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蒋大为妈妈呀妈妈
《中国国家地理》与大众商旅车联合举办的“国艺重载”中华文化巡展活动的第一站——“盛世华裳”已圆满落幕,“衣食住行艺”这五大传统国艺来到了“行”的阶段。关于“行”,又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呢?
行 走
从跌跌撞撞、蹒跚学步,到大步流星、健步如飞,再到步履维艰、珊珊而行,“走”是贯穿人们一生的“行”元素,而古人关于“走”也有很多有趣的描述。
当我们打开《说文解字》时,“走部”、“彳部”、“足部”等部首下对于徒步行走有着很丰富的解读,有的反映了行走的方式、有的反映了行走的速度、有的反映了步子的大小,甚至还有专门反应行走时的神态与心情。比如,《说文·行部》中的“衎”(kan)这一字就表示着人们在走路时愉悦的心情,《尔雅·释诂》也记载着“衎,乐也。”
供图/孟凡萌
又比如今天常用的“徐徐而来”中的“徐”,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它有缓慢的意思,但“徐”其实代表着走路时舒缓安适的心情。《说文·行部》中便记载道:“徐,安行也。”换句话说,就是心情很安适的时候,行走时也会放慢步伐,此时脑中可能会幻想出一位慢悠悠踱着步子的文士,面部表情惬意放松,手中的羽扇也时不时挥动几下,生活乐悠悠、美滋滋。
行 路
走,深深依附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最开始人们日常也不过三五里地,你来我往走几步路十分方便。
可随着人口增加,生活区域在不断的扩大,渐渐地人们发现“行走”有点太累了,而如何借助工具解放双脚便自然而然的提上了日程。马的驯养,便是一种伟大的“代步”智慧。
供图/孟凡萌
那为什么人们会选择用马呢?主要是因为速度快,尽管耐力与负重能力上来看马并不是首选,但马因为速度快而经常出现在战场中。牛虽然力气比马大,但因为速度慢多用来耕地或者拉运载货物的大车;骡子与驴虽然耐力好,但速度同样还是不及马。古人有关于马的速度也有着各种各种的形容词,比如《诗经?小雅?四牡》:“载骤骎骎”中的“骎”就是马疾行的意思。同时,人们对于马的种类也十分关注,“老骥伏枥”中的“骥”就是人们常说的千里马,“骁勇善战”中的“骁”也表示良马,不仅表达速度快,还有健壮、勇敢的含义。
供图/孟凡萌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在不断突破地域的限制,交通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人们不断“升级”交通工具来实现对空间的突破与探索,也让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
与交通工具相生相伴的,其实是道路与驿站,毕竟我们前行是需要“有路可走”“有地可歇”,而道路也有着非常细致的划分,比如供人和牛马走的小路叫做“径”,而略宽可以容车马通行的路则为“途”。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古今桥梁 供图/动脉影(左) 张凯(右)
行 文 化
如今的中国是全世界高速公路、铁路总里程最长的国家,又是全世界自然景观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二者结合,带来的便是一片行文化的丰盛宝库。
为什么要发展行文化?因为很多东西,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收获。
“行”会修正我们的观念,颠覆我们的常识,为每个人带来质的改变。
在路上的每一处美景和经历,也都会随着我们的脚步传播出去,为整个中国文化增添源源不断的影响力。
这,就是行的艺术与力量。
科技的不断进步
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出行”,
但立足当下、回望历史时,
总有一些疑惑盘桓在心中:
古代轿子的“储物空间”大不大?
四匹马拉的大战车有多“凶猛”?
没有地图APP的古代人如何导航?
《中国国家地理》&大众商旅车
将一起为大家解答上述疑问!
5月16日至5月19日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展览馆
“国艺重载”中华文化巡展——“行”主题分展
天地交而万物通,体验“行达天下”的风采!
5月16日当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TOP级男神——李栓科社长将在现场为大家分享他对于“行”文化的理解,与悠久又传奇的“丝绸之路”故事。
解放双手、直立行走是整个人类的进化与智慧,几千百年来先民的伟大发明也在不断解放双脚、提高“行”的效率。这一次“行达天下”杭州巡展,我们将带你零距离体验古代交通变迁,跟随古人的脚步走过这千年历史。
路,就在脚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