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形成的原因 中国酸雨形成的原因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次背诵)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研究人类进化最可靠的证据:化石(是指石化了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4、从猿到人的进化:环境变化→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人猿分界的标志)→制造和使用工具→(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原始社会文明。
二、人的生殖
男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4、受精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此过程在输卵管处进行。
5、胎儿发育的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38周)。
6、分娩是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孕妇妊娠约持续38周(266天)。
7、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8、新生命诞生的标志: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怀孕的标志: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新生儿诞生的标志:分娩。
三、青春期(第二次背诵)
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2、青春期发育的其他特征:①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②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③出现第二性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 、维生素六类。
2、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3、几种无机盐及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几种无机盐及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4、几种无机盐及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5、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虽然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它无可替代。
6、“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二、消化和吸收(第三次背诵)
1、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包括物理消化(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和化学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等分布在消化道外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胃腺、肠腺。
人体消化系统
3、指出右图中的各结构名称:
1、唾液腺 2、口腔 3、食道、4、肝脏 5、胃 6、胰腺、8、小肠 9、大肠 10、肛门
消化腺 | 消化液 | 消化酶 | 流入位置 |
唾液腺 | 唾液 | 唾液淀粉酶 | 口腔 |
胃腺 | 胃液 | 胃蛋白酶 | 胃 |
肝脏 | 胆汁 | 无 | 小肠 |
胰腺 | 胰液 | 多种消化酶 | 小肠 |
肠腺 | 肠液 | 多种消化酶 | 小肠 |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 | 脂肪 | 蛋白质 | |
消化起点 | 口腔 | 小肠 | 胃 |
初始消化产物 | 麦芽糖 | 脂肪微粒 | 多肽 |
消化终点 | 小肠 | 小肠 | 小肠 |
最终消化物 | 葡萄糖 | 甘油、脂肪酸 | 氨基酸 |
参与的消化液 | 唾液、胰液、肠液 | 胆汁、胰液、肠液 | 胃液、胰液、肠液 |
4、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5、吸收过程和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吸收过程和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第四次背诵)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每日摄入总能量: 早:中:晚=30%:40%:30%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原则中有一条: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
4、绿色食品: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指出图中的各结构名称:1鼻、3咽、2喉、4气管、5支气管、6肺)
人体呼吸系统
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器官,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喉部声带发出声音。
3、呼吸道有骨和软骨作支架,功能:保证呼吸道气流通畅,还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比如: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会引起哮喘。
4、起温暖作用的是鼻腔内粘膜中的毛细血管,它们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起湿润作用的是鼻腔内和气管内壁上的粘液,它们能湿润吸入的空气。起清洁作用的是鼻腔内的鼻毛和粘液、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粘液,它们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此外,粘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五次背诵)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中,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重要)
肋间肌、膈肌 | 肋骨 | 膈顶部 | 胸廓 | 肺 | 肺内气压 | 呼吸运动 |
收缩 | 向上、向外 | 下降 | 扩大 | 扩张 | 减小 | 吸气 |
舒张 | 向下、向内 | 上升 | 缩小 | 收缩 | 增大 | 呼气 |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并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5、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四章 人体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第六次背诵)
1、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
(作用:防止血液凝固)并将其静置一段时间,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共分三层,
血液分层现象
①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②中间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③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
D未加抗凝剂时血液分为血清和血块。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4、血液呈红色是由于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
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5、指出右图中显微镜下观察的人血涂片(液体材料)
人血涂片
①红细胞(数量最多),②白细胞(体积最大),③血小板(体积最小),④血浆
6、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七次背诵)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用浸湿的棉絮(或纱布)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2、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 功 能 | 结 构 特 点 |
动脉 |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 管壁最厚,弹性最大,血流速度最快 |
静脉 |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 送回心脏的血管 |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
毛细血管 |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便于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
3、血液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八次背诵)
1、心脏是一个主要由肌肉组成的中空的器官,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2、心脏中有两种瓣膜,它们是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和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瓣,由于它们的存在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再由心室流向动脉。
3、指出右图中的各结构名称:
心脏的结构模型
①上腔静脉 ②右心房③右心室 ④下腔静脉⑤主动脉 ⑥肺动脉⑦肺静脉 ⑧左心房⑨左心室
4、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5、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先是心房收缩,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接着是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最后是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血液由全身流回心房。
6、动脉血是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7、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①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全身毛细血管处的血液变化: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②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部毛细血管处的血液变化: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血液循环图解
8、指出下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分别代表什么?
