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 乌克兰局势吧百度贴吧
俄罗斯国防部例行通报俄乌战况,称乌军开始在南顿涅茨克方向上展开了大规模进攻。目前已有5处前线阵地遭到攻击,俄军情报部门预估乌军的参战兵力至少有8个营。种种迹象表明,乌军筹备了许久的反攻行动已经正式开始,而俄乌冲突的结局走向也很可能将由这场反攻的胜负来决定。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上有关基辅何时会发起反攻的讨论可谓是络绎不绝。一方面,有不少专家认为,在失守了巴赫穆特地区之后,乌军失去了一个绝佳的、可以牵制大量俄军的战略节点,让俄军得以腾出包括瓦格纳集团在内的上万规模机动兵力。
【普里戈津与瓦格纳集团】
这些兵力完全可以被用作战场救火队,及时的填补俄军战线上的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乌军得以像去年的哈尔科夫反攻一样成功找到俄军防线薄弱点发起反攻,这支机动兵力也能迅速顶上。
此外,俄军还依托巴赫穆特在乌军战线上制造了一个不大但也不算小的突出部。这使得这支机动兵力还可以作为下一波攻势的预备队,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打乱乌军计划。
所以这些专家们认为乌军已经失去了绝佳的反攻时机,现在最好的策略是枕戈待旦,等待下一个反攻窗口。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现在虽然不是反攻的最佳时机,但继续拖下去局势也未必会对乌军有利。所以与其坐以待毙 ,乌军不如趁着俄军也没有稳住阵脚的时候赶紧发起反攻,将俄军拖入和自己一样的不利状态。
那么基辅当局选择了哪一种呢?从俄罗斯国防部在最近的战况通报中称乌军在南顿涅茨克方向的五个区域发动了大规模攻势,总参战兵力超过8个营一事来看,乌军显然选择了后者。
【乌克兰反攻示意图】
理由也很简单,在经历了15个月的长期冲突后,乌克兰的国内经济情况、社会稳定度以及国内基础生活设施都已经遭受了重创。
虽然在北约的援助下,基辅当局勉强维持住国家机器的运作,但谁也无法保证在接下来的15个月里,北约的援助不会中断,局势也不会进一步恶化下去。所以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基辅当局只能选择孤注一掷,再次对俄军战线上的薄弱点发起反攻,以期取得和去年哈尔科夫反攻相似的战果。
【停电的基辅】
然而问题在于,至少在去年年底,莫斯科就已经做好了俄乌冲突长期化的准备。
典型例子就是俄军在去年年底启封一批冷战时期的T-62M中型坦克紧急调拨给已经转隶成俄军的原东乌武装,将其作为固定火力点用于巩固防线,弥补一线俄军数量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俄军工兵部队还开始大兴土木,在扎波罗热地区构建起了一道纵深超过30公里,完全由战壕、雷区与路障组成的防线网络。
这些迹象无不表明,早在去年年底开始,俄军就已经在为可能发生的乌克兰大反攻做准备。而这些堪称夸张的巨大防线与防线上的二代坦克就是这一准备的结果。
面对这样的战场环境,就算俄军的防线上存在一些兵力薄弱点,其进攻难度也无法和去年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防线同日而语。
【被击毁的乌军坦克与装甲车】
也正因如此,乌军已经集结了包括6个机械化营和2个坦克营在内的8个营部队对俄军发起反攻时,乌军的进攻部队并没能像哈尔科夫反攻一样如入无人之境,而是在进入俄军防线区后就遭到了俄守军炮兵部队的轰炸。
从俄国防部通报的,被俄军迎头痛击的乌军,在首日反攻中损失了超过250人、16辆坦克与24辆装甲车的战损统计来看。这场浩浩荡荡的反攻至少让一个营遭到了重创,而如果乌军无法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解决俄军在火力与防守上的优势的话,那么就算是8个营的反攻大军,照这个损失速度也撑不了一个星期。
那么问题来了,乌军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没法解决。
因为但凡乌军拥有能够打破这种堑壕战僵局的能力,俄军都不会选择用这种布设固定防线的战术来抵御乌军的进攻。反过来说,俄军会用这种战术来对付乌军,恰恰就是吃准了乌军如果想要反攻,就只能拿头硬撞防线。
而当战斗发展到这种俄军防线与乌军的头互相比硬度的阶段时,乌军的胜率显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
【被俄军击中的乌军装甲车辆】
所以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在乌军除了拥有兵力优势其他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直接冲击拥有大量防御工事与完备作战体系的俄军防线是绝对的下策。哪怕防线上俄军兵力可能只有进攻乌军的几分之一,乌军也很难取得胜利。
因此对于基辅当局来说,即便俄乌冲突在进入长期化状态后,继续拖下去局势也未必会对乌军有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发起反攻是一种明智之举。
至于如何在这种两难之中做出抉择?在我看来,基辅当局不如思考一下接受俄乌冲突长期化现实的可能,赌一手俄罗斯耗不过北约。就算赌不赢,手里有兵也就有了筹码。总比现在把筹码都砸在一场看起来不太可能赢的赌局中要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