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沙洲冷 寂寞沙洲冷这首歌寓意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杨雨的精品课《杨雨品历代名家词》
编辑丨第三条岸
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曾火遍大江南北,如今仍是让很多人“暴露年龄”的情怀老歌。但“寂寞沙洲冷”的出处——苏轼的《卜算子》却不如歌曲那么“火”,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独守着一抹清韵。
今天,我们不谈歌曲,而以这首《卜算子》作为经典个案,来分析一下苏轼词当中与众不同的仙气。
《卜算子》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仙气之一:幽暗静谧
苏轼的“仙儿”首先体现在远离人群的静谧。
《卜算子》一开始就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的气氛:“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漏断”意思是计时的漏声已断,也就是夜已经很深了,白天喧嚣的人声也终于安静下来了,月亮渐渐地升了起来。
不过,因为是“缺月”,残缺的月亮升上树梢,仿佛是挂在了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这样的月色大概并不明亮,因此一弯残缺的月亮,反而更加显出夜色的幽暗。
缺月、疏桐、漏断、人静。通常在这样的时间和氛围中,应该是人们安睡的时候了。可是在全世界都沉睡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在失眠。这个人,就是苏轼。
仙气之二:享受孤独
因此,苏轼的“仙气”其次就体现在享受孤独。“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前面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是营造宁静的背景和氛围,接下来这两句就是主角的登场了。
可是接连登场的主角貌似有两个,一个是“幽人”,一个是“孤鸿”,那么,到底谁才是苏轼真正着力想要表现的主角呢?
这首词有的版本还附加了一个小标题,题目就叫“孤鸿”。可见,这首词的核心意象是“孤鸿”——一只孤孤单单的大雁。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大概就可以这样翻译了:
这样寂静的夜,谁能见到在夜色中独自往来的“幽人”呢?可是再仔细定神一看,原来那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单飞的大雁,它高飞的身影显得那么遥远,隐在夜色中更加缥缈不定。
这样看来,真正的主角还是那只“孤鸿”。或者说,主角本来就只有一个,就是孤鸿。“幽人”不过是因为看不清楚而错认的孤鸿身影而已。
仙气之三:孤傲不群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词的上阕着力营造了宁静与孤独,下阕换头用一个“惊”字,引起了突如其来的动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不知哪里来的突然的动静,惊起了刚刚准备在树枝上栖息的鸿雁,它惊飞的一刹那,蓦然回头的那个眼神,透露出无尽的幽怨和恐惧。
苏轼巧妙地利用大雁的习性,将它转化成了情感蕴意十分丰富的词句。因为如果从大雁的自然生活特性来说,应该是“拣尽寒枝不能栖”,可是苏轼故意将“不能栖”改成了“不肯栖”。
大雁原本无知无觉的自然属性,一下子就被转化成了富于人情味的主动选择,因而塑造出了一个高冷、孤傲、独立不群的孤雁形象。这,正是苏轼的高明之处。
而这一点,也正是我要补充说到的苏轼词“仙气”的第三大特征:孤傲不群。孤鸿虽然也是一种鸟儿,但它跟其他的鸟儿不一样,它偏偏不选择温暖的树枝栖息,却宁愿独守寂寞寒冷的沙洲。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句子,和屈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傲岸、独立精神是何其惊人的一致。
《卜算子》句句都在咏孤雁,但句句都映照着苏轼自己。因此,当我们用这样的思路再重新解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就不必拘泥于孤雁这个表面意象,而应该深入到苏轼的内心深处了。
例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两句,从孤鸿的角度来读的话,“幽人”可以理解为孤鸿飞过映在地面的身影,幽暗朦胧中让人误以为是人影,但更应该从词人的角度来解读,那么“幽人”完全可以理解为是苏轼自己。
“幽人”到底是“孤鸿”,还是“孤鸿”就是“幽人”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化为了一体,相同的命运、相同的心情,还有相同的个性。
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说的当然也不只是鸿雁的人生选择,更是苏轼自己的人格宣言——宁可受尽磨难,忍受孤独,也绝不改变自己清高、贞洁的个性与人品。
关于主播: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深耕唐宋词20年,杨雨开讲历代经典名家词。120期课,全面系统为你梳理中国词坛大师代表作。
欧阳修为何困于“十年定风波”?白居易为何晚年劝爱妾找个好人嫁了?近观词作之美,远眺词人命运,从历史演化中探究人生沉浮,对照自身,无论你正值青春,成熟之年,亦或为人父母,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和独角兽企业,占据 73%市场份额,总用户超过 5.3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