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全文

时间:2023-06-19 13:0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026 评论:0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亚当·斯密分工思想的基础上,对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分工理论。并对传统分工理论进行了突破:即从社会关系角度来研究分工,从而使分工理论从一个经济学概念提升到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明确认清了分工与生产力、分工与生产关系,所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分工在实现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一直为思想家所关注。有分工就会有差异,有差异就要有和谐。而社会分工制约着各种社会关系,影响着社会和谐的发展。本文同时也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什么叫分工?马克思指出:“分工是一种特殊的、有专业划分的、进一步发展的协作形式”是“不同种类的劳动的并存。”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只要每个人“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把分工引入经济学的第一人,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总结斯密的分工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他通过制针工厂的例子,向人们展示了分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果;又通过农业和制造业的比较,说明之所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因为农业生产不能像制造业那样采用比较高的分工制度。

2. 分工起源于人们互通有无的倾向,因而分工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交换,互相交。”“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程度,因此总受交换能力的大小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终身专务一业”。而市场大小由运输效率决定,说:“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自然而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

3. 资本是在各间接生产部门发展分工的工具。“大大改进劳动生产力,预储资财是绝对必要的”。

但是他的理论仍然不是完美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亚当斯密是从人性、人的本能和功利主义的立场来解释分工的产生,这并没有解释产生分工的根源问题。是先有分工还是先有交换?没有分工又何来交换?斯密把利己心看作一般的人性,用它来论证分工,用狭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眼光观察整个人类社会。只注意研究分工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但回避了分工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第二,他没有区分社会分工与工场手工业分工,认为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区别只是主观的,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手工工场,真正的手工工场是小手工工场。

二、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分工理论有其特定的发展历程和时代背景,因此必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征。

首先,马克思所说的分工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乃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马克思最为关注的就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情况,故而其分工理论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分工。

其次,马克思说的分工属于社会关系层面的分工。虽然说马克思首先是斯密分工理论的继承者,尤其是在分工的优越性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方面,马克思基本上继承了斯密的思想,但马克思对斯密的分工理论是持扬弃态度的。马克思分工理论和斯密等人的分工理论有着质的区别在于:马克思认为,分工导致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分离,意味着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意味着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占有。“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 “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就包含着资本和劳动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不同形式。”所以说马克思所说的分工是社会关系层面的分工。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把握住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实质。

三、马克思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虽然马克思对于分工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但他对分工的论述散见于其多部著作中,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尤其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对分工有较为充分的阐释。在追溯马克思分工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首先阐述的是分工与异化的关系,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实认识的深化,又逐步认识到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分工与所有制的关系等,在考察和研究分工问题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分工所引起的诸多社会矛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求,马克思形成其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进而不难看出马克思分工理论在其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分工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从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马克思认为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分工的发展状况。

在原始社会,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人类便自发地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自然分工。主要是依据人的性别、体力、年龄等生理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而进行分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只是一种分工的萌芽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逐渐分离,从而产生了真正的社会分工。这种分工使一部分人从事物质劳动而另一部分人从事精神劳动,从而创造和传承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随之,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使得畜牧业和农业分离,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以及商业和工业分离。由此得出:分工是生产力的表现和结果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分工的发展状况

第二,从分工对生产力的作用来看,马克思认为分工一经形成便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全人类的进步。一方面,分工使劳动者固定从事某一专门的劳动,这就不可避免的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最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分工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分工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呢?马克思认为,分工决定和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首先,分工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分工的制约,它是分工渗入社会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的必然结果。其次,分工决定了人与劳动资料、劳动工具以及劳动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指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个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分工决定了所有制的形式。最后,分工决定了人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由于人在社会生产中的分工不同,从而决定了人与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的关系不同。这种分工的不平等造成了占有关系的不平等,从而使得占有生产资料的人能够实现“对他人劳动力的支配”,以致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分工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构成了理论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并通过交换使得这种联系表现为物质关系。

3.分工与所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认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个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这也就表明分工决定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反之,不同历史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反映出了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分工方式。同时,马克思还注意到了分工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分工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它是私有制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阶级形成的基础。总之,分工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分工的另一种作用,即它在形成各种社会矛盾中所起的直接的基础性的作用以及它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也是马克思所特别关注的问题。

4.分工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马克思用历史的眼光,在考察和研究分工问题时,独具慧眼地看到了分工所引起的诸多社会矛盾以及它所造成的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尤其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的分工的本质。

首先,分工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社会矛盾。如,分工导致了资本、产品和劳动相分裂的现象,破坏了生产和占有的统一,从而加剧了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促使了私有制的产生,以致形成了一个单纯消费和享受而不从事劳动的剥削阶级和另一个拼命劳动却无权占有支配劳动产品的被剥削阶级。随着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将会进一步加深和激化。因此可以说,是分工带来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再如,分工还带来了城乡之间的对立。除此之外,分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分配的不平等,还会造成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等等。其次,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分工在促进人的劳动技能专业化的同时也使得人的发展片面化。最后,马克思认为,分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已经成为“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活动的异化的、外化的设定”,这也就是“分工的本质”。可见,分工已成为一种异化范围内劳动社会性的表现,也就是异化劳动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在进一步分析分工和异化劳动之间的关系时,还指出分工之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劳动之异化为奴役人支配人的力量的过程。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分工的研究,发现了异化劳动的根源。

因此,马克思认为这两类分工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而冲突的一面正是私有制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根本矛盾在分工制度上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分工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推动着人类的解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