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 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11月15日,记者在省政府召开的“全面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动员大会”上获悉,2018年底,全省剩余65家农信社将要全部完成改制农商行。其中,今年将重点推进29家机构组建农商行工作。截至11月14日,全省已改制33家农商行,资产总额占全省农合机构的76%。
今年重点推进29家机构组建农商行
农合机构是我省服务三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截至2017年9月末,全省农合机构资产总额2.83万亿元,营业网点5700多个,均居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年均缴纳各种税收约100亿元,涉农贷款4127亿元,是名副其实的支农支小主力军。
但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信社在过去积累了一定的历史风险包袱。加快农信社改制工作,是防控金融风险、落实国家监管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农信社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98个法人农合机构,包括33家农商行(含深圳农商行),65家农信社。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通过《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工作安排,2018年底要全部完成剩余65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其中,今年将重点推进29家机构组建农商行工作,包括12家县级农信社组建农商行和7个地市17家城区机构(农商行6家,农信社11家)合并组建农商行工作。
全省农合机构经营指标明显改善
事实上,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治理制度,能更有效发挥金融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作用。广东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全省已改制33家农商行,资产总额占全省农合机构的76%,其中3家农商行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十,在银监会评选的4家2017年度全国性地市级标杆农商行中,我省占了一半。
在改制农商行的带动下,全省农合机构监管指标改善明显,不良率比改制前下降10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比改制前提升8个百分点。
此前,梅州大埔和平远先后启动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并分别在2015年、2016年先后获得全省B类农商银行第一名。2016年,大埔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11%,税收比改制前增长151%;平远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99%,税收比改制前增长45%。
目前,全省未改制64家农信社中,近一半已经启动改制。其中29家启动自评估工作、20家成立筹建工作小组、13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13家开展清产核资、4家由监管部门完成清产核资验收、2家正式上报筹建申请。
严控新增不良贷款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
省农信联社表示,当前将农商行组建工作作为农信系统的一号工程来抓,已于8月28日成立全面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推动农商行组建工作。前期通过梳理改制工作流程,制定了14项改制文件范本。其透露,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农合机构清收不良贷款的指导,制定不良贷款清收方案,加强信贷风险分类管理,实行不良贷款集中清收,利用大数据驱动风险管理,严控新增不良贷款。
广东银监局提出,新组建的农商行必须不良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以及流动性、集中度等主要审核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省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将积极引入优质战略投资机构,在增资扩股上出实招,实施股权多元,鼓励政府平台、国有企业适当入股,积极引入银行业金融机构、优秀民营企业投资入股。
省农信联社表示,具体而言,将引进符合条件、认同服务“三农”战略的大型金融企业、国有企业和珠三角地区农商行等战略入股农合机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落实捐赠资产、抵债资产和固定资产确权工作,确保农商行组建工作如期完成。
推进全省农合机构减员增效
在改制人员配置方面,省农信联社表示,将从珠三角地区农商行选派优秀人员到粤东西北改制机构任职。目前。已从东莞、中山、顺德、佛山、南海、惠州农商行等先进机构共选派32名干部,派往困难机构担任高管职务,帮助粤东西北地区困难机构大力清收压降不良贷款,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加快风险化解和改制步伐。
“改制农商行的关键是要将相应的管理和经营机制建立起来,真正实现支持三农、防范风险、自身发展三大目标。”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王硕平表示,拟制定党建与法人治理、人力资源、监管排查、信贷管理、风险防控、后台服务六个配套子方案,确保在完成改制农商行工作的过程中,实现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盈利机制等同步转型升级,避免简单翻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省农信联社将重点推进全省农合机构的减员增效工作,推动网点优化转型,提高工作效能。省农信联社将实施《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省农信联社本部人员编制。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