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拾得露华新 《元宵》古诗
□王华琪
好像一夜之间,杭城的桂花全开了,新鲜的桂花甜得像江南小媳妇一般熨帖。
今天开始婆婆娑娑地落雨,把浓绿了一个季节的心情,打得湿湿漉漉,秋雨忽疾忽缓,打得满街的人都措手不及,所有热烈的渴盼饱满的心情都忙着赶在被这场秋雨萧瑟之前收割。
这场秋雨把桂花的香气打得沉沉的,伏在地上,贴着蒙蒙的雾气,湿哒哒地逸散开去,花香和着泥土气,使这个城市的空气膨胀起来,丰盈的,又是灵动的。
我觉得,桂花的品性是属于江南的。江南的美是水性的,是流动着的,绿绿地逼人眼,桂花香钻鼻沁心;江南的美又是蕴藉的,像龙井绿茶一样的清醇可口,桂花的美是含蓄的,小鸟依人地躲在绿叶之下,“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娇羞之态惹人怜惜。因此,大词人李清照对桂花赞赏有加:“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是极富诗性的花。秋之朗月,花中香魂,明月、花香,构成了江南秋季最有诗意的景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月色如水,风送清香,丝丝缕缕如梦如幻,直让人疑为月中桂子落入人间,桂花的香芬芳雅致,恬淡飘逸,久闻不腻。——在江南,月中赏桂是绝佳之雅事。一轮明月,桂影斑驳,二三朋友,浅斟香茗,长谈蟾宫折桂闲适之事,一支飘渺的神话跌落清池,真不知今夕是何年。
可惜今夜无月,只有淅淅索索的秋雨,不解风情地拨疼了不夜人的心弦——
忽然想起小时候读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调皮的我们就追着老师问,为什么桂花是春天开的,老师哼哼哈哈就搪塞过去,现在想来那时的老师肯定很窘迫,作为学生甚是不该。一样的桂花,或为功名利禄,或为禅意人生,非是花开不同,只是赏者心思各异,所以移情于物。其实,大可不必关心季节是春是秋,只要能读出王维的纯朴自然,读到那份闲适的心,读到那种栖息的诗意就很好了。后来听老师讲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我对诗中“桂子”二字甚是不理解,桂树是真有子,桂子是黑褐色的,我的问题也难住了老师,其实细细一想,桂花结子的时节也不对,而且白居易才不会月下寻找那黑黑的小果实呢,此处的“桂子”应该就是桂花,山寺月中,清辉铺撒,银光满地,幽香浮动,白乐天循香而觅,诗境清凉又空灵。
初唐宋之问《灵隐寺》中写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晚唐皮日休有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估计古人不知桂树有子,以为地上的桂花树都是天上掉下来的桂子长出来的。天上的桂子何来?月中来也,月中有桂,吴刚斫之,边斫边合,永世不绝,但这树一旦被震动,桂子也就掉了下来。想想,诗人在杭州天竺禅寺里,看那月光映衬下晶莹如玉的桂花从蟾宫嫦娥的纤手里姗姗而落,该是多么空灵美妙的意境啊!
没有一座城市能像杭州一样连命运都会和桂花紧密相连。数千年的诗歌,无可比肩的是一首词亡了一个朝代的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真正是诗如画卷,写尽古钱塘温柔之乡的软糯之态。此词流播,史载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为此,宋人谢处厚悲歌独唱:“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唉,人说红颜祸水,女色亡国,可这次却是美丽西湖误国。其实自从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湖便与女色有了瓜葛。古临安的兴亡衰变就这样与湖光山色红粉佳人勾连起来。这是西湖之幸,还是杭州之祸?明代学者陈仁锡慧眼独具,不但看出了西湖的“冤情”,而且一言挑明:节侠心即红粉心。江山依旧,西湖仍然,古今多少兴衰事,都落烟柳里。
现在想来那金主也算雅人,为几树桂花几株荷花而挥兵南下。金国白山黑水,漫天草黄沙灰,能不羡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正写出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可是今年的桂花花期可能难以长久了。
今夜秋风秋雨,明日定是红黄满地,桂花雨似是充溢诗意,实是满目萧瑟,观者与李清照试问卷帘人时的心境是无二致的。明日踩在落红泥草之上,深的一脚是前朝,浅的一脚是今岁,多少往事就这样嵌在那深深浅浅的履痕里,挂在枝头上那一声寒蝉凄切里。
作者简介:王华琪,中学语文教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