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炮射程 中国火箭炮射程范围
PHL-191是唯一一款正式装备我军的远程制导火箭炮。
众所周知,我国在远程制导火箭炮的研发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近几年来有许多不同研发单位生产的多种型号纷纷问世,比如“卫士-2D”、“神鹰-400”、SR-5等等,它们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性能。
在这么多型号中,我军为何单单选中了PHL-191?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远程制导火箭炮背后的故事。
(PHL-191火箭炮)
1
中国远火的“百家争鸣”
我国最早的远程制导火箭炮,是隶属于中国航天集团的四川航天工业公司在2004年研发的“卫士-2”。
“卫士-2”可以说是我国研发远程火箭炮的试水作。
在此前我国射程最远的火箭炮是仿制自俄罗斯9K58“龙卷风”的PHL-03,也就是我们常说的03式远程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的最大射程为90公里,比自行加榴弹炮远40公里左右,能够进行战役级的火力支援,有效攻击敌军纵深上的集结点,因而通常被配置在集团军直属炮兵中。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03远火慢慢开始有点不够用了。
(发射中的03远火)
因此,“卫士-2”火箭炮计划将射程进行大幅度的提高。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卫士-2”大大地增加了火箭弹的各项尺寸指标,不仅口径从03远火的300毫米增加到406毫米,弹体重量也从前者的0.8吨增加到了近1.3吨。
在做出了这种改进以后,“卫士-2”的射程达到了200公里以上。
为了保证在如此远射程上的精度,“卫士-2”火箭炮使用了卫星定位制导系统
但这还不是终点。
(卫士-2D火箭炮)
四川航天工业公司最后拿出了性能更为惊人的“卫士-2D”,这款火箭炮的射程进一步增加,达到了480公里,火箭弹的口径更是扩大到了425毫米。
不过,这款火箭炮最后却没能迎来我军的订单,外贸路线走得也并不是特别顺利。
而我国的另一款远程火箭炮,却迎来了大量海外订单,它就是由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神鹰-400”远程火箭炮。
这款远程火箭炮得技术指标实际上跟“卫士-2D”没有很大的区别。
它们的射程都在400公里以上,载具也都是8×8轮式越野卡车,只不过“神鹰-400”的载弹量比“卫士-2D”要多两枚。
也许就是这多出来的一点载弹量优势,让“神鹰-400”屡获外军青睐。
目前,“神鹰-400”已经出口到了缅甸、卡塔尔,未来也可能会迎来更多的外军客户。
我国真正的地面武器装备龙头企业——北方工业,自然也是不可能在火箭炮出口形势一片大好时,不来分一杯羹。
(“神鹰-400”)
与航天工业与航天科工这两个更擅长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单位不同,北方工业一出手,就展现出了其作为一个老牌军工企业丰富的设计经验。
北方工业拿出的SR-5型远程火箭炮,更加注重战场的适应性,它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SR-5远程火箭炮能够通过更换一体化贮运、发射模块,快速切换122mm/220mm/300mm/610mm四种不同口径的火箭弹。
由于SR-5的发射车有两个一体化贮运、发射模块的安装位置,所以它甚至还可以将两种口径的火箭弹混装在一台发射车上。
(SR-5型远程火箭炮)
在使用122mm口径火箭弹时,SR-5的一个模块可以搭载20枚火箭弹,攻击5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
而在使用220mm、300mm和610mm火箭弹时,这个数据分别是6枚/70公里、6枚/130公里、1枚/280公里。
可以说SR-5的设计思路与美军的M-270火箭炮比较相似,但是其各项数据指标都远远超过了M-270,很明显这种火箭炮更适合旅级单位下属的炮兵营装备。
(SR-5的两种模块)
不过对于一些没有机械化合成旅建设能力,且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来说,其作为更高层级的支援火力也完全没有问题,因此SR-5也得到了大量小国陆军的青睐。
目前已经有巴林、泰国、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老挝等国采购了SR-5火箭炮,一年的外贸量甚至达到了500台之多。
但可惜的是,以上几种火箭炮都不太复合我军的需求,真正让我军下了订单的,是SR-5的同门师兄AR-3型远程火箭炮,也就是PHL-191。
(AR-3)
2
“火龙”到底优秀在哪?
