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歌词 红歌经典100首团结就是力量
这就是幸福河北2021搜索带你看河北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2021就看国际庄我的小幸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艺术报推出“百年风华——百部优秀文艺作品中的党史百年”专栏,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党的光辉历程,用文艺的方式助力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敬请关注。
78年前,北庄村孕育团结歌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诞生记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悦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给小山村的百姓带来莫大鼓舞。
“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收到了俺们的信,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就给俺们回了信,更没想到总书记那么忙还惦记着俺们这个小山村!”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激动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连用三个“没想到”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据了解,2021年新年伊始,北庄村全体27名党员决定给总书记写一封信,想把老区人民脱贫的喜悦和团结奋斗的成果汇报给总书记。“如今,村里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想向总书记报喜!”封红卷激动地说。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当年《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就是在我们村创作,同名歌剧也是在我们村首演的,这是我们在信中向总书记汇报的第一件事情。”正如封红卷所说,这首歌传唱度很高,但是知道这首歌创作背景的人却并不多,“这首歌在我们村一直传唱至今,激励几代村民团结奋斗,全村干部团结,党群团结,邻里团结。我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正是在这首“团结歌”精神的鼓舞下,2018年,北庄村整体脱贫出列,2020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这些年,北庄村的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团结一心,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摆脱了贫困,“写信的内容回到了我们的初心,俺们把全村上下这些年在《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的激励下发生的变化写了出来。俺们觉得,用农民的话说咱村里的事最真!”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给全村百姓带来莫大鼓舞。我作为北庄村人,又是从事党史研究工作的,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革命老区人民的关心和厚爱,还有对78年前诞生的这首歌曲的重视,倍感激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伟大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可见,团结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史进平这样说道。
北庄村所在的平山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沟沟坎坎里都是革命故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保家卫国,“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北庄村人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在1937年10月3日至11月6日,仅一个月零三天的时间,就有1700多名平山子弟踊跃参军,加入120师359旅718团(由于大部分是平山人,被称为“平山团”)。这个团因英勇善战曾被聂荣臻司令员赞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1938年7月的《新华日报》发表长篇采访通讯《一个不平凡的县》,也详细报道平山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的事迹,平山县以抗日模范县之名而享誉全国,北庄村功不可没。1941年6月24日,《晋察冀日报》刊发了记者沈重经过实地调研后所写的《晋察冀一个村庄的成长——平山·北庄》,这篇近3500字的调研报告中对北庄村事迹做了典型报道,其中写道“在北庄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在人力支援方面成绩尤为突出,曾创下抗日战场上一个壮举:三年来北庄的青壮年们选进到子弟兵团去的就有三十五名,特别在今年武装动员中,北庄就有一个青抗先班集体参加到子弟兵团去。”
“可以看出,北庄是一个红色的村庄,是一片光荣的土地,所以艺术家们才能更深切感受出‘团结的力量’。”在史进平的讲述中,我们回到《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诞生的烽火年代。
日本侵华时期,在敌后抗战活跃的华北地区,日军在八路军的广泛打击下不断遭受损失,这极大地动摇着日军的殖民统治并牵制着其兵力的调度。为此,穷凶极恶的日军迁怒于敌后群众,对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遍一遍地“扫荡”。因北庄所在的平山县是军区、分区驻地,又是抗日模范县,便成了敌人“扫荡”的重点。1941年8月23日,侵华日军调集1.7万余兵力,对晋察冀四分区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大扫荡”。平山县500多个行政村和散布山区的几百个自然村,除了一个村庄外,所有村庄敌人都到过,房屋被烧毁,到处是残垣断壁,粮食被抢光,人民缺衣少食;村村有被杀死的同胞,血迹斑斑尸横遍地。
北庄村未能幸免。1941年9月14日(农历7月23日),日军在村东北方向四华里一个叫“木虎峪”的地方残杀了北庄无辜村民53人,制造了震动全县的“木虎峪惨案”。后来在村西建起的惨案纪念碑所刻碑文上写道:“我村死难群众虽与日寇进行赤手顽抗,但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血流成河,哀声遍野。造成有名的木虎峪惨案。遇难群众遭受了刀刺、枪杀,日寇之残忍,莫可言状。我死难同胞死后犹紧握双拳,怒目圆睁。更有两名光荣烈士荷枪卫国,牺牲疆场。我村全体群众永怀不忘。愿团结一心,踏着先烈血迹,向着‘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新中国前进。”一部北庄史,就是一部革命史。在苦难中,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渡过难关,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走向胜利。
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最严酷形势之时,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平山县参加革命斗争。史进平特别谈道,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示下成立的。第一批是1937年9月在丁玲带领下从延安出发开赴山西前线,进行文艺宣传工作及战地采访工作。1938年8月返回延安。1938年11月,西战团再次在周巍峙率领下到达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工作时间长达五年半,隶属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北方局直接领导,依然在地方做文化工作,创作了大量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曲艺作品。同时,还对兄弟团的文艺工作者进行辅导,开村剧团活动,办乡艺干部训练班。这对于普及抗战文艺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修养和文艺工作水平,都起了很好的作用。1940年6月建立的北庄村剧团,是平山县成立的早期42个抗战剧团之一,所演出的《恩仇记》《锁不住的人》等抗战剧目深受欢迎,为宣传党的抗战政策、发动广大群众参军参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春天,西北战地服务团分成几个小分队,深入到敌后去做宣传工作,一部分到了晋察冀边区平山县滹沱河边的北庄村开展群众工作,创作,演出。他们落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本着作品服务于人民的精神,深入乡村,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体验生活,创作文艺作品。当时这些文艺工作者不仅当文艺专业干部,还到基层兼职,肩负起实际的战争、生产、群众工作的责任。
