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教务系统 乌职大教务系统查成绩

时间:2023-06-19 20:2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0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6月7日,2023年高考开考。1291万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不由让考生担心:今年的录取率会不会下降,考进名校的竞争会不会更激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高校招生计划基本保持稳定,部分高校小幅扩招,尤其是向新校区、新专业倾斜。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近年来录取率保持在80%以上,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读大学已不再是梦想。但处于象牙塔塔尖的名牌大学,竞争依然激烈。

理性看待扩招

今年,多所高校已明确表示扩招。

南京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规模将增至3930人,招生总计划继续增加。2022年,南京大学新启用的苏州校区共录取503人,今年苏州校区继续成为报考热门。

西安交通大学今年的招生计划将扩大到6100人,其中,高校专项计划扩招40人以上,国家专项计划扩招100人,为更多农村学子提供进入顶尖大学的机会。

南方科技大学2023年计划面向全国24个省份招收本科生约1300人,均为理科生。相较于2022年扩招20人。

北京邮电大学计划招生3830人,其中汇集该校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两个优势特色专业的未来学院“元班”,今年将扩招100人,并面向更多省份招生。北京林业大学招生计划总数为3443人,将在部分省份增加招生计划投放。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为1900人,各省统招计划与去年持平或有所增加。

一些地方高校也增加了招生计划。南阳理工学院2023年在全国28个省(区、市)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计划为5760人,比2022年增加了160人。但在河南省外只安排本科招生计划,维持去年的招生规模。

此外,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名校都已官宣,今年招生规模总体保持稳定。

虽然有的高校总体招生计划增加,但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邹海燕提醒,要理性看待扩招。一般高校的扩招名额会分散到招生的大多数省份,所以具体到考生生源地,数量变化不会特别大。

“而且,增加的计划多为热门或优势专业,报考人数也会相对较多。还有的专业扩招,其实只是学院内部的人数调整,是此消彼长,而不是总体招生计划的增加。所以,扩招不一定带来录取分数的降低。”邹海燕说。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增加115万人,当年录取率下降了7.85个百分点,今年报名人数继续增加98万人,录取率会不会继续下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考报名人数增加并不会给高考录取带来明显压力。

这是由考生构成决定的,原来的报名主要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而现在有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复读的学生,此外还有中专学校的毕业生,他们想要提升学历,因此也报名参加高考。

“相应地,这些新增的考生主要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层面展开竞争,一流大学的竞争和往年不会有太大变化,普通本科高校的竞争会有一定变化,但影响不大。”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是否应该追求新专业

新招生专业,往往是考生关注的热点。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一些新增专业紧扣科技发展前沿和经济社会热门领域,或将受到考生欢迎。

大连理工大学今年瞄准未来科技前沿领域,打造人才特区,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新增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班)和人工智能(创新班),两个专业均为首年招生。

其中,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班)采用“智能+工程”本研衔接培养。低年级人工智能通识培养,高年级按学生意愿向人工智能、精细化工、智能车辆、智能建造、生物工程专业分流,均等设置保研名额,符合条件全员保研。人工智能(创新班)保研比例不低于50%。

西安交通大学今年创办了医工学专业,给国家解决高端医疗设备卡脖子问题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该专业充分发挥医学与工科优势,引入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师资,组建医理工融合的授课专家团队,以PBL为主的采集式学习方式,培养具备深厚的数理基础、工程技术理论和医学知识,可进行高端医疗装备研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今年都新增加行星科学专业。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卿婧介绍,北大将该专业作为地质学大类下的一个本科分流方向,是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早期演化、行星系统有机物与生命演化的研究学科。

南京大学的行星科学专业则依托地质学和天文学两大优势学科,学生毕业后能到相关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到深空探测相关的科技单位从事科研、管理和生产等工作。

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专业体现了传统经济学与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新增8个专业,其中包括数字经济、计算金融等。北京交通大学在经济管理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招生项目中,新增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6个专业,并于今年启动招生。

南开大学教务部部长李月琳介绍,今年南开大学新增金融科技专业招生,结合金融学、投资学、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知识背景,进行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金融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传统的法学学科的新动向。武汉大学增设了全国首个国际法本科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增设的国际经贸规则专业,立足“一带一路与国际法治研究院”,在西安交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首倡的“丝路涉外班”LLB+JD高端双学位项目基础上开办。

据涉外法治学科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国内设有法学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有100多所高校自主设置了国际法学的二级学科。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一些高校正在研究建设涉外法治学院。

对于新专业,考生是否应该追新求异去报考?

储朝晖认为,很多新专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涌现,对考生的能力有很高要求,如果学生在新技术方面没有足够的优势和潜能,在自己过去的学习体验中没有发现具备新专业的优势,无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新专业,无需盲目追新。

多学科深度交叉融通

为了服务国家战略,也为了培养拔尖人才,近年来各名校推出了大量试验班、特色班、基地班,这些精英项目集中于各校优势的基础学科或新工科,汇聚优质资源延揽高分考生。

湖南大学2023年开设8个特色培养实验班,今年新增能源与动力工程(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立足专业前沿,注重实践训练,志在培养专业领军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设置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卓越工程师班,通过制定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采取学校、企业“3+1 ”联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和引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懂技术、善管理、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产业技术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新增理科试验班(智能装备),实施导师制与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在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可根据自身兴趣与意愿自由自主选择专业与发展方向。

很多试验班为了保证优秀生源,除了面向高考考生招生,还在学生入校后进行二次选拔。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智能装备三个理科试验班出现了招生变化,采用部分全国统一招生,部分校内选拔的模式。

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医工交叉实验班升级,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共建“协和医班”,推进本博贯通的“4(本科)+4(直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达到培养要求的毕业生可以推免直博至协和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近年来,一些名校采取书院制模式,用来承载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6月5日,清华大学成立秀钟书院,今年开始招收本科生90人,这是清华大学第九个书院,致力于培养全球绿色发展的引领者,设置了能源与气候变化、资源利用与循环、生态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城市与设施、绿色经济与全球治理等5个多学科深度交叉融通的培养方向。

“秀钟书院将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亟需的跨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通,突破以专业为基础的知识传授模式,培养可以应对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秀钟书院的成立仪式上说。

“书院制可以让不同学科背景,但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在一起论学。在最早实行书院制的香港,书院更多是一个生活单元,内地大学的书院则更多是一个学习单元,定位和功能不一样。内地大学更多是为了让不同学科的学生相互交流,克服学科分割的弊端。”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