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蓝而胜于蓝下一句
近日在雪球上看到了一条有意思的讨论,先请朋友们看截图:
楼主说:“各行各业,top 20%算优秀者,剩下70%是平庸者,最后10%是失败者。如果我们对自己和孩子的要求,都是追求成功,接受平庸,摆脱失败,那么是不是就不会焦虑了”
这是一条很有意思的讨论了,其实也可以放到我们的教育环境中来,无论如何。单按照成绩论,总有排名靠前的,多数剧中,少数摆尾!
那么,我们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呢?我估计很多家长都不会像楼主那么淡定了吧!因为,在当下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情况下,成绩不好就是“硬伤”,直接就有可能决定了你将来的命运了。
而今天看了唐映红老师的一篇文章:《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别人家的家教却未必靠谱》其中有写道:“从统计学角度,智商140以上的天才,大概占人群0.5%的比例;智商150以上的天才,大概占人群比例0.04%。按照每年高考适龄人群大约1900余万人,能最终考取北大清华的6598人,占比0.03%。抛开北京生源,全国考生智商低于150,很难考上北大清华;低于140,几乎没有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学校教育的学业成绩与学生智商高度正相关。什么意思?影响高考成绩最大的因素是学生智商水平!那么,既然智商影响最大,那么其他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人格特质(如焦虑质的学生压力一大就容易掉链子),家庭教育因素恐怕最多排第三,学校教育无论如何都远远比家庭教育影响更大。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跟着别人家孩子的父母学样,而是不怀偏见地发现自己孩子,了解它的天资禀赋、性向特质;无条件悦纳自己的孩子,因势利导、不遗余力地支持他,引导和帮助他成长为最好的他自己,而不是隔壁老王家孩子的翻版。”
其实,我也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及过多元智能理论,在整个学生群体中,能具备学霸潜质的必然是非常稀少的一部分,那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最终在高考中能胜出的在很早就已经决定了。
后天的应试教育,当然有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好的学校学习氛围,还有名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可置疑,确实有这个因素,不过,前提还是需要孩子自身有这个潜质。为何重点学校都要拔尖?还不是基于孩子必须自身有那个能力,可以去考985和211.
而且,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完全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智商的支撑,需要一定的综合素养的支撑。数学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语文和英语需要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其他的科目也需要各种不同的能力。
但是,很难说每一个孩子都能同时具有这些能力的。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从一定层次上,选拔了综合应试能力较强的孩子!那么,即便是现在很多的家长们,都期望利用培优等手段,不断的对孩子加码,在都加码的情况下,其结果还是一样!而恶果,就是让很多孩子身心疲惫,产生厌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了兴趣!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基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切记拔苗助长。如果说孩子真的不是能够在智育层面有优势的话,还是需要早做打算,从其他方面来想办法。而,如果一味着挤着去过独木桥,而不做别的安排,很容易就被落下桥去。
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比较优势是永远存在的。不是说一定要成绩好,才会有机会有所成就。你完全可以充分挖掘你的特长,发挥出你的优势即可。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我的孩子一点特长都没有,成绩也不好,怎么办?我在中职呆了十多年,我也遇到这类家长和孩子非常的多。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家长不太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去发现孩子的潜质和特长。结果,孩子们往往就被耽误了。
退一万步说,真的很多孩子没有任何特长,成绩也一般,我觉得,只要孩子能愿意和喜欢学习他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总归会有一样能适合他。社会的分工是多样化的,总归有的事情是别人不愿意做,而你愿意做的。
我们整个社会层面在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从人类社会的进化历史上,确实可以看出,随着人类基因的进化,好像整体的人的聪明才智是在不断向上的。身体机能也是如此,还有面貌,长相好像都是在整体趋于更强,更美了!
不过,由于竞争的存在。有不可抗拒的先天的因素,还有后天的经历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是会非常的大的!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弄清楚,这种差异的本质原因,让我们的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能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等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最终是依靠自己,教育还是一种自我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包怀希望和信心,对生活热爱,珍惜生命,体悟情感的可贵.....
