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手法

时间:2023-06-22 16:2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348 评论:0

唐宪宗晚年身体欠佳,笃信佛教,希望通过信奉佛祖能获得健康。元和十三年(818)冬,宪宗欲迎凤翔法门寺释迦牟尼佛指骨入大内。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初,奉迎佛指骨的队伍将这枚珍贵的佛指骨送至宪宗面前,并在禁宫之内停留了三日。

当时长安的王公贵族和寻常百姓听说佛指骨要到京城,纷纷捐献钱物,为一睹佛指骨真容。还有人将油灯点燃放在头顶和手臂上,不惜烧伤自己,也要表示对佛祖的一片赤诚之心。

韩愈向来崇尚儒家思想,对佛教并无太多好感,于是他向宪宗上疏,劝谏奉迎佛指骨一事。韩愈时任刑部侍郎,在他的职责范围内并无上疏劝谏之事,韩愈可以像其他官员一样,对这件事不做评价。但是韩愈性格耿直,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奉迎佛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而且并不一定信奉佛教就会长寿。于是他向宪宗上了一封《论佛骨表》的谏言书。

宪宗看到韩愈上奏的《论佛骨表》后,十分恼火,当即要求对韩愈加以极刑。宰相裴度与韩愈交好,还有崔群力一同为韩愈向宪宗求情,宪宗依旧怒火中烧,念在裴度等人的情面上,免去韩愈死罪,将他贬往遥远的广东潮州任刺史。

在唐代,朝廷下达贬官的命令后,留给被贬官员整理行装的时间非常短暂,韩愈带领全家老小在北方寒冷的正月里,开始了南迁的行程。韩愈上疏宪宗本希望宪宗能体恤百姓疾苦,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做事时不要带有太多个人色彩,但宪宗完全不在意韩愈的良苦用心。

韩愈当时已经五十二岁,身体日渐衰老,却要携带家眷跋涉到千里之外的潮州。韩愈在上疏时,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遭受这么大的打击,不多时之前,他还是讨伐淮西节度使的有功之臣,转眼之间就成了罪官。

简单整理了行装,韩愈与家人们一起踏上赶往潮州的旅途。当时不仅对被贬官员启程时间有严格的规定,还要求了被贬官员的行进速度,每天至少要走十驿,一驿三十里,也就是说韩愈每天至少要行进三百里。一行人老老小小,又带着生活用品,这样的行进速度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和摧残。

行至长安附近的蓝关驿,韩愈在这里遇到了他的侄孙韩湘,他知道侄孙担心他的健康,可能此次南行凶多吉少。于是,韩愈由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是韩愈创作的七律中的佳作,也是广为流传的一首唐诗。诗文一开始就写出了韩愈被贬的原因,他劝谏宪宗理性对供奉佛指骨一事,引起了宪宗盛怒,将他贬往当时荒凉的潮州。韩愈自己的理想是为圣上除去一切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弊端,也不顾及自己一把年纪,还要为国担忧。可是自己坚持理想却碰了壁,被贬出京城惨淡收场。

正月秦岭大雪茫茫,阴云遮蔽,看不到原来的家,也望不见长安,大雪堆积在蓝关驿周围,车马前行十分困难。被贬出京前往潮州的路途是多么艰辛。最后,韩愈在诗中说,他了解侄孙韩湘远道而来的意图,可能自己这次有去无回,侄孙是准备为自己处理后事。

韩愈所作《论佛骨表》与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文一诗充分体现了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苏轼对韩愈的评价中“忠犯人主之怒”说的就是这次劝谏奉迎佛骨之事。韩愈的直言敢谏,也让他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不仅被贬,还在南行的途中失去了小女儿。在他前往潮州和到达潮州时,无奈与忧愁,恐惧与寂寥都时刻伴随着这位当时的一代文豪。

这首诗中提到的侄孙韩湘,是韩愈最为亲近的侄儿韩老成的儿子。韩愈与韩老成虽为叔侄,但是年龄却仅相差两岁,更像是兄弟,韩愈与韩湘也就很像父子两代人的年龄差距。当时韩湘二十五岁左右,与韩愈一同前往潮州。韩湘也正是传说里八仙之中的韩湘子的原型。

韩愈写下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一百多天后,在元和十四年四月到达了广东潮州。根据当时的规定,谪迁官员到达调任地点时要写一封信给皇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于是,韩愈写下了《潮州刺史谢上表》。这封表中,韩愈说出了悔恨,也希望宪宗能将他召回长安,这是一位封建时期官员的无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