有隐情。再结合后来李恪冤死,我更加确定李世民找长孙无忌商量一事,主要就是为了给儿子李治铺路。
整个贞观之治时期,冤假错案少之又少,李世民隔三差五就要重审案件,怎么可能对于自己喜爱的儿子李恪却坐视不管,草草了事,唯一的解释就是李世民想这么干。
就这样,李治顺利坐稳太子,并且最终成为皇帝。然而李世民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他想方设法辅助的李治,最后却跟自己的老婆武则天搞到一起,还把自己一手打下的大唐江山拱手相让。
结语
人的性格往往就决定人的去向与成就,很多看起来很好的性格,却总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李治,仁义孝顺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就会变成懦弱无主见,正因为他的性格,他才能坐收渔翁之利,也因为他的性格,注定要被人左右!
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性格的两面性都很值得人们仔细思考揣摩,任何事情正反思考比对,总是有利无害!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