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原因及意义
历史开讲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1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标志着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2.1935年,日本开始向华北地区渗透,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日本还策划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残暴的殖民统治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极端残暴的军事殖民统治。
(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开始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2)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实行殖民统治。
(3)扶植汪伪政权
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上述地区实质上仍然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对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扫荡”,“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日军731部队投放有毒病菌,致使大量中国居民死亡。甚至对中国人进行人体活体试验。用欺骗等手段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价,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第二节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2.1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人
2. 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事变失败后,共产党人同李济深、蔡廷锴等爱国人士继续保持着联系。(福建事变
1.2.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一)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 一二?九运动
经过: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学生们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并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意义:
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红军到达陕北不久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等协议。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由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3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防御阶段: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2.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取得大捷。
3.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
北平南苑抗战: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阵亡。淞沪会战: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1.3.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 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2. 枣宜会战: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3.入缅作战
1942年2月,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
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中国陆军第二〇〇
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1.3.3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一)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P134(单选)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二)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
抗战开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由北平、天津迁往昆明,合并组建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1.4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1. 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二)阐述持久抗战的理论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主要内容:
(1)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4.2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是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 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和英雄群体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抗日将领在作战中以身殉国。还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
如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总部调集105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
1.4.3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1)1939年冬至1940年春,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阎锡山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
(2)1941年1月,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
(3)1943年春,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被制止。
(二)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顽固势力,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团结,团结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团结为主。
1.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2. “三三制”政权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3. 精兵简政
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共中央把“精兵简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各根据地实行。根据地的干部与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关系,根据地政权成为当时中国最民主、廉洁的政权。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大生产运动
1940年至1943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各根据地通过大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苦难,解决了部队的粮饷,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4.5 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二)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5.1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5.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收回了包括台湾在内的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洗近代遭受的民族耻辱。此后,再也没有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横行。
(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制宪会1945年在旧金山召开,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出席,中国成为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抗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3)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2)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3)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1.5.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为盟国军队完成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