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一位衔玉而诞的贵公子,自打出生便备受瞩目,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周岁那年抓周,贾宝玉的表现令贾政丢尽了颜面,在众人面前,他的公子抓住的竟然都是胭脂钗环之物,贾政怒极,斥其“将来酒色之徒耳”;
后来贾宝玉稀奇古怪的言行频出,其“女儿男子论”连外人都有所耳闻,为此冷子兴与贾雨村谈起这位国公府的公子,还称其“将来色鬼无疑”;
而贾府中人,下人们多认为贾宝玉“疯疯傻傻”,“外清内浊”,这一点与傅秋芳家婆子中口气如出一辙,至于远在苏州的贾敏,从娘家家书中得到这位侄儿的评价亦是“顽劣异常”……
贾宝玉自小便认为女儿尊贵无比,只愿在女儿群里厮混,视男子为俗物,又得贾母溺爱纵容,无人敢管,越发丢了功课不问世事,一心放肆纵意,而又因本性多愁善感,每每被人嘲戏奚落,免不得越发“有无天日”以反抗,所以,众人对他的评价,皆在意料之中。
然而,相对于这些人的评价,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形容就让人不得其解了,只因这个形容不仅新颖,而且似乎很意味深长。
元妃省亲过后,贾宝玉和众姐妹住进了大观园,过了好一阵悠闲日子后,贾宝玉开始躁动不安起来,茗烟是个会揣摩人心思的,便从外面买来许多野史传记与宝玉解闷,贾宝玉如获至宝,成日细细品玩,爱不释手。
某日,贾宝玉再携《西厢记》至沁芳闸边桃花树下重新品玩,却被林黛玉撞见,贾宝玉始初只说是《中庸》之类的书,黛玉与宝玉一块长大的,又岂会不知贾宝玉最厌恶这类书籍?一再逼迫下,贾宝玉只得拿出来,并此书赞誉有加,二人就坐在树下品读。
此时桃花纷飞,微风拂面,微波粼粼,兼书中靡靡之词无数,贾宝玉不免意乱情迷,问黛玉:“好妹妹,你说这书好不好?”,黛玉看得入迷,点头应之,贾宝玉又道:“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贾宝玉这句话,正是《西厢记》中张生调戏崔莺莺的话,虽然黛玉内心是喜欢贾宝玉的,但终归是大家闺秀出身,骨子里也有本能的保守,贾宝玉这句话在林黛玉听来,未免太过轻佻,是轻薄了自己,所以当下面红耳赤,边哭边转身就走,称要去告诉舅舅去。
黛玉此举,本来不过是唬唬宝玉而已,毕竟她自己也是和宝玉共读西厢,又怎么会暴露自己呢?但贾宝玉素来是怕极了贾政的,一听这话哪里还来得及思考,忙求爷爷告奶奶将林黛玉留下,低声下气、语无伦次向其赔罪,又是愿意当王八,又是愿意给林黛玉驮碑云云,黛玉见状,也掌不住笑了,揉着眼睛骂道:
“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所谓以牙还牙,贾宝玉用《西厢记》中戏文唐突黛玉,黛玉亦用《西厢记》中戏文回骂宝玉,黛玉这一段骂词,就是崔莺莺丫头红娘骂张生的。那么,“苗而不秀,银样镴枪头”是什么意思呢?
苗而不秀,就是稻苗长得好看却不出橞,没有果实,至于银样镴枪头,则是用铅锡合金做成的枪头,明晃亮眼,神气十足,令人望而生畏,但实际上枪头一碰就软,根本不能用于作战。
这长得好看没果实的稻苗和好看却一触就软的枪头,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最佳栓释。
所以,林黛玉骂贾宝玉“银样镴枪头”,是在奚落他敢看书却怕被告,敢做不敢当。
然而,在作者的笔下,他的用意绝非这一点而已,至于其他的意思,想来袭人是最有体会的一位了。
在第十九回,袭人从家里回贾府当夜,趁着屋里没人,和贾宝玉闲谈,期间说起家里要为自己赎身一事,并言语坚定,似乎非回家不可,贾宝玉听后如被轰去了魂魄。然而这不过是袭人以退为进的一招棋而已,文中写道:
且说袭人自幼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自是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
随后袭人与贾宝玉“约法三章”,称若做到,便留在贾府,贾宝玉自然是“三百件”也答应。袭人约定的三例:一,不许再提关于“死亡”这种话;二,装作爱念书的样子,不许毁谤读书人;三,不许毁僧谤道以及戒掉“爱红”的毛病。而这其中,第二个“不许”就足以说明了贾宝玉多像“银样镴枪头”。
贾宝玉素来厌恶读书,所以在宁府看到劝人进学的《燃藜图》他会心中不快,神游太虚幻境时,恨不能此生待在那里,以逃避读书,而在李奶奶用“仔细老爷问你书”威胁他时,贾宝玉更是无比的垂头丧气。
袭人打小被贾府买来,成为贾母的丫头,贾宝玉自幼又在贾母屋里养育,对于这位爷的习性,袭人又岂能不知?然而出生自贾家这样的阶层,爷们没有谁不是寒窗十载过来,可贾宝玉却连学堂都不去。彼时贾家已业经四世,却无一人以正途入仕,而这爵位终归有限,到时这百年富贵又如何继续呢?唯有靠子孙读书,努力转型,如林如海一般,靠自己求取功名,光耀门楣。
贾宝玉资质聪颖,为此才被宁荣二公视为“略可望成者”,然而其却不愿读书上进,最终成为“天下无能第一”之人,空有一副好皮囊,这不正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