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朵玫瑰代表什么 六朵玫瑰花的寓意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1455年5月22日,在“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英格兰的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率军俘虏国王亨利六世的禁卫军,著名的“玫瑰战争”开始。
▲玫瑰战争场景油画
“玫瑰战争”,又称“蔷薇战争”,听起来温情浪漫,实则格外残忍——数万人在战场上鏖战厮杀,灰色天空下洁白的雪花覆盖着被血水染红的荒原。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为争夺英格兰王位而爆发的内战。其中一支为爱德华三世第三子的后裔,即为兰开斯特家族(家徽为红蔷薇),另一支则是爱德华三世第四子的后裔,即约克家族(家徽为白蔷薇)。
这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战争主要发生在约克家族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和兰开斯特家族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之间。起初人们并未使用“玫瑰战争”这一称呼,直到16世纪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除作为战争爆发的标志,这个温情十足的名字才渐渐为人熟知。
▲红、白玫瑰家徽
两大家族的对立始于14世纪的最后一年。因不满英王理查二世(爱德华三世长子之子)将爱德华三世次子莱昂纳尔的重孙埃德蒙·博福特立为王储,理查二世的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鲁克将其推翻,加冕为“亨利四世”。由于理查二世的统治不得人心,因此众人对这场政变选择了容忍。
公元1413年,英王亨利四世去世,其子继任为亨利五世。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亨利五世数次获得军事胜利,取得贵族们的普遍支持,强化了兰开斯特家族的统治权。然而在他死后,形势却陡然生变。在亨利五世加冕的第二年,埃德蒙之子剑桥伯爵就因“叛国罪”遭到处决,爵位被剥夺,而其兄长约克公爵爱德华也在战场上不幸阵亡,没有留下子嗣。于是剑桥伯爵之子理查·金雀花继承了伯父爵位,成为新一代约克公爵。由于其母安妮·莫提梅为莱昂纳尔孙女,因此理查在理论上也对王位拥有继承权。
▲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剧照
在亨利六世执政期间,英格兰在法国的所有重要据点几乎都丧失殆尽,大臣和贵族们都将其视作昏庸无能的君主。更要命的是,这位新国王还罹患间歇性精神疾病,时常在贵族面前发作,令王室颜面尽失。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认为来自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六世已不再适合担任国王,开始支持约克家族继承王位。
1453年,当亨利六世的精神疾病愈发严重时,贵族们组织建立了摄政理事会,由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出任摄政王,从这一时刻起,理查对王位的挑战正式开始。为加强自己的控制,他囚禁了埃德蒙·博福特,对国王支持者不断打压。两年后,亨利六世痊愈,约克公爵理查被王后玛格丽特赶出朝廷。这位来自法国安茹的王后为挫败理查的野心,特地建立了多数贵族参与的政治同盟,成为了兰开斯特家族的事实领袖。恼怒之下,理查选择付诸武力,在“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挑起争端。
▲亨利六世剧照
1455年5月22日,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小股部队突袭伦敦,结果在圣奥尔本斯碰到了亨利六世的禁卫军,“玫瑰战争”期间的第一场战役就此打响,虽然规模小得可怜。由于仓促生变,兰开斯特家族还没来得及抵抗就损失了大量成员,甚至包括埃德蒙·博福特。依靠这场战争,理查和约克家族重获大权,强行宣布亨利六世“患病”,并由理查重新出任摄政王。在新的摄政理事会中,王后玛格丽特受到理查“保护”,几乎无法行使决策权。在亨利国王康复后,理查依然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亨利六世朝廷在考文垂的遗址
在自身地位稳定后,理查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开始打算谋取王储之位。虽然玛格丽特王后断然拒绝众人剥夺她儿子的继承权,但她却对约克家族的手段毫无招架之力——只要后者及其同盟继续保持着军事优势。随着国王和王后在伦敦越来越不受欢迎,亨利六世趁着出巡中英格兰的机会在考文垂建立了小朝廷,并宣布解除理查的摄政王一职,后者被迫离开伦敦,回到位于爱尔兰的领地。虽然约克家族离开了,但其同盟——沃里克伯爵理查·奈维尔在伦敦却越来越受欢迎。
1459年9月,约克公爵理查返回伦敦,两大家族的冲突开始激化。在得到教皇代表的支持后,沃里克等人对英格兰发起入侵,并很快在肯特和伦敦建立据点。亨利六世率军南下迎敌,王后玛格丽特和王储爱德华留守北方。次年7月10日,在北安普敦战役中,沃里克伯爵俘虏亨利六世并带回伦敦,对兰开斯特家族造成了重大打击。
▲国会内部场景
