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仆二主演员表 一仆二主
关于人工智能即将颠覆世界的讨论不绝于耳,而“具备自我意识的、失控的机器人”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形象这一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奇点临近的下意识的恐惧。日前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的、由瑞典裔荷兰导演Jakop Ahlbom创作执导的荒诞喜剧《一主二仆》(Lebensraum)戏谑地将这个设定搬到了舞台上:两位性情古怪的发明家在一间单身公寓里同居,因生活单调无聊而发明了一位机器木偶女仆,平静的生活就此改变。
Ahlbom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戏剧学校(Theater School in Amsterdam)接受默剧培训,他在接受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专访时表示,自己对默剧感兴趣,是因为他虽然不是一位作家,但也有讲述故事的冲动,而他的方法就是通过身体和视觉。他与《一主二仆》的女主演Silke Hundertmark在这所学校相识,Hundertmark为专业舞蹈演员,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创作“用身体表现戏剧性”的戏剧。
提到默剧,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历史悠久的哑剧(pantomime)。“哑剧”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模仿者”,哑剧是一门起源于古印度和古埃及的表演艺术,后传入欧洲,在古希腊、罗马等地逐渐演变成用姿势动作表演剧情的戏剧形式。哑剧通常要求表演者用身体实现最大的表现力,且有灵活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舞台上甚至没有装饰和道具。
但Ahlbom强调说,自己的戏剧风格不能被归类为哑剧:“我更多是强调用身体去表现和空间的关系,在戏剧学校时老师会教我们如何使用身体、如何表演,也会教我们如何创造事物,而这总是和如何用一种极简的方式表现身体和空间的关系有关。”Ahlbom的戏剧并非完全摒弃台词,事实上此前他创作过一些有对白的戏剧,但总的来说,他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创造脱离文本的情景,让演员能够在不说话的情况下表演,“我创造了一些情景,让观众不会因演员不彼此交谈而感到疑惑。”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让默剧具备了更普世的理解基础。在脱离话语之后,由肢体语言延伸出来的戏剧冲突直接击中的,是观众在文化浸润和社会规训中形成的共识,而优秀的默剧创作者,懂得如何调配观众的社会潜意识,指出其荒谬不合理之处。
“叙事从观众熟知的、源于现实的动作开始,我将它们延展开来,变成近乎于舞蹈的状态。这不仅仅只是关于演员的动作,也是关于整个画面,”Ahlbom说,“我是用整个舞台进行创作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含义;表演既是身体性的,也和空间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也会同时设计一整套空间背景的原因,只有这样我才能完全地控制画面。所以,我所谓的默剧不仅仅只是关于语言本身,指的也是整个剧场,它事关演员们如何在空间中移动、如何表演、如何用动作来讲述并唤起情感。”
但在舞台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执着于默剧?Ahlbom认为,默剧并不意味着“过时”。《一仆二主》是向美国默片大师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的致敬之作,基顿的作品虽已年代久远,但仍令人兴奋,即便在技术层面也是如此。“他总是突破常规,这让他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过时。在身体喜剧方面,没有人能超越他。”
为了体现出更摩登的时代感,Ahlbom在继承了默片时代现场配乐的传统之余,还邀请荷兰另类摇滚乐团Alamo Race Track担任现场伴奏。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乐手并非只承担配乐的工作,他们实际上也是表演的一部分:两名乐手身穿与墙纸花纹相同的服装,在背对观众时“隐身”,在正对观众时奏乐演唱,并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走动变位,甚至变装参与表演。乐手告诉界面文化,表演歌曲的歌词不完全和剧情相关,但可被视作为该剧增添了一个额外的层次。他们不是单纯地为静默的舞台增添趣味的辅助角色,他们也是参与叙事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一仆二主》的剧本及舞台设计灵感源于基顿1920年的经典短片《稻草人》(The Scarecrow)的开头场景:两个男人面对面地坐在一张长桌的两端吃饭。餐桌上的导轨上放着面包篮,轻轻一拉就能滑到其中一人面前;餐桌上空吊着各式调味料瓶——又一个无需麻烦他人就能自取所需的道具。
“我想通过这部剧去展现基顿的思考方式。我借用了《稻草人》开头的场景,然后就停留在了这个场景里。我还引用了他在其他电影里用过的桥段和表演特技。我们以那两个男人为原型创作了这个故事。他们一起生活,但觉得还是缺少了些什么,因此创造了一个木偶,故事是围绕着二人如何应对他们赋予生命的这个木偶展开的。”Ahlbom说。在上海的演出中,Ahlbom亲自出演了男主角之一,他笑着说,自己演的是那个更像巴斯特·基顿的矮个子。
戏名如画龙点睛般暗示了故事内核。“Lebensraum”是个德语词汇,意为“生存空间”。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并提出了“生存空间”的概念。他利用生物学概念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将国家比作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指出国家与生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一个健全的国家透过扩张领土来增加生存空间是必然且可取的。
就本剧而言,Hundertmark认为,“生存空间”指的既是两个男人创造的、一个自给自足的狭小生活场所,也是指这种已成为定式的生存状态的破坏,“她(木偶)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入侵者,或者至少是那个将一切颠覆的人。从那个角度来说,她打破了他们共同打造的那个名为生活的机械齿轮,干预了它”。
Hundertmark在剧中展现出了高超的身体控制技巧和表现力。身为机器人,她的躯体僵硬笨拙,无法平衡自身,被男主人随意摆弄操控,似乎完全受重力支配(在她惟妙惟肖地模仿机器人体态做出危险动作的若干瞬间,现场观众不禁惊叹)。
然而观众很快就会发现,剧中三人的关系并非如此一目了然:看似无意识的女仆实际上有了自己的意志,在外表上她有着正常人的肤色,身着黄裙,甚至比面孔涂白、一身黑白装束的主人更像人类;女仆不按既定程序行事,反衬出做事规矩的两位男主人呆板如机器一般;一位男主人对女仆产生了微妙情愫,并逐渐展露出爱慕、羞耻感等人性本能,而另外一人则坚持女仆的服务功能,两人开始为争夺女仆控制权而大打出手。
这是对人工智能进化为自由意志,脱离人类掌控的恐惧?还是对男性自以为是地妄图操控女性来满足其欲望的嘲讽?Ahlbom不想用《一仆二主》给出一则确切答案,而是邀请观众做出自己的解释:
“在北京演出时人们提出了人工智能的话题,而当我们创作这部剧的时候,我们想的是匹诺曹。在美国,人们注意到的是女权主义以及女性角色是如何面对男性的。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本剧讨论的话题。
我很害怕很具体地描述故事主旨,这的确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解放自我、获得成为本初自我的权利的故事,也向观众展现了男性如何体现自己的控制欲的。剧中是两个男人创造了一个女人,就好像《创世纪》中亚当创造了夏娃一样。
我们试图创造一个和自己相同的生命,那样的话我们如何才能看出区别?这也令我很感兴趣。什么是生命?谁能够变得比人更像人?人类也可以变得非常邪恶,发起战争或杀戮他人,那样还有什么人性可言呢?探索生命本质、理解周围世界的举动是不是更像人类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包含在其中,我创作的故事《生存空间》探讨了上述这些问题。但这是我的想法,是否认同要取决于你自己是怎么看这部剧的。我试图做的是创造一个清晰的场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让我得以用它来讨论所有这些话题。”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