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娘家花满蹊 自在娇莺恰恰啼
1949-2019,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70华诞。
70年流光溢彩,70载峥嵘岁月,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从建国初期的一贫如洗,缺衣少食,到今天市场上各类生活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70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前无古人。
一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在短短的70年间,从满目疮痍,步履维艰,到重新找到自信,回归舞台中央,向全世界传递着富足与包容的东方魅力,所呈现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奇迹。
在这气势如虹的中国奇迹背后,既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侥幸,更没有坐享其成,只有几代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开天辟地的气魄,利在后人的胸怀,甘洒热血的奉献。
致敬苦难辉煌,让我们一同追忆、感恩那些从筚路蓝缕中走来的新中国建设者们,那些开天辟地的拓荒者们。
(一)
1949年,辽宁,鞍山钢铁
火树银花环绕的,是鞍钢的第一炉铁水。
为了这第一炉铁水,以孟泰为代表的鞍钢工人们,拼尽全力投入到工作中。
十天半月不回家,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他们有的把老婆孩子打发到了乡下亲戚家,有的给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摊了满满一大锅煎饼……
没有营养丰富的工作餐,把高粱米和土豆拎到厂里,煮熟后,撒上几个盐花就是三餐。
没有床铺,在炉台下面放上几块木板,铺上几把干草,再垫上半块砖头,就是临时宿舍。
……
这是真正的开天辟地。
当历经千难万险的第一炉铁水,喷溅着火花,从炉膛中奔涌而出时,在巨大的欢呼声中,每个人都流下了泪水。
这一炉献礼新中国的铁水,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正式起步,并立刻汇入了我国汽车、飞机、武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磅礴洪流,成为新中国重工业发展的奠基石。
“一五”计划结束时,鞍钢新增炼铁能力127万吨、炼钢能力184万吨、轧钢能力131万吨,分别占当时全国钢铁工业新增产量的37.5%、65.3%、82.5%。
也就是说,当时国家建设所需钢材的一半以上,均由鞍钢供应。
(二)
1957年,湖北,武汉长江大桥
几千年来,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之上,没有过一座桥梁。
长江,全长5591公里,虽然滋养了流域两岸的辽阔土地,但也截断了南北交通,货物与旅客只能靠轮船运输,严重影响了人财物的流通。
1949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成为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立项。
1954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正式通过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一座将千年梦想变为现实的大桥,寄托了国家复兴的宏愿,也激发了全国人们的满腔热情。
但是,建设这样一座大桥,谈何容易?
江水险急,设备不够,经验不足,经费紧张,方案随时需要调试,零部件设计需要摸索,工人师傅们也需要边做边学……
每一颗铆钉,每一块钢梁,都浸透了无数桥梁建设者们的汗水。
历经千难万险,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从此天堑变通途。
一条通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道路,被中国人民创造出来,从此更加坚定。
今天,世界在建的,主跨1000米以上悬索桥有13座,中国占9座;世界建成和在建的,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21座,中国占17座;世界已建跨度420米以上拱桥12座,中国占9座。
这些世界级大桥中,约八成由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相关团队承建或参建。
60年过去了,武汉长江大桥护栏上的祥云、喜鹊、麦穗等传统寓意图案,依旧清晰可见。
(三)
1960年,黑龙江,大庆油田
当年的大庆,还是一片广袤的荒原,罕有人烟,不仅生活物资缺乏,就连吊车、拖拉机也不够用。
石油工人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徒手与60多吨重的钻机搏斗,千百双手同心合力,花了三天三夜,才将40米高的井架第一次架设在大荒原上。
今天的我们,已无法想象,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依靠手提肩扛的豪迈和悲壮。
在一次打井的过程中,工人们突然遭遇了井喷。情况十分危急,如不能立刻压制,不仅会井毁人亡,连高大的井架也会被塌陷吞噬。
千钧一发之际,为了将倒入泥浆池的水泥调匀,尽快发挥凝结作用,王进喜冒着可能被活埋的危险,带头跳入齐腰深的泥浆中,用身体充当搅拌机,在泥浆中全力扑打。
整整奋战了三个小时,险恶的井喷才被压下去。
油井和钻机保住了,王进喜的手上身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泡。
其他人把他扶出来时,他已经无法站立。
正因为有王进喜这样一批伟大的石油工人,我国甩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多年来,外国"专家"一直在散布"中国贫油"的谬论。大庆油田的成功开采,不仅标志着谬论的破产,更极大地增加了新中国的底气,一定程度上粉碎了某些国家通过石油卡我们脖子的阴谋。
有了油井,才有了国家战略上的安全空间。
截至2019年上半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3.9亿吨,占中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40%左右,为中国经济巨轮贡献着源源不竭的强大动能。
(四)
上世纪60、70年代,新疆,可可托海矿区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地区的可可托海矿区,仍是一片秘密禁地。
20年后的今天,它对中国“两弹一星”以及国防事业的卓越贡献,仍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1964年,中国偿还了全部外债,可可托海发挥了巨大贡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来自可可托海。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来自可可托海。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所使用的铯也来自可可托海。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们是靠整火车的苹果、白菜、大米等,偿还欠苏联的债务的。
而当时正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虽极度缺乏粮食,但又不得不咬牙还债。