4、主动脉、b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3、上、下腔静脉、2、肺动脉、a、肺部毛细血管、1、肺静脉
四、输血和血型(第九次背诵)
1、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7-8%。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超过800-1000毫升,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失血不超过400毫升,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1、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2、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万能供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的人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型、B型。大量输血时,任需要输入同型血。
3、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如贫血者应该输入红细胞,严重血小板缺乏患者应该输入血小板,烧伤、烫伤患者应该输入血浆。
4、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十次背诵)
1.排泄是指体内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2、排泄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单位结构模型
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肾小管⑦肾静脉5、指出下图中的各结构:
肾单位结构模型
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4.尿的形成: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多余的水、无机盐及全部的尿素等物质则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原尿和血液的区别:原尿中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尿液和原尿的区别:尿液中无葡萄糖
6、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病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7、排尿的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的调节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十一次背诵)
1.人的眼和视觉(指出右图中的各结构名称)
眼球结构示意图
1: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2: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3:瞳孔:光线的通道
4:虹膜:有色素,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5:睫状体:内有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6:巩膜:白色坚韧、起保护作用(白眼球)
7: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8: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9:玻璃体:透明的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产生物像) 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4、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5.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朵的结构示意图
(1)耳的结构(指出右图中的各结构名称)
外耳:①耳郭 、②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⑨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 ⑦鼓室:有⑥咽鼓管与咽部相通,⑧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③半规管
内耳 ④前庭 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与身体平衡有关⑤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机械振动后能产生兴奋
6、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外耳 鼓膜振动 听小骨
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第十二次背诵)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2、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
3、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能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5、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6、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7、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的结构
8、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9、长的突起大都外表套有一层鞘,两者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10、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11、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十三次背诵)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草履虫和含羞草没有神经系统,它们对刺激的反应就不是反射,而是应激性。)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4、指出下图的结构:
反射弧的组成
A: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B:传入神经(有神经节,把冲动传给神经中枢)
C:神经中枢(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并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D:传出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冲动传给效应器)
E: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接受神经冲动并有相应的反应)
5、反射的类型:
①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具有,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
②复杂反射(条件反射):通过长期生活积累形成,如:听见上课铃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喇叭声迅速躲避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更是人类所特有的,如谈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
6、反射发生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要有适当的刺激;反射弧要完整。感受器受损:无感觉,无反射;若传入神经受损:无感觉,无反射;若神经中枢受损: 无感觉,无反射;若传出神经受损:有感觉,无反射;若效应器受损:有感觉, 无反射;
四、激素调节(第十四次背诵)
1、内分泌腺无导管,它们组成内分泌系统,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外分泌腺有导管。
2、指出下图的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1:垂体(分泌生长激素)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3:胸腺(分泌胸腺激素)4: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5: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6:卵巢(分泌雌性激素)7: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3、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4、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5、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则只能注射胰岛素,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会在消化系统被消化掉。
6、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因而出现面红耳赤。
7、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 | 腺体 | 作 用 | 过 少 | 过多 |
生长激素 | 垂体 |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 幼年:侏儒症 |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
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 | 成年:甲亢 |
胰岛素 | 胰岛 | 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 糖尿病 | 低血糖 |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十四次背诵)
1、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人类的过度活动和破坏
2、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3、酸雨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酸雨的pH小于5.6)
4.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5、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
6.危害: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7、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放,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