AR-3是由北方工业研发的模块化远程制导火箭炮。
这型火箭炮在我军序列中正式服役后得名PHL-191。
“P”、“H”、“L”则分别是“炮”、“火箭”、“轮式”的首字符拼音缩写。
这种火箭炮与SR-5的设计思路非常相似,都是能通过更换不同模块,发射多种不同的弹药,射程覆盖60公里到500公里的范围。
PHL-191最主要的两种弹药,分别是“火龙-280”370mm口径远程制导火箭弹,以及“火龙-280A”750mm口径近程战术导弹。
“火龙-280”的最小射程为60公里,最大射程则达到了300公里,这种火箭弹使用了卫星定位制导技术,打击圆概率误差在30米以内。
而“火龙-280A”地地战术导弹,最大射程则能达到500公里,并且携带一枚480公斤重的高爆战斗部,对敌军的装甲、工事目标进行杀伤。
对比同类产品的美军M-270火箭炮,它的弹种搭配方案则是227mm无制导火箭弹与610mm的ATACMS短程战术导弹。
在发射227mm无制导火箭弹时,M-270的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而在发射ATACMS时,其射程则可以达到300公里,并且有着圆概率误差小于50米的精度。
总体上来说,PHL-191全方面超越了美军的M-270。
(M-270)
射程上的明显差异就不再赘述了,我军的PHL-191更为突出的性能则在于打击精度。
首先,M-270的两种弹药,只有一种是有制导功能的精确打击弹药,而PHL-191的两种弹药全都都具有精确打击能力。
其次,我军的PHL-191将其装备的地地战术导弹打击精度增加到了极高的水平,其30米的圆概率误差仅为美军ATACMS的60%,“火龙-280A”的打击精度甚至可以做到反航母。
PHL-191是如何做到的呢?
(发射ATACMS中的M270)
原来,我国军工研发部门将能够打出“桑戈尔”弹道的双锥体弹头设计,下放、移植到了“火龙-280A”战术导弹上。
而在此前,这个技术是用在东风-21D与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上的,这种曾经的高精尖技术如今从火箭军下沉到了陆军的火箭炮上,可见其以及完全白菜化了。
而美军第一种使用双锥体弹头的LRHW弹道导弹,则刚刚服役,可见我军导弹技术的先进。
使用这种双锥体弹头以后,“火龙-280A”地地战术导弹就可以在弹道的末端打一个水漂,为制导系统修正弹道带来更多的时间冗余,从而拥有更高的打击精度。
而就是这样一门火箭炮,其背后的科技含量,也令大部分国家望而却步。
(火龙280A战术导弹)
3
制导火箭炮,为啥别国搞不定?
想要研发一款拥有制导能力的远程火箭炮,既简单又很不简单。
其简单之处在于,你只需要往火箭弹上加装卫星导航装置和气动控制舵面,就可以实现火箭弹的制导。
卫星制导装置也并不是很贵,就连中东的也门胡塞武装组织,也常常能用二手市场上淘来的北斗导航仪器加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巡航导弹引导头。
而相对应的,如果一支军队的制导原件高度依赖于他国的卫星导航系统,那也必须得承担随时被掐掉信号的风险。
这也就是制造远程制导火箭炮的困难之处。
如果想要保证己方远程制导火箭炮随时处于可用状态,那就必须先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比如我国就是这样做的。
前文我们提到过,我国的首型远程制导火箭炮“卫士-2”是在2004年研发的,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2004年?
(当下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在2004年开始二期建设工程的。
在此之前的北斗导航系统的一期工程,仅仅发射了三颗导航卫星用来完成初步的技术测试,并不具备真正的导航能力。
但在2004年之后,我国又陆续发射了44颗导航卫星,分第二、第三期工程完成了北斗的全球定位导航能力建设,这才为我国的远程制导火箭炮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随着PHL-191的大量装备,我军远程火箭炮兵的战斗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种火箭炮的大量装备,也是为了响应我军的火力支援战术改革,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改革呢?
(PHL-191)
4
我国为什么需要“火龙”?
2015年12月31日,在我军军事改革的调整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被升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火箭军。
这一调整代表着,原来会顺带承担百公里距离上战术打击任务的我国导弹部队,将转型专精战略打击。
同时,我国火箭军的东风-11这种射程只有几百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也大量地进行了转交工作,它们将从作战单位退下,被移交给火箭军工程学院等院校做实弹发射教具。
而原来装备短程弹道导弹的部队,也将逐步换装为东风-15、东风-16等中程弹道导弹。
(DF-11)
这些导弹的射程普遍超过了500公里,达到了1000公里以上,因此就产生了一个100?500公里距离范围内的火力真空区,需要陆军的火力支援单位自己解决。
于是,PHL-191这样的远程火箭炮就应运而生了。
在我军新一代的火力支援、打击体系下,PHL-191除了要使用370毫米制导火箭弹对敌军纵深区域内的集结点进行杀伤外,还可以使用750毫米的战术导弹直接打击敌军机场等目标。
(PHL-191在演习)
而“火龙-280A”的最大射程,在PHL-191部署在东南沿海时,又恰好可以覆盖台湾岛全岛。
不难看出,这种武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火力压制台湾的机场等目标而设计的,其目标是直接让陆军拥有替代火箭军东风-11弹道导弹的打击能力。
这也是一句新时代谚语——“挨火箭弹的命,操挨东风的心”的出处,调侃的就是在此次我军火力打击体系调整过后仍然对自身实力没有清醒认知的部分台独分子。
(PHL-191)
我国的这些远程火箭炮,不仅仅在我军部队中大量服役,也通过向各国的出口,以其过硬的质量展示着我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和科技水平,扩大着我国的影响力。
在这么多火箭炮中,各位读者最喜欢哪一款呢?欢迎在评论区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