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国 二战之第三帝国崛起

时间:2023-06-17 04:5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130 评论:0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然其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便重返政治军事大国行列。20世纪30年代时更是屡次撕毁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军备的条款,甚至破坏战后秩序,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德国肆无忌惮扩军备战的背后,与英、法的绥靖政策有莫大关系。

法国选择绥靖政策与其政府的频繁更迭有莫大关系。因政党众多,法国常用联合组阁方式,这样,政府往往因在议会中缺乏稳定多数而被推翻,或因联合政府内部分裂而自行解散。从1929年7月到1932年春的议会选举,法国更换了八届内阁,平均每届任期不到四个月。像走马灯一样的内阁轮换,严重影响法国干预国际事务的实力,加上国内的厌战情绪和焦头烂额的经济困境,法国走上了一条纵容德国的绥靖外交道路。在德国意欲吞并奥地利的时候,法国政府首脑就曾表示法国对德奥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议,而且不反对德国以演化手段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影响力。

而一战后盛极而衰的英国,已将恢复经济和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列为头等大事,已不愿对欧陆承担广泛义务。所以英国谋求与德国全面和解,而在和解过程中,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英国关心的仅仅是这些秩序的变更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英国已将绥靖外交看成了避免世界大战爆发的强有力手段。

摸准了英、法脉络的希特勒可以放手大胆的行动了。其以重兵集结在德奥边境,迫使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委任亲纳粹的赛斯·英夸特组阁,随后英夸特签署了奥地利并入德国法案。这样,八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七百余万的奥地利成为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一部分。

抛弃奥地利后,英、法继续着绥靖政策,并将之发展到了极致和顶峰。当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民族聚居的苏台德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后,英、法共同起草了对捷的声明,竟然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应将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超过50%的部分立即割让给德国,否则就得负挑起战争的责任。到时英国会置身事外,法国也不会履行《法捷同盟友好条约》的义务。这种蛮横无理的强盗逻辑在未能逼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范后,英国的张伯伦和法国的达拉第竟直接与希特勒会晤,在当事国未到场的情况下,擅自签署了将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协定。而捷方代表的任务只是在会后宣读已成为既定事实的协定文本。

英、法的妥协退让,换来的不是希特勒的“感恩戴德”,而是更加肆无忌惮的巧取豪夺。1939年3月14日,在德国的策动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总理提索发表了“独立宣言”。与此同时,希特勒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在已经拟好的《德捷协定》上签字。随后两日,德军分别进入了捷克的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地区和要求保护的斯洛伐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国获得了捷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40个师和闻名欧洲的斯科达兵工厂,而英、法获得的是却是有可能危及自身的战争态势。英、法即将为他们恃强凌弱的绥靖政策付出惨重代价。

绥靖政策是对德国的对外扩张采取躲避退让的方针,以牺牲中小盟国利益寻求自身安全的政策,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数次违反凡尔赛和约规定,甚至以非流血的方式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扩地近二十万平方公里。然这些行为都没有遭到英、法实质性的反对和制裁,可以说,绥靖政策是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帮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