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姜维传攻略 三国志姜维传攻略电玩
老瞒眶焰市朝空,宗室惟馀大耳翁。
汉贼有谁分逆顺,关河无地着英雄。
紫髯久矣营江表,黄屋萧然寄峡中。
可惜姜维胆如斗,功虽不就有馀忠。
姜维常常被视为诸葛亮的继承人,小编以为,这与姜维在蜀汉后期坚持北伐有一定的关系。不过相较之下,诸葛亮用兵谨慎,姜维则用兵以险。所以姜维的战绩上限高,下限也低。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姜维北伐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惨败——“段谷之战”。
“洮西大捷”让姜维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天下有变”,到姜维时期,三国各自的形势早已相对固化,但曹魏内部却出现较大的问题。司马氏正在篡夺曹魏的政权。这对于弱小的蜀汉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看“段谷之战”之前的“襄武之战”和“洮西之战”,分别发生在公元254年和公元255年。公元254年发生夏侯玄、张缉、李丰夺权事件,张皇后被废;公元255年发生“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司马师病死。这两次战役都是姜维获胜。
而发生“段谷之战”的公元256年,曹魏似乎风调雨顺,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姜维还是出兵了。小编以为,这或许与“洮西之战”中的巨大胜利是分不开的。姜维在“洮西之战”中打破雍州刺史王经,歼灭数万陇西精锐,堪称蜀汉北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胜。正是这次“洮西大捷”,让姜维的名望提高到顶峰,也导致他膨胀轻敌,贸然进行北伐。
邓艾的犀利判断
就如诸葛亮与司马懿一样,姜维和邓艾算是一对宿敌。不过诸葛亮强于司马懿,姜维却要逊于邓艾。事实上,在“段谷之战”发生之前,邓艾已经预料到姜维会再度北伐,做到了料敌机先。
邓艾判断姜维出兵的依据有五点:一、“洮西之战”的大败,造成蜀汉士气高涨,曹魏陇西空虚;二、“洮西之战”中损失的数万陇西精锐和兵器军械要重新补充,这段时间是虚弱期;三、姜维可以通过西汉水进行运输或者行军,曹魏却要走陆路,姜维反而有以逸待劳的优势(这点小编不是很认同);四、曹魏的兵力要布防在狄道、陇西、南安、祁山等多处要地,姜维作为进攻方,只需要全力攻打一处即可;五、南安、陇西。祁山有大量粮食以资军用,对姜维来说是一种诱惑。综合以上五点,邓艾成功预料到姜维会再度出兵。
“段谷之战”的具体过程
一、姜维攻祁山不克
公元256年秋,姜维从钟提出兵(“洮西之战”中虽然取得大胜,但凉州和关中的援军赶到,姜维退守钟提)向北进攻祁山堡。此时祁山堡已经有所准备(这点小编其实有一些疑问,按《三国志·魏书·邓艾传》的记载,姜维“闻艾已有备”才放弃进攻,但祁山堡一直都是曹魏的重要据点,与邓艾的关系或许没有那么大),于是姜维放弃对祁山堡的进攻,改道向西北方向进攻董亭、南安。
二、姜维、邓艾争夺武城山
姜维进攻南安的动作再一次被邓艾捕捉到,邓艾抢先占领董亭到南安之间的武城山。姜维与邓艾争夺险地,没有成功,于是又一次放弃南安,渡渭水向东进攻上邽。
三、姜维惨败,损失惨重
姜维向东进攻上邽的行动又一次遭到邓艾的堵截。双方交战与上邽附近的段谷。在这次战役中,姜维收获惨败,蜀汉军队死伤惨重。
在“段谷之战”中,蜀汉的战损到底是多少,有不同的说法,从数千到上万不等。小编分列如下: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斩首获生,动以万计。”
《晋书·段灼传》:“能以少击多,摧破强贼,斩首万计。”
而在蜀汉方面的史料,无论是《后主传》、《姜维传》都没有确定的数字,但从“星散流离,死者甚众”的记载,以及姜维从大将军自贬为后将军来平复蜀汉内部不满的行为来看,蜀汉军队的损失必然不会太小。
“段谷之战”后的影响
“段谷之战”的巨大失利无疑使姜维在蜀汉的声望降到低谷。从公元253年费祎被刺杀,姜维终于摆脱了头上的紧箍咒,进行一年一度的北伐事业。这种高强度的战争行为无疑引发蜀汉中反战派的不满。“襄武之战”、“洮西之战”的接连胜利让姜维可以压制住反战派的声音。但“段谷之战”之后,姜维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这一点从姜维后期降低北伐的频率就能够看出来。
而且在“段谷之战”的次年,也就是公元257年,曹魏内部发生规模远远超过“淮南二叛”的“淮南三叛”,司马昭抽调关中地区的一部分兵力应对淮南地区的兵变。在这种有利情况下,姜维虽然出兵关中,但也不敢大举进攻,与邓艾、司马对峙而已。可见蜀汉军队确实伤了元气,姜维也变得谨慎起来。可以说“段谷之战”不仅仅是化解姜维的一次进攻,更是遏制了蜀汉后期对北伐的积极性(当然主要是因为蜀汉后期逐渐回归现实的趋势,但“段谷之战”的原因也很明显)。
“段谷之战”的胜负因素
“段谷之战”的胜负因素首先就是邓艾的高超军事才能。从预测姜维出兵,增强祁山堡防备;到抢占武城山,阻止姜维进攻南安;再到迅速支援上邽,可以说是处处料敌于先,屡次挫败姜维的进攻计划。
另外一方面就是姜维在“洮西之战”中产生的轻敌心理。曹魏名将王基对“段谷之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
《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
《战略》:“姜维深入,不待辎重,士众饥饿,覆军上邽。”
总结起来就是,姜维轻兵冒进,准备不足,导致行军到上邽时粮草告罄,士卒饥馁,战斗力下降,所以被邓艾击败。
失约不至的胡济
平心而论,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并不算太高。但在“段谷之战”上,还是替姜维解围,将战败的原因归于胡济(诸葛亮故吏,姜维时期督汉中军事)失约不至。由于史料不足,当时的情况难以考究,有以下三种可能:
一、姜维在出兵前与胡济约定分兵两路,自己从钟提攻打南安,胡济从汉中攻打上邽,姜维在武城山失利,想到上邽这一路,打算与胡济合兵一处,但胡济没有出兵。
二、姜维本来目的在于上邽,进攻南安属于佯攻,实际上打算进攻上邽,邓艾及时回援,但胡济没有来。
三、姜维进攻南安不成,临时决定进攻上邽,并且向胡济求援。胡济表面同意,但没有来。
无论哪种可能,胡济失约不至都是事实,《姜维传》中记录此事,证明这件事对“段谷之战”的胜负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胡济能够及时接应姜维,上邽或许还是无法攻破,但姜维也未必失败得这样狼狈。“段谷之战”后,姜维自贬四级,却没有看到对胡济的处理。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件事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三国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