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丙酸氟替卡松鼻忌什么

时间:2023-06-22 17:5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504 评论:0

皮肤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皮肤外用药品则是用于皮肤黏膜表面从而起到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由于这类药品种类繁多,要想用好它也是一门小学问哟!别急,听听我们的小刘药师怎么说。

一、外用药物剂型及特点

皮肤损伤在不同疾病中表现各有不同,选择合适的剂型,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外用药物剂型及特点如下:

1、溶液剂:

用于有分泌物、渗出液、浅表结痂型皮损,水疱大疱型皮肤病及糜烂溃疡型皮损,如3%硼酸、3%醋酸铝、生理盐水等。

2、洗剂:

用时需要摇匀,又称振荡剂。当洗剂涂于皮损后,在水分蒸发时可散热,使皮肤血管逐渐收缩减轻炎症。洗剂干燥后留在皮肤表面的粉剂有干燥收敛和保护作用。如常用的炉甘石洗剂。

3、酊剂和醑剂:

根据其主药的性质不同,可具有杀菌抑菌,消炎止痒等作用。溶液中含有酒精,在急性渗出、糜烂破损处禁用。常用有碘酊、止痒醑剂等。

4、软膏:

可柔软皮肤、防止干裂、软化痴皮、促进肉芽生成等作用。其缺点是油腻性大,油污衣服。主要用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黄软膏、尿素软膏等。

5、气雾剂:

药物从特制的容器中均匀的喷洒在皮肤上。清洁、方便、刺激性小。

二、细节工作很重要

经皮肤吸收起到治疗作用的外用药品,以下的注意事项,您都注意到了吗?

1、用药之前

01、清洁双手

02、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尽量先剔除毛发,再予以用药。

03、如果已出现结痂现象,消毒之后,可以采用食物油对痂皮软化去除,再予以给药。

04、患处若是已经出现脓性分泌物,则有必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清洁,使用75%酒精消毒干净后,再涂抹药物。

05、若皮肤表面已出现水疱,可先用无菌的空针筒抽出水疱中的物质,不需要刻意剪除疱膜。

06、切忌用热水进行清洁以及使用肥皂处理伤口,以免皮肤再次受到刺激性损伤。

07、既往残留的药物,糊剂或其他脂肪性药物,可用食用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清洁拭净;粉剂并已干燥硬结者,应用温水浸泡后再清除。

2、药物使用

01、混悬剂,用前记得摇一摇。

02、外用湿敷情况,建议使用6-8层薄纱布,用无菌镊子拧至轻挤出不滴水为度,可根据情况增加溶液,保持敷料潮湿和清洁,寒冷季节可适当的加温。渗出液多时底层纱布每天更换2—3次。在渗液少时,可用绷带包扎以延长湿化时间。

03、软膏不要用于糜烂、渗出或有水疱的皮肤处,否则会造成皮损炎症加重。

04、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酊剂和醑剂)不宜用于薄嫩皮肤,如乳房下部、面部、婴幼儿皮肤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3、药品保存

01、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凡士林软膏、乳膏等制剂,当温度过高药物成分会挥发或者出现迁移,过低就有可能导致药物有效成分出现冻结,最终影响到药品使用时涂展性。

02、含有机溶剂的溶液,要注意瓶塞或者瓶口的密闭性,以免溶剂挥发后出现成分的析出。

03、外用药开启后用药时间最多不宜超过4周。

三、联合用药怎么办?

01

谨记一些药物的特殊使用时间,如治疗痤疮的维A酸类和过氧苯甲酰凝胶合用,维A酸易发生光敏化,应晚上涂用,过氧苯甲酰凝胶则可以选择早晨使用。

02

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治疗用药,尤其是对于外用抗真菌药物,可以将两种药混在一起用,这种情况下混合涂抹的时间应大于30秒以上保证分布的均匀性,否则达不到联合治疗所期望的治疗效果。

03

液体药与药膏合用,先涂液体,待皮肤干燥后再涂药膏。

四、什么时候停药?

皮肤病的致病原因各有不同,使用药物的疗程也各有不同。

1

细菌感染多在表层,使用抗细菌外用药治疗,则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

2

银屑病产生的皮损波及到真皮层,治疗需要药物能有效地渗入到真皮发挥作用;

一些瘙痒性皮肤病,则要求药物透入神经纤维末梢发挥作用;

皮肤深部真菌感染等情况不建议因症状消失就立刻停药,为根除症结,一般需要在瘙痒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1周,以免反复发作。

3

激素类外用药根据其药理作用强度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四类。

超强效激素(如0.1%氟轻松乳膏)和强效激素(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05%卤米松乳膏、0.05%和0.1%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糠酸莫米松软膏等)连续用药不应该超过2-3周;

中效激素(如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及软膏等)可以连续应用到4-6周;

弱效激素(如0.05%地奈德软膏、乳膏、凝胶、0.01%氟轻松乳膏、0.025%曲安奈德乳膏等)必要时可长期使用。

五、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外用药品通过直接接触患处而起到治疗作用,但外用药的使用有时也难以避免产生局部的不良反应,其主要以接触性皮炎多见,具体分类可见下表:

类型发生机率机理易发部位主要表现愈后特点

接触性皮炎

最常见

非过敏性反应,主要是外用药品直接接触皮肤或者激活皮肤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而导致的皮炎

皮肤薄嫩、局部皮肤有损伤以及特异性皮炎用药部位

局部会出现烧灼感,疼痛或者瘙痒

去除刺激因素后,症状会缓解,缓解情况有依赖于皮肤情况。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相对少见

属于过敏反应,具有迟发性特点,多在用药12h后发生,48h左右可达到反应最高峰

用药部位,发生皮损部位可超过用药部位,向周边蔓延甚至出现远部位。

1、多表现为湿疹样,有明显瘙痒、局部会出现红斑、水肿,甚至出现密集丘疹、水疱及渗出现象;

2、一般无疼痛、不出现脓疱、坏死和溃疡;

去除接触过敏原后炎症不能马上消退,多维持1周左右。

速发型接触性皮炎

更少见

过敏反应或者非过敏反应,接触药物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用药部位,严重者累计全身性的皮疹

1、接触性荨麻疹表现;

2、轻者表现为一过性潮红或者红斑,典型者为全身风团以及严重全身过敏反应;部分会有灼烧感、刺痛或者瘙痒的症状。

去除接触原后其症状在24h可以消退。

光毒性及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使用外用药的皮肤经过光照后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应

接触阳光直射的用药部位

光过敏引起的表现类似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非过敏性引起的,表现类似于晒伤

局部色素沉着

特别提醒您

1、初次使用外用皮肤药,不要着急直接用于患处,可以先小面积在正常皮肤部位试用,确定无红斑、水肿及过敏反应方可应用。

2、过期的外用药或者开启后已经超过4周的外用制剂,不要觉得可惜而抱着侥幸心理使用,这种情况下药品性质很有可能已经发生改变,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治疗皮肤病药品多种多样,用药前宜仔细阅读说明书,用药细节多注意,才能达到最佳用药效果。

END

来源:PSM药盾公益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