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有几个
中国人过西方情人节,根本不是文化包容,不应该丢掉自己的情人节
提示:既然,我们不能阻止一些人过西方节的需要,更不能一味抱怨他们因为过洋节而丢了某些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就一定要为他们创造可以也过也可以捡拾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融合、文化包容,进而谈到文化复兴、文化自信。
现在,我们都讲文化融合、文化包容,也讲文化复兴、文化自信,面对中国人过西方情人节,也会拿出这方面的理论以开脱。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没有文化的融合、包容就谈不上文化的复兴、自信,不容置疑。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讲文化的融合、包容甚至文化的复兴、自信时,常常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的融合、包容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文化融和包进去,甚至丢了,进而让基础性命题变成了空中楼阁,所以也便谈不到自我文化的复兴、自信了。
我们要强调的是:谈文化的融合、包容,也或者文化的复兴、自信,前提是要把自己的文化融和包进去,否则,复兴、自信只能是泡影。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有意识的引导,而不是纸上谈兵甚至视而不见。因为又是情人节了,只好又拿情人节说事或者为例。
枝头有鸟叫像唱歌这很好,唱的中文歌里夹几句外国语这也很好,甚至变成全外文歌让人们听听更好,但是,我们必须知道鸟儿依的枝在哪里,枝的根又扎在哪里,惟其如此,才不会掉我们自己。就当下的情况而言,我们很多人过西方情人节并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或者并不了解这里面的缘由,所以,我们有必要重申一下。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关于它的具体故事是这样的: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爱情在人类的生活里必不可少,是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的圣物,它是没有国界的。所以,如果有人说,我们不是基督教徒就不应该过这个节,显然是有点太狭隘了。为了伟大而美好的爱情,这个节我们显然得过的,而且,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极其重视爱情与家庭的社会,也便更该过。问题就在这儿出现了:我们有自己的情人节为什么就不去过,而去过西方的呢?而我们的情人节又在哪里呢?
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情人节,实际上是做着捡拾传统文化的工作。据称,中国的情人节有3个:一个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三是近年来兴起的七夕节(即乞巧节,七月初七)。
学者们很纳闷:我们有3个情人节,为什么很多人不过,偏偏要过西方的情人节?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节日要与社会日常生活相适应,我们已经过了那么传统节日了,再来个情人节,大家很忙都没有时间。古代的七夕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大家都参与、都过,为什么到现代社会就被冷落了呢?
道理就在这里,那时候,我们是农耕社会,七夕节时大家都闲了嘛,又不是很冷,相聚在一起享受一下丰收的喜阅,谈谈情、说说爱,这个节日在古代火起来很正常。现代社会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在上班,没那个闲工夫了。三月初三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节日,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怀念,它对当下来说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了,火起来很难。
但是,元宵节或上元节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我们刚才完年,再火一把,让年多点回味,一定能够实现中国人过中国情人节或者中国式情人节的梦想。这里面有两个时间上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我们说过的年;一是它与情人节的时间概念相差无几,如果我们将其冠以中国情人节或者中国式情人节,既借鉴了西方“情人”的浪漫,又可以重温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完全能够实在的,在这个时段里,我们不但有时间的决定情因素,又可重温年的余味,还不丢西方式的浪漫,可谓一石三鸟。
既然,我们不能阻止一些人过西方节的需要,更不能一味抱怨他们因为过洋节而丢了某些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就一定要为他们创造可以也过也可以捡拾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融合、文化包容,进而谈到文化复兴、文化自信。
道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再重温一下,古代上元节的“情人习俗”:《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元宵节当日的晚上是,“华灯宝炬,月色花光”(比月色更迷人的是人间的灯火,比华灯更动人的是观灯的美人)。古代年轻女子们“养在深闺人不识”,平时鲜少有出门的机会。唯独元宵节,可以“合理合法”结伴出门、看灯夜游。因此每到元宵节,古代女孩们就会悉心打扮,借机寻找意中人。不少未婚男女们也会在元宵节相亲联谊、传情达意。如果有一见钟情的对象,还留下手帕或荷包作为定情信物!
这个节日在周朝时就有了,虽然那时候也许没有灯会,但在发展人口的前提下,人们把这个节日看得非常重要。也只有在这一天里,人们可以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推翻,自己把对象找好了,告诉家长让男子带着礼品到女方家里提亲。或在园圃里,或在湖上,双方见面,男女青年一生的幸福就这样被决定了。这有什么不好的呢?情人节,中国人怎么就不能过,但前提是不能把中国文化给忘了。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我们期待着与西方情人节在时间相差无几的元宵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情人节,在这个日子里,看看灯,吃点元宵,谈谈情、说说爱是多么美好啊!(文/路生)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情人节的来历;
2. 2.清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3. 3.科普时间《元宵节才是古代男女联谊相亲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