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字旁的字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有几个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很抱歉同学们,文稿中的甲骨文字形都没法粘贴进来,但是也不怎么影响理解,见谅。
这六个形旁都与行走以及引申出来的距离、延伸等义项有关。
一、止
止,甲骨文作,象形,上象脚趾,下象脚掌之形。《说文解字》注曰:“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许慎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
含“止”的字,除去在形声字中作声旁外,大部分与脚及引申出来的行走、距离等义项有关,如:
步: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正: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此: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 cǐ )的本字。本义:踩,踏。
武:甲骨文作,会意。从止,从戈,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许慎“止戈为武”的解释来自《左传》:“夫文,止戈为武。”显然是望文生义。
二、足
有两种字形,居左,化捺为提,居下、居右为原形, 所构成汉字字义如上述,不再赘述。
三、走
主要关注半包围汉字中的“走”部,如:
赵: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趋: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趣: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
四、彳
俗称双人旁,或者双立人,《说文》: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但参考甲骨文“行”字字形,“彳”应是慢步行走之义。从“彳”的字多与行走、行为和道路有关。如
徐:形声,从彳,余声,本义:慢步走,引申为慢。
循:形声。从彳,盾声,本义:顺着,沿着。
但以下几个字并非真正的彳部字,需要注意:
往: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后加上了表示行走的彳。
徙:形声,从辵,止声,本义:迁移
徒: 形声,从辵),土声,本义:步行。
五、辶
一般称作走之旁,其实是辵字。辵,《说文解字》: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意思是走走停停。带辵部的字,都与行走,以及进一步引申出的距离远近、快慢等有关,如还、过、进、近、远、逃、送、运、遇、选、遍、速、追、道等字,通俗易懂,不再解释。
但“辶”需要与“廴”区分开,“廴”即“引”,本义开弓,引申出延伸、蔓延、长行等义。如:
建:会意,从廴,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引申为设立,建立。
廷:形声。从廴,壬声,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
延:从?,从丿,丿其实应该是丆讹作,?是会意字,从廴,从止,为慢走之义。有人认为辵?、延本是一字。
六、夂
直接引用第一部分内容吧:
“夂”,《说文》:从後至也,象人两胫後有致之者。所以从“夂”的汉字都与到达、行走有关,往往引申出结束、终了之意,如“冬”字,从仌从夂,《说文》:四时尽也。又如“麦”,本为“来”字,表示到达。
如何区分“攵”与“夂”,除了理解字义之外,还可以从使用位置上去辨别,“攵”只用在左右部分,“夂”只用在上下部分,记住这一点就不会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