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 千万不要做鼻中隔

时间:2023-06-17 18:0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424 评论:0

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可以引起一些病理变化,如低氧血症、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

鼻中隔偏曲有多种,有S型的,有C型的,还有一些鼻中隔会形成嵴突,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外伤引起的,少部分是先天发育或遗传因素导致的。

鼻中隔偏曲是如何形成的?

除了鼻部疾病和外伤,大部分人的鼻中隔偏曲,都是由于颅面骨的发育障碍,或外力作用导致发育不均衡造成的。

1.鼻部疾病:鼻腔内有肿瘤或者异物,压迫到鼻中隔,形成鼻中隔偏曲,这种需要及时手术,摘除鼻腔内的肿瘤或异物。

2.发育不均:额骨、上颌骨及腭骨发育完成较早,而鼻中隔软骨发育完成较晚,还有就是小儿腺样体肿大会影响鼻通气,从而引发张口呼吸。鼻中隔软骨还继续生长而又无法延长,就会对其周边骨产生压力,在其连接部位形成突起。

3.外伤:外伤常常会发生鼻骨骨折的现象,会导致中隔软骨脱位变形,有时会引发软骨骨折,从而形成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应该如何治疗?

对于鼻中隔的偏曲,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手术方式是三线减张法

该术式是以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分析为依据而设计的,就是在这三条受力线的区域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鼻中隔偏曲就自然得以矫正。

由于三线减张法保留了绝大部分鼻支架骨,更加符合鼻腔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原则,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三线减张鼻中隔的手术特征:

该术式按照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试图重新树立鼻中隔矫正的概念,通过解除产生三个张力的核心区域的方法,将发生变异的应力关系修正恢复正常,由新的应力关系来引起鼻中隔支架的重新塑型,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还可以较少手术并发症。

它的意义在于:

1.保持中隔的厚度和硬度,否则黏膜愈合到一起,会导致黏膜萎缩和变形,如中隔缺损太大,呼吸时中隔产生扇动及噪音;

2.有助于预防鼻锥和鼻尖的下塌,并可防止黏软骨膜层结缔组织的收缩;

3.减少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三线减张鼻中隔手术是如何做的?

手术步骤如下:

首先于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处行“L”型切口,且向鼻底延伸,切开黏膜、黏软骨膜和软骨,保留对侧黏软骨膜完整,内镜直视下分离切口侧鼻中隔黏膜软骨膜,向上向后直至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上后部,向下向后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的连接,并细心分离对侧黏软骨膜,暴露三个张力形成核心区域: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或腭骨鼻嵴接合处。

术中用咬骨钳咬除三条线形骨条,第一张力区域(A,B):方形软骨尾侧端的垂直软骨条,约2mm;第二张立区(C):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前缘的垂直骨条;第三张力区(D):咬除偏曲的犁骨、上颌骨鼻嵴和腭骨鼻嵴以及基底部水平软骨条,形成中隔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分离左右两面,游离前、后、下三边,若为软骨明显偏曲,可在凹面对软骨沿凹陷的方向划痕数刀,可以起到拉直软骨的作用;对重度高位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可用咬骨钳夹持,使其骨折而不切除,然后把方形软骨复位于正中,对合双侧黏软骨膜。该术式保留了偏曲的软骨和骨质,这也是与传统的手术区别之处。

手术年龄的选择:

我们常常把鼻中隔手术,锁定为一个年龄的限制,强调手术应在18岁以后,这种观念往往影响了几代人。认为未发育成熟的患者接受鼻中隔矫正手术,鼻腔发生塌陷的可能性较大。

现在有不少的儿童青少年,一侧鼻腔已经完全偏曲阻塞,如果等到18岁,他会长期张口呼吸,引起下颌骨的顺应性重塑改变,对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增加成年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风险。因此早期恢复鼻腔功能至关重要,保留正常的鼻部骨性支架,儿童鼻中隔矫正术并非禁忌。

三线减张法行鼻中隔手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利于术后鼻腔代偿性改变,向着生理状态转化,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尽管鼻中隔偏曲特点、形式多样,但通过三线减张法,消除中隔软骨和骨质之间的张力,可解决鼻中隔前位、后位、高位偏曲和嵴、距状突等局部畸形,恢复患者基本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