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教堂 索菲亚教堂名字由来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土耳其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532—537年,距今已经约近1500的历史了。1453年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东罗马帝国灭亡,加之意大利文艺复兴和航海地理大发现延续近千年的欧洲中世纪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圣索菲亚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最光辉的代表成就,建筑师是小亚细亚的按提米乌斯和伊西多尔,这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距离海岸线非常近,四方来的船只在海上都能望见它,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和罗马万神庙一样。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形制,东西长77.0m,南北长71.7m,中心穹顶高达55m。前面有两跨长度达100m的廊子供望道着用。
圣索菲亚大教堂
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的结构体系。拜占庭在古罗马穹顶的基础上创造出鼓座、帆拱、穹顶相结合的一套成熟的结构体系,这一套拜占庭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在欧洲广泛流行。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心直径32.6m,高15m的穹顶,有40个肋,通过帆拱架在4个7.6m宽的柱墩上。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各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它的侧推力又各由斜角上的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的两个墩子抵挡。这两个小半穹顶又传到两侧更低的拱顶上去。中央穹顶的南北方向则以18.3m深的四爿墙抵住墩子上传来的侧推力。这套结构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有序,显然当时的建筑师们对结构所受的力已经有了相当准确的分析能力。
圣索菲亚大教堂平面图
帆拱、鼓座和穹顶相结合结构形式
内部穹顶
内部空间
内部空间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中央穹顶下的空间同南北两侧隔开,而东西两侧半穹顶下的空间连续,平面纵深68.6m,宽32.6m,穹顶中心高55m,比古罗马万神庙更高更宽敞。
1939年12月27日,土耳其东部埃尔津詹发生7.8级强烈地震,史无前例。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部伊兹米特市发生的7.4级大地震,发生在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造成1.6万人丧生。这次虽然距离土耳其和叙利亚的7.8级强烈大地震震中较远,但经历1500多年的历史摧残仍屹立不倒,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结构体系真是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