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黑色幽默 荒诞和黑色幽默的区别
1961年,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出版以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一一《第二十二条军规》( Catch-22)。此书一出,即刻受到了美国读书界的关注,至七十年代而轰动文坛。随着这本书的流传,“黑色幽默”一词也家喻户晓。
要说清“黑色幽默”,还得从《第二十二条军规》说起。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的一支飞行大队为题材、但实际并不描写具体战争的小说。这支飞行队守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8英里地中海中的皮亚诺札岛上,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虚构的。主人公尤索林,是这支飞行大队所属的一个中队的上尉轰炸手,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暗算他,企图置他于死地。“他们是想杀了我”他说。“没有谁杀你,”人们告诉他。“那么他们为什么朝我开炮呢?”“他们朝每个人都开炮,他们想把每个人部杀掉。”“那还不是一样?”尤索林反复诉说着,“他们每个人都想杀害我,”“哪些人中间的每个人?”“你认为哪些人中的每个人呢?”“这我可不知道。”“那么,你又怎么知道他们不想杀害我呢?”
尤索林要保全自己的生命,他要逃离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围绕着战争这个怪物旋转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全疯了”。尤索林认为他们都疯了,他们也都认为他疯了。尤索林不愿死,他决心要离这个“世界”。他装病,想在医院里度过战争余下的岁月,但是给撵了出来。他指望飞完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规定的飞行任务,遣送回国。但是在完成飞行任务的前面,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你只要飞四十次就行了。”前一等兵温特格林说。
尤索林听了十分高兴。“这么说大可以回国了,对吗?我已经飞了四十八次。”
“不行,你不可以回国。”前一等兵温特格林纠正他说。
“为什么不可以回国呢?”
“因为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嘛。二十二条军规规定,无论何时,你都得执行司令官命令你所做的事。”
“可是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说,我飞完四十次就可以回国。&34;
“可是他们并没有说你一定得回国。而军规却说,你一定得服从命令。圈套就在这里嘛。即使上校违反了二十七空军司令部的命令,在你飞满规定的次数后还叫你飞行,你还得去飞嘛,要不然,你就犯下了违抗上校命令的罪行。那样一来,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当真要向你问罪啦。”
只有神经错乱的疯子,才能获准停止飞行。但是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如果你在“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就证明你头脑清醒、决不是个疯子。因此,如果你疯了,可是你一旦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再是个疯子,你就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你若再去执行飞行任务,那你准是疯了。如果你不再去执行任务,就证明你没有疯。你就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此反复,以至无穷。
“这里面只有一个图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揭示了“黑色幽默”的真谛。以约瑟夫?赫勒为代表的一派作家,对自己所描述的世界怀着极度的厌恶以至于绝望,他们用强烈的夸张乃至荒谬程度的幽默、嘲讽的手法,甚至不惜用“歪曲”现象以致读者禁不住对本质发生怀疑的惊世骇俗之笔,用似乎“不可能”来揭示“可能”发生或实际发生的事物,从反面来揭示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本质;以荒诞急喻真理。他们把精神、道德、真理、文明等等的价值标准一股脑儿颠倒过来(其实是现实把这一切都颠倒了),对丑的、恶的、踦形的、非理性的东西,对使人尴尬、宭困的处境,一概报之以幽默、嘲讽,甚至“赞赏”的大笑,以寄托他们内心深处的绝望。
通过阅读《第二十二条军规》,读者不难透过一片喧闹、粗野、疯狂、杂乱的氛围,从似是而非的反语、不露神色的冷隽的嘲讽中,体味出深沉的“黑色幽默”,悟出严肃的寓意——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存在,它使人困惑,使人啼笑皆非的专横、残暴,捉弄人、折磨人“黑色幽默”就是用极度夸张、扭曲的手法来表现“幽默”如果说,所有幽默都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话,“黑色幽默”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变态”了的思维方式。在这些人眼中,世界是以其荒谬的形式表现出它的幽默的。撇开产出“黑色幽默”的社会、文化心态的背景不论,“黑色幽默”实实在在是一种社会存在。是“黑色幽默”的现实产生了“黑色幽默”的故事。
写到这里,读者也许产生了大量的联想。我国极具思潮盛行的年代,同样有过大量的黑色幽默。可以说,黑色幽默早已越出了产生它的故乡,无所不在,无处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