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号精灵融合 赛尔号开局三精灵融合

时间:2023-04-27 19:1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886 评论:0

今天我来说说,早期赛尔号在精灵结构上发生了什么变迁,而未来赛尔号精灵上会朝着什么构造走?如果精灵达到一个上限,它们又该如何生存?

2009-2010早期精灵状态

2009-2010是赛尔号初期时代,也是淘米借鉴宝可梦机制做出来的一款页游。精灵机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属性上,单一的属性机制,让早期赛尔号精灵格局比较简单,二倍(2.0)克制普遍,而精灵主要也是以进化为主,最高2?3个形态,也是跟随了宝可梦的游戏机制。

道具进阶模式:延续了雷之石、水之石的分体进阶模式。比较著名的就是“悠悠三才子”,采取了“伊布进阶”的模式。即使在后面几年中,赛尔号也一直在做这个版块,比如邪特、幻变灵狮、诺迪等等。

融合进阶模式:这个是赛尔号自主开发的系统,其实这个更偏向有【数码宝贝】的合体,不过合体在后期赛尔号才被正式推广沿用。因为融合这个系统是融合之后不能分体,而且保留主体意识的一般都是主宠,副宠差不多就是已经被吞噬了这样。

SPT道馆神兽:SPT精灵代替了道馆模式,也代替了早期的反派,例如尤纳斯、雷纳多、纳多雷、塔克林、塔西亚、塞维尔等等。后期设定上,也有的SPT本身就是反派,比如摩哥斯的手下瓦里恩,它就是一个。

2011-2015发展精灵状态

这个时间段,可以说是赛尔号在被剧情辅助后,进入的一个稳定期。精灵系统也有了大幅度成长,淘汰掉了2010年大部分野生精灵和机制不完善的精灵,甚至包括一些比较强力的稀有精灵。超进化是当时开启的一个新机制,特训是2013年之后对精灵的二次加强。

从这里开始,其实淘米就已经和宝可梦面临着走两条路,主要还是因为版本性质。大家都知道,宝可梦是版本游戏,一季一个版本。始终是有终点的,也算是游戏版本的均衡性,当你入手每个季度的神兽之后,你就会到达一个顶点,宣告游戏结束。

所以这一点就和谱尼很像,谱尼的出现和终结,其实就已经宣告着赛尔号2012年前三年的游戏终结。而淘米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在2012年推出了“精灵超进化”这么一个模式。

精灵超进化:其实这个你要是细看的话,它是走了【数码宝贝】的玩法,精灵可以无限进阶。

包括后面借助道具进化,不就是所谓的【装甲进化】么。如果你细致的去看,去分析这一个精灵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很多地方很像。还有,第一只超进化的【珀伽索斯】,在强化之后,最显著还是增强了技能,然后在原基础上又有乐一个形态。

从2012年以后,因为巅峰实力的确定,让赛尔号底层精灵开始变得毫无意义 。一部分是因为社区养成机制体验的下降,而另一部分就是精灵没有什么用。四大神兽和谱尼就是巅峰,再算上一些需要氪金的精灵,游戏在精灵这块上,权重越来越氪金化。

合体进阶:2013年超进化,四大恶灵尤尼卡剧情中,登场两只精灵,一只叫做【圣洁天使—波拉克斯】,另外一只叫做【邪灵恶魔—卡斯托尔】,在2015年的时候,它们最后还是合体成了【混沌大天使】。而就在那时候,其实赛尔号精灵最多进化的已经达到【完全体】了。

在这里解释一下《赛尔号》的进化概念和《数码宝贝》的进化概念:

赛尔号在2010-2015出现了:基础形态、中级形态、高级形态、超进化形态、特训、完全体形态

数码宝贝的进阶概念:幼年期I、幼年期II、成长期、成熟期、完全体、究极体

同样是六个形态,我们来对比一下战神联盟和亚古兽。为什么说拿联盟来作对比,因为战联每个人的待遇都不相同,雷伊在页游并没有初始形态,但在游戏设定上它应该是有的,而特训的精灵主要是雷伊和盖亚。

第一阶段幼年期I:盖亚的基础形态——提坦

数码宝贝:幼年期I—黑球兽

第二阶段幼年期II:卡修斯的二阶进化——卡修,是由卡茨进阶而成

数码宝贝:幼年期II——滚球兽(Bubbles)

第三阶段成长期:雷伊的登场形态、盖亚的进阶成人形态

数码宝贝:成长期——亚古兽(Agumon)

第四阶段成熟期:盖亚的超进化形态——战神盖亚

数码宝贝:成熟期——暴龙兽(Greymon)

第五阶段完全体:盖亚特训,主要是因为进阶频繁,主角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还有档期靠后的战联成员实力太强

数码宝贝:完全体——机械暴龙兽(Metal Greymon)

第六阶段究极体:战联完全体开启,2015年全员进阶当前主流

数码宝贝:究极体——战斗暴龙兽(War Greymon)

再往后就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体之后,没有特定条件你根本无法进化。而赛尔号现在的瓶颈也是因为在宝可梦遇到周期的必死局之后,靠着数码宝贝二次延续,如果不出意外,在未来三年中,赛尔号在精灵格局这块,更多抓的是精灵平衡和剧情版块。

靠精灵强化已经是不行了,上限已经达到,再强化之后加速死亡。稳定格局和建立精灵世界观、结构圈才是比较稳妥的。毕竟,以淘米的实力,十年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创新,会指望在技术和创造上造佳绩吗?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按部就班已经扎根,每次转型的时候始终会有一个“严重被骂”的过渡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