当时西战团到达平山县后,自然首先要找县政府机关,而此时政府机关即设在北庄村。史料记载,1943年4月至9月,平山县政府机关迁至北庄村。8月10日至15日,平山县第二届参议会在北庄村举行。西战团在北庄村参加农民的减租减息运动,抢收抢种,参加县议会的选举,掩护群众反“扫荡”。自始至终参与和亲眼见证,让这些艺术家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人民要求民主,渴望生存,团结抗战的力量,内心发出“不靠救世主、自己团结就是力量”的呐喊。艺术家们敏感地感受到了广大农民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团结斗争的巨大力量;切实感受到一致抗日下深层的历史脉搏。这些群众的团结之心,团结之力给了他们极大鼓舞,也给了他们创作灵感。
西战团的牧虹、卢肃就是在北庄、在参与斗争、体验群众生活中创作出的《团结就是力量》。延安鲁艺——让作曲家卢肃走上了专业音乐道路,在那里他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成为鲁艺的一名音乐教员。1939年,他从延安深入敌后方晋察冀根据地边区办学,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从延安到河北平山,行军2500里,山高路险,闯过敌人枪林弹雨和道路封锁,途中也曾遭到日军袭击,子弹打穿了他的军用水壶,他幸免于难。长途跋涉中,他曾写下自己的处女作《古道行军》。在晋察冀根据地期间,他一边从事教学,一边谱写了大量抗战作品,有大合唱、歌剧和许多群众歌曲。卢肃和词作者牧虹曾回忆道:“1943年春天,西战团分成几个小分队,深入到各地去做宣传工作,当时我们16个人来到了平山县委所在地。”“《团结就是力量》创作和初演于1943年夏天,由西战团首演于晋察冀边区平山县滹沱河边的北庄。”“我和牧虹就在老乡屋后的山坡上,赶写一部有关庆祝胜利、加强抗日力量团结的小歌剧,名字就叫《团结就是力量》。”
1943年街头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剧照(图源:沈阳日报)
他们利用一星期时间在北庄村一户屋后山坡上创作了《团结就是力量》,并在北庄村进行了首场公演。在这个剧的排练过程中,大家觉得总体效果还不错,就是感到结尾缺了点什么,结束得有些突然。综合大家建议,牧虹写词,卢肃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也就是后来这首广为流传的经典歌曲。
“据我们村里人回忆,抗战时期,全北庄村的成员是生活在各自的团体里的,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抗援会等。另外,为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任务,还有横向展开的组织与小型组织的建立,比如,武委会底下,有老头队、抱娃娃队,此外还有为了战时、平时的运输而建立的运输队,为战时鼓动工作而建立的各种宣传队(干部慰问队、妇女宣传队等)。为使抗日军人家属特别得到尊重并保障其生活,而组织的抗联会及武委会。其他如除奸组、促宪委员会等,都是民众本身所要求而组织起来的。”在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产生背景时,史进平特别谈到当年北庄村全民抗战的景象。《团结就是力量》当年演出时,北庄村没有舞台,演到结尾,演职人员都跑到场地中间,大家互相挽着臂膀共同唱着这首歌,周围的老百姓马上被眼前的气氛所感染,纷纷站起来与他们互动,这首歌很快就传开了,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各个抗日根据地。《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歌曲,就这样诞生了。
除了《团结就是力量》,另一首同样诞生于1943年的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者曹火星也是平山人,他的家岗南村距离北庄村只20公里左右远。1943年曹火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只有19岁的他目睹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感受到挽救苦难中国的只有共产党。所以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他脑海中升起。他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无穷的力量,谱写出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真理的最强音。他借用当地民间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满怀激情地创作了代表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此歌曲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看后建议添加上“新”字,这首歌和《团结就是力量》一样坚定了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念,成为鼓舞人民走向胜利的昂扬之歌。
如今,这首《团结就是力量》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部队,无论是歌咏比赛,还是训练场上,只要是加油鼓劲的场合,都会自然而然地唱响,穿越历史,跨过时代,久唱不衰。在史进平看来,《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能够穿越时代,经久不衰,是因为歌曲本身就是有真理的力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中,每一个阶段都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中国人民始终能够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奋勇向前,走向胜利。
作为《团结就是力量》的演绎者,著名歌唱家霍勇颇为感慨地谈道,这首歌曲是进行曲,要唱得铿锵有力,吐字要清晰。他表示,“今天再次唱起《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会浮现很多画面,想到无数为抗疫辛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为脱贫攻坚工作付出不懈努力的驻村干部和扶贫楷模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们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画面,使我的歌唱充满了力量!在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无论是抗洪抢险、抗击疫情,还是脱贫攻坚,都要永远跟党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用嘹亮的歌声,再次唱响《团结就是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人民是艺术的创造者。正是广阔的土地和淳朴的人民给了艺术家灵感,创作出人民的作品。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庄村的回信,其实也是向全体艺术工作者发出了一个号召,到人民中去,把脚扎进泥土里,写出人民的心声,鼓舞人民。就像《团结就是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岁月不曾被忘记,78年后的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理想之光依然闪烁,永远是中国人民前行的精神力量。
(转自: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