经中央研究决定,以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抵债,既可省下粮食缓解人民的生活困难,又可加快还清债务的进度。
1950年,可可托海矿务局受命成立,由200名青壮年和先进工作者组成采矿营,他们身背牛皮口袋,手拿镐头和铁锹奔赴采矿点。
为保障任务顺利完成,局党委规定:“矿山工人每天6个馒头,车间工人每天4个馒头,机关干部每天4碗糊糊”。
这是无声的命令,更是人格的感召,短短一句话激励着几千干部职工铆足劲儿忘我工作。
入冬后的可可托海气温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一名新疆工学院分来的学生,走路时不小心脚上滴了一点水,脚就立刻冻坏了。
矿工们都住在“半地窝子”里,当时每家只有一扇小窗。
职工集体宿舍,40多人挤住在一个房间里,床铺之间难以转身。
大家饿着肚子,勒紧裤腰带,用肩膀扛、马车拉。
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站在飞扬的粉尘中,用青春和健康作为代价,将采出的矿石交给苏联人。
他们战极寒、斗酷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完成了党和国家的重托,使可可托海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矿”“功勋矿”。
2015年,在可可托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上,一位外地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可可托海,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来一次的地方。”
因为这片土地承载着700多位建设者的坟墓,以及几代地质、矿冶、机械、水电工作者的青春,还有一份国防科工委的感谢信,泛黄的纸页上“为国分忧”四个字格外醒目。
这封感谢信如今就陈列在展馆中,真实地记录着党和国家对可可托海人的敬意。
(五)
上世纪70、80年代,新疆,独库公路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有这样一条公路,它会带你一天看尽四季,让你遇见雪山、峡谷、草原、湖泊、古松、石林等美景。
它就是被称为中国“最美公路”的独库公路。
这条飘荡在天山怀抱的彩色景观大道,是一条“天路”,更是一条“英雄之路”。
修路过程中,山高路陡、冰雪阻隔,机械车辆根本上不去,官兵们只能徒手搬运炸药、柴油、粮食、煤炭、帐篷、行李等。
将钢钎打进岩石,系上保险绳,荡着秋千打眼放炮,凿出栈道,才有站立施工的片锥之地。
有的战士在飞线施工中壮烈牺牲,有的在达坂塌方中以身殉职,有的被突发的雪崩吞噬生命,有的在工作岗位上积劳成疾……
从1974年动工,到1983年建成,10年间,共有168位官兵牺牲在独库公路工地,另有1000多位官兵伤残。
独库公路全长561公里,平均3.16公里就有一位年轻战士献出生命。
独库公路的贯通,对于沟通南北疆交通,增加各民族团结,开发建设边疆,活跃经济,以及巩固国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这条洒满英雄鲜血的路上,有克拉玛依油田,有盛产冷杉的天山林场,有苹果和葡萄之乡伊犁河谷,有驰名中外的细毛羊产地尤尔多斯草原,还有蕴藏量丰富的尼勒克煤田,以及珍贵的中药材……
(六)
1978年,安徽,小岗村
今天,极度饥饿的感觉已经离大部分人非常遥远,除了那些下狠心要减肥的朋友们。
但是,退回到40多年前,很多地方都有普遍吃不饱肚子的现象,饿死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饥饿,是一代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农业产量低下,除农药化肥缺乏、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生产队的大锅饭模式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量的出勤不出力和责任心不到位,导致土地产量远低于实际潜力。
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就是这众多缺吃少粮的地区之一。本身人多地少,加上连年灾害,再不发挥土地潜力,眼看就要养不活一家老小。
为了膝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签下了生死状,约定将生产队的集体土地分配到每家每户,各家保证完成全年的上交公粮任务,余下的产量归各家所有,简称“大包干”。
生死状的最后一句话是:“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这是一句托孤的话,改革者的勇气、担当和慷慨,尽在其中。
分到地的农民,晚上睡醒了,也要到自家地里走一趟。实行“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获得了大丰收,一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
“大包干”先后得到县委领导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肯定。
两级领导深知农民的苦痛,对这项创举极力维护,在不同场合为小岗村辩护和站台。
两年后,中央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小岗村的探索成果,“大包干”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不断得到完善,成为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
从此,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村的生产力,使我们不仅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并保证了不低的生活水平。
农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农业,就不会有强大的工业和服务业。
小岗村18户农民,是改革开放的报信人,是春天的布谷鸟,是一项伟大社会工程的探路者。
小岗村的这一团星星之火,不仅温暖了18户普通农家,更照亮了中国经济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从此迈上了发展的快速车道。
以上,只是从宏大历史画卷中,截取的几个小片段。
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了解和感知。
时值国庆节,饮水思源,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我们愈发想念、感恩那些奉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创业者、开拓者们。
先辈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诚然,今天我们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在先辈们面前,那点困难算得了什么?
未来,即便有贸易战,有技术封锁,也打不倒报效祖国、奋发图强的决心,打不倒13亿人民把日子过得更好的期盼。
感恩负重前行的先辈们,让我们用理想,用奋斗,用更有意义的生活,来告慰他们。
……………………………………………………………………………………………………
感谢阅读,我们将持续贡献有价值的财经内容,邀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
财经领航员(ID:modernJ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