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节日 中国56个民族全部节日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自治区,世界六大语系中有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集区,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在还有其余东乡、壮、撒拉、藏、彝、布依、朝鲜等47个民族。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相传真主安拉曾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宰杀儿子献祭,忠诚的易卜拉欣听从真主的命令准备杀子,此时真主命他以羊代子。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是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具体为肉孜节后的第70天,公历日期每年不固定。在这些节日里,穆斯林们都要沐浴整装去清真寺做礼拜,还要走亲访友,杀羊烹肉款待客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肉孜节:肉孜节又叫“开斋节”,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过这个节日。伊斯兰教历9月为“斋月”,在这个月里成年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都要“封斋”(意为斋戒),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太阳落山之后,才能吃喝。白天则绝对禁食,到斋期结束才“开斋”,恢复正常的白天进食习惯。这是个大节日,要连续三天隆重的庆祝。 回族过肉孜节较隆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民族过古尔邦节比较隆重。节日期间,民族群众要穿上盛装,准备丰富的食品,民族之间互相登门拜访,表示庆贺。
麦德尔节:麦德尔节来源于藏传佛教(喇嘛教)。相传为弥勒佛的诞辰纪念日,时间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 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 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新疆蒙古族很重视这个节日。这一天,也是蒙古族最盛大的庙会。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还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点灯节,燃灯节,拜火节,塔克勒干节,成吉思汗节等,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
巴罗提节:塔吉克族的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人们通宵不眠。据说来源于拜火教。节日前一夜,全家人围着一支支代表家庭成员的蜡烛,由家长按辈分大小逐个叫唤家人的名宇,被叫者必须应答,然后将蜡烛一齐点燃,以示吉庆,祈祷后才能共进节日晚餐。为召唤吉样,入夜时要将一支酥油火把插在房顶,即“点天灯”,并堆草点火在房前,能驱鬼辟邪。第二天,全家到家族墓地祭扫并在墓地上共进晚餐。
播种节:播种节是塔吉克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播的头一日举行。这一天,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全村人将麦子撒向人群和大地,表示春播开始。在这个节日还有泼水的习俗。这天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妇女们便端着一盆盆清水守在门外,等客人一出门口,就向客人身上泼水,泼得越多,越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你如果害怕被淋透,可以闭门不出。
西迁节又称“四·一八”节,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是公元1764年, 即乾隆二十九年他们从东北出发西迁的日子。因此,现在每年的这一天,新疆的锡伯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纳吾热孜节:每年春分(公历3月20日或21日)为“纳吾热孜节”,“纳吾热孜”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也被称作:“撒拉哈特曼节”。“纳吾热孜”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纳乌热孜节在新疆很有声名,过此节日的民族的语言一般都属于是突厥语系,从地中海到兴都库什山脉、从乌拉尔山到阿拉伯半岛,大多是信仰伊斯兰教前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保留有一定的原始萨满教遗存的民族。伊朗、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其他中亚国家及东亚一些地区都庆祝这一节日。
颁金节: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纠正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农历10月13日定为“颁金节”。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塔塔尔族,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主要过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