当然,这必须首先是依赖于父母师长们的引导了,也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共同努力!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失望,悲观,失去生活的信心,失去对生命的敬畏,这才是人类社会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之一!
再看看这条留言:“据说人生的几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接受父母平庸;第二重境界:接受自己平庸;第三重境界:接受配偶平庸;第四重境界:接受子女平庸。”
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去分成四重境界,其实,说到底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完全可以不用平庸!这个是我之前论证过的!
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就是需要摆脱这样的状况,让每个人可以平凡,但不要平庸!
再看这条留言:“问题在于中国是困难模式,中位数收入非常低。意味着平庸的人生活水平是不够好的。在发达国家人是可以很容易接受平庸的。因为平庸的人收入也很不错,可以支持高品质的生活。在中国你不能进入top20?30%那么收入太低。所以人人都想拼搏,造成现在畸形的各种补习文化。要想大家都不焦虑除非在目前的购买力下人均收入翻1?5倍(不同地区)。那时候平庸也有高质量生活,就不会这么拼。现实很残酷,中位数就是字面的定义。。大多数中国人生活质量不够高。”
这条留言说的非常的现实,现实却是很残酷,在当下的中国并未步入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福利待遇基本上并不能保障低收入人群过上相对满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束缚了人们的选择性,这也是高考存在的原因之一了!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说中国人都很拼,很勤劳,很渴望赚钱。这是我们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中国人一般都很能吃苦耐劳,也比较的聪明,华人社区都比较的富足。所以,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这类说法,我还是持有保留的看法,不是说我没有民族自信心。我想,不是说就我们民族是这样的,我想很多其他国家的人都是渴望过幸福生活吧。而且,光靠那些品质,也不一定就能实现所谓的“中国梦”吧。
世界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定和客观性,但是又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东西,世界会向那个方向发展,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走一步看一步了,世界是多重力量博弈的结果。现在来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主题了。一千年后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当然,我这不是虚无主义。预测未来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更多的是真实的活在当下而已,那么,也许还是我说过的,人生无非是一场体验!我只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不要只去体验生存的残酷,应试教育的惨烈而已,人类社会既然创造了那么多的精彩的选择,为何孩子们不能去体验这些更有意思的东西呢?
后面,还有的发言,我就不一一评论了。至于那种家族性的优势,当然也是人的一种先天的差异了,以前出生在帝王之家,衣食无忧,但是有性命之忧!
其实,道理都一样,出身就是命运在发牌,随机 的。你可能被发到一副好牌,也可能发到一副烂牌,关键在于你怎么打了。也许,抽到好牌的人,确实一生顺风顺水,那又如何,最终还是是归零。抽到烂牌,要么你逆袭,要么就烂到底,无非是一种很糟糕的体验而已!
我们所感觉到那种幸福,幸运,很多时候都是比较,或者是人为定义出来的。富人有富人的幸福和痛苦,穷人有穷人的幸福和痛苦。我们通常,非要把富人和穷人拿来比较,万一富人身体不好,生不如死,但是穷人却能身体健康,能见证世事变化了,谁幸福和幸运还不一定吧!
我们也无需去要比较所谓成功人士与平凡人士的优劣,那种羡慕或者嫉妒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平添烦劳而已。比如,我也开公号,难到我天天就是去羡慕像武志红,连岳老师的粉丝量吗?
所谓,多大的能力和德行配得上多大的位置,这是很合理的!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也一直强调,我的写作主要是一种精神生活,是一种思维训练,自我分析的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若能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那就是我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虚荣心,当然是有的,只不过,我会逐渐认识到自我修养和认知的重要性!自我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总的说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苦恼和矛盾就是基于此,不能正确和科学的认识这个社会,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进而让他们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说到底,每个人都应该用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