随着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理查·金雀花便以兰开斯特家族统治缺乏合法性为由,对王位提出要求。攻克伦敦后,理查和妻子塞西莉·奈维尔以君王规格举行入城式。当国会召开时,约克公爵理查径直走向王座,全场哗然——事实上,大多数贵族眼下并没有推翻亨利六世的打算,他们只是想“清君侧”而已。第二天,约克拿出了详细家谱,国会最终同意废黜爱德华的王储之位,将约克公爵作为王位继承人,并任命为王国摄政王,但国王依旧是亨利六世。这样的调解法案对兰开斯特家族而言,无疑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后者在北方组织起一支四倍于约克家族的庞大军队。
在“韦克菲尔德战役”中,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不幸阵亡,其17岁的儿子瑞伦伯爵埃德蒙和萨尔斯堡勋爵和被捕并被砍头,三人的头被王后玛格丽特下令挂在约克郡的城门。这时,约克公爵长子爱德华,成为了公爵和王位的继承人。为彻底平叛,玛格利特北上到苏格兰寻求帮助,最终以割让贝里克镇及与苏格兰王室联姻为条件获得大批军队。然而由于缺乏军饷,玛格丽特只得纵容士兵无限制掠夺,这为其日后失败埋下伏笔。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兰开斯特家族找回了亨利国王,但却被伦敦市民拦在城外——后者害怕被这群“野蛮的北方人”洗劫一空。
▲爱德华四世剧照
与此同时,约克公爵爱德华和沃里克刚好进入伦敦,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由于亨利六世纵容王后“迫害”王位继承人理查,国会宣布亨利六世及兰开斯特家族的统治不再合法,爱德华仓促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登基仪式,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民众呼声:“爱德华国王”。登基后,爱德华迅速组织起一支大军,在陶顿和兰开斯特军队交战。在这场“玫瑰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战役中,双方共投入10万大军,其中超过2万人死在战场之上。战役结束后,新国王占领约克郡,并见到了父兄的头颅。盛怒之下,他处决了兰开斯特家族的重要成员,将他们的头颅同样高悬于城门之上。
至于国王夫妇,则仓皇逃到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三世的宫廷之中,继续指挥领导着抵抗战。但由于缺乏资金,其势力迅速衰减并被约克家族吞并。1461年6月,爱德华在伦敦正式加冕为“爱德华四世”,老国王亨利六世则在4年后被捕,软禁于伦敦塔中。此后,又有数次兰开斯特家族掀起的叛乱,但都被爱德华及其盟友沃里克伯爵平定。然而没过几年,爱德华四世却因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联姻和沃里克伯爵形同陌路。在爱德华国王之弟乔治的唆使下,沃里克伯爵组织军队击败国王,将其扣押在约克郡的米德勒姆城堡,不过后者很快就被另一个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所率领的大军解救。
▲白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剧照
转眼间,沃里克和乔治就被宣布为“叛国者”并逃往法兰西,他们接受路易十一的建议,和前王后玛格丽特结盟。1470年秋天,大军入侵英格兰,这一次却没人再来救驾。复位的亨利六世宣布爱德华四世及其父为“叛国者”。可惜没过多久,在勃艮第统治者的支持下,爱德华四世卷土重来,歼灭了沃里克及兰开斯特家族的残余部队。这一次,亨利六世和其子爱德华均被杀害,约克家族彻底占有了王位。公元1471年,爱德华四世正式复位,一些史学家将此视作“玫瑰战争”的结束。
当他死去时,爱德华五世才刚刚12岁,混乱于是再度爆发——外戚伍德维尔家族与约克家族为争夺内阁控制权产生了激烈冲突。在斗争中,英格兰摄政王、爱德华四世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俘获了年轻国王,将其与9岁的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一并拘禁于伦敦塔中。随后,理查德宣布前国王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非法”,因此将二人所生的两个孩子视作私生子。国会对此表示同意,并通过《王室权利法案》任命理查德为新任国王,史称“理查德三世”。作为约克家族的杰出将领,理查德三世很轻松就获得了贵族们的支持。
▲都铎红白玫瑰
不过这也给兰开斯特家族带来一丝希望。对于新旧国王交替,他们推出了新的候选人——亨利·都铎,其父乃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兄弟,其母更是爱德华三世后裔,因而具有显而易见的王位继承权。
公元1485年,亨利·都铎率军击败新国王的军队,加冕为“亨利七世”。为一劳永逸地解决战争,他迎娶了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为妻,重新统一了两个王族,并把红、白两种玫瑰合并到一起,作为自己的特有徽章,大多数史学家以亨利七世继位为“玫瑰战争”的结束标志。这场战争终结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威尔士都铎王朝的统治,也代表着英格兰结束中世纪,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参考文献:
《玫瑰战争简史》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