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体会100字
死者为大?应该说的是爷爷而非孙子 人死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搜索里,一天打打闹闹的,也挺有意思。中国文字与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候一个典故、一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很多理解。我们采用时,就不能浅尝辄止,断章取义?
有的人片面理解,单方面取意,为我所用,对这样的事,就感到特别有意思。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犯罪嫌疑人枪杀而死,说句实在话,这不是件好事。随意夺取人家的生命权,是一种犯罪行为。
但安倍是什么样的人?他曾经作为日本前首相,曾不顾我国政府的警告,妄为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迫害的感情,多次参拜日本甲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退出日本政坛之后,还继续追随米国主子,搅局我国领土台湾问题,参与制造台海危机,这都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容忍的事实。
安倍死后,有人欢乐,有人愁?欢乐的人自不必说。而忧愁的人,指责欢乐的人,缺少“道德”?并取悦古人的一句话:“死者为大”?我就想说,死者为大,看是谁?对谁说:“死者为大”?古人说的“死者为大”?是爷爷。
孙子死了?也是“死者为大”吗?这岂不是对爷爷的歧视和贬低吗?所以,说话,说什么话?一定要看准和认清对象是谁?不是说,谁死了都可以引用这句话“死者为大”?中国古人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说:“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他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才是对待不同人离世的根本态度。
自从作家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大家对他的作品和诺贝尔文学评委会主席的评价,表示了极大的质疑和不满?所以,发生了有支持莫言先生获奖的粉丝;也出现了大量反对的不同声音。到底是支持的对?还是反对的正确?
据说,最近《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出,文学艺术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有人便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样?单纯地认为,这就是支持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莫言先生提出:“文学作品从来就不是唱赞歌的工具,凡是唱赞歌的文学作品都是值得怀疑的”?
对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认知发生危机的时候,《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无疑像一支兴奋剂,立即让有些人冲动起来?就认为,这是报刊对莫言文学的最大支持。提倡“百花齐放”,表示莫言文学应该算“百花齐放”的内容。其实殊不知,“百花齐放”仅仅是前面的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叫“百家争鸣”。这就表示,大家也可以为文学艺术争论不休,这就是“百家争鸣”。不是但让“百花齐放”?而非“百家争鸣”?
所以,学习、阅读、理解,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理解,而不是“浅尝辄止”,更不能“断章取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安倍晋三拜谒靖国神社
安倍晋三乘坐二战飞机
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引发争议
莫言先生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