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结局 北平无战事包围警察局

时间:2023-04-28 05:3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30 评论:0

第一次知道刘和平,是从《雍正王朝》开始,那时的他是编剧,而后一部《大明王朝1566》,奠定了他史学家的地位。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因而六年磨一剑地创作出《北平无战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书籍在准备拍成影视剧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刘和平拿着剧本到处找投资,每一个投资人都赞叹它无可挑剔的内容,却没有一个人肯出钱。原因就是:曲高和寡。

这就好比北平的学生齐聚,等待着国民政府发粮,马汉山和五湖四海的兄弟们各种调侃,而学生们却突然背起了《荷塘月色》。那一天,朱自清先生过世了,学生们自发地诵读悼念,可是你让那些大老粗如何感同身受呢?

幸运的是,《北平无战事》还是上映了,并且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口碑。这一切,得益于那形形色色的角色,为它注入了灵魂。

很多人说,《北平无战事》是一部谍战剧,是国共之间的对峙和较量。也有人说,它是一部政治剧,因为任何一个政党都会面临“反腐”的严峻难题。当然,它也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剧,民食调配,币制改革,这一切都将观众拉回到一个特定的时代。

然而,不管刘和平下了怎样的一盘大棋,当那些众生相悉数登场后,这幕大戏才具备了强大的魅力。

一、关于《北平》的故事

1948年7月,一架叛逃的飞机遭遇雷击,一旦坠落就会造成南京市区的大量伤亡。国防部负责人为了劝飞行员投降,只好暂时释放有“通共”嫌疑的指挥官方孟敖。飞机顺利降落后,机上全部人员瞬间被灭了口,一起国民党内部的“贪腐案”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一群东北流亡的学生困于北平,他们饥寒交迫,没有住处也没有口粮,因为北平的粮食已经被贪污了。以燕京大学为首的地下党组织有两件事迫在眉睫,一是组织学生运动,二是积极争取方孟敖成为特殊党员。

国民党这边也有两件大事提上了日程。

一方面,由蒋经国组织的铁血救国会誓要挖出幕后贪污的黑手,于是派出亲信曾可达到达北平开展调查。

另一方面,以北平央行行长方步亭、行长助手谢培东,燕大副校长何其沧、学生兼助手的梁经伦,共同筹划国民党币制改革,准备推行新的货币政策。

此时的国民党病急乱投医,不仅求民心还要站稳脚跟,可是内部机制逐渐溃烂,已经不是几个精英就可以挽救的了。一心认钱的公安局局长徐铁英,为四大家族谋利而被当枪使的马汉山,他们每一个人都坚信一点:党国没救了,所以竭尽全力中饱私囊。

在一片乱局中,有人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有人看透一切开始倒数时间,而人民的救星早就一点点地争取到了民心。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国民党撤出北平,带走所有钱财换回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为结局。

历史就这样悄然发生了改变,以微见著,这就是《北平》的格局。

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每一个人都肩负责任。没有太多的牺牲和大喜大悲,但是却深陷于这场故事,而后生出无数难以名状的情愫。

二、有的选的梁经伦,却被他人救赎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这是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写下的一段话。

月满盈亏,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着自然规律。这就是为何《北平无战事》并未批判哪个政党的对错,但是却说出了人民的选择。民心向背,必然成为历史的唾弃者。

梁经伦是《北平》最复杂的人物之一,三重身份让他时常恍惚,燕大经济学教授,地下党员,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你问他哪一个是真实的面孔?他常常自我纠结。

他忠诚于党国,是那个由孙中山提出“民主”的党国。但他常常又向学生们灌输,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为了所谓的忠诚,他放弃了自己的爱人,也间接杀害了爱他的人。

有人认为,梁经纶是在谢木兰被枪决后觉醒的。其实不然,梁经纶自始至终都清楚,党国早已无药可医。他可以选择继续为他效力,也可以选择就此成为地下党的一员。但是,他依然最愿意说自己只是个教授。

不是他爱学术胜过理想,而是他的理想早就破灭了。

他不肯背叛,但是他的心里早已有了选择。

梁经纶曾对最爱的女人描绘过新中国的样子,那一刻,他早已在双面人的世界敌我不分。他的痛苦源于他看清了结果,却又无力回天。

最纠结的是他,最幸运的也是他,最终那个早已破裂的他被老师何其沧拯救了。

出走美国,或许并非梁经伦的新生,但一定是他的救赎。

三、没得选的马汉山,早已无需救赎

演活了的马汉山是在这场阴谋中活得最恣意的人,南京政府派出的五人调查组到达北平后,作为粮食调配委员会的副主任,马汉山全权负责所有人的生活调度。

对下,他张牙舞爪,仗势欺人。

对上,他阿谀奉承,颇有算计。

你以为他只是一颗普通的棋子,随着剧情深入才发现,他是活得最通透的人。

其实,他早知道自己别无退路。战争爆发,家里的女人卷着钱财先后跑路,唯一的儿子染上烟瘾,最终,马汉山与儿子又断绝了关系。

他有钱,有家底,但是意义何在?他早就妻离子散。

五人调查组问他要粮食,他左右斡旋,打着马虎眼。问得急了,他干脆两手一摊,耍起了赖皮:“粮食在我手里呢,来拿吧!”

原来,他不是软骨头,看似没心没肺,其实心中了然。

有人说马汉山活得真实,他的真实源于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觉悟,他不想争了,也无谓去争了,作为一枚棋子,他早就有背锅的觉悟。

所以,当他在塔台中和方孟敖一唱一和地道出所有真相时,他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一个看起来咋咋呼呼的人,却能默写出所有烂账。

一个看起来嗜钱如命的人,却能将自己仅剩的10根金条,慷慨地交由方孟敖去救赎自己的错。

马汉山知道,他不需要任何人救他,也没人救得了他。所以,他是一颗定时炸弹,而他早已不需要救赎。

四、被利用的曾可达,唯有自我救赎

曾可达的执着和忠诚,反而成了他悲剧人生的原由。

他一度以为自己是蒋经国最信任的人,直到抽丝剥茧发现了铁血救国会中,隐藏着的那么多的精英,也没能摧毁他忠于党国的决心。

他是《北平》里除了地下党之外最坚定的人,也是最遵守纪律的人,不管经历多么重大的事,一定先请示蒋经国,而后才敢做出决定。

北平的地下党则不然,为了保护同志,为了成全大家,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违反组织纪律。

一个为了党国,一个为了人民,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你可以说曾可达很轴,但也只有他是全心全意地为党国奉献。当他把所有精力和热情都投放在这份事业上时,破灭的绝望才是让他难以名状的悲痛。

五人调查组成立时,别人只求自保,只有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抓了北平掌握着经济命脉的八个人,又拷了四大家族的人。整个党国是口头反腐,只有曾可达在用实际行动践诺。

可以说,曾可达一开始就输了,输在他认了真。

当一切尘埃落定时,蒋经国给曾可达打了最后一通电话,告诉他:“我们失败了。”那一刻,这个铁汉痛哭流涕,他成了弃子,他说:“建丰同志是个孝子。”

是啊,反腐最后反到了自家头上。“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蒋家,最后选择了弃车保帅。

曾可达的乡下家中原有上了年纪的双亲待奉养,可是他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曾可达最后问方孟敖:“你是不是共产党?”

方孟敖诚恳回答:“我是。”

曾可达笑了,他的判断从来没错,只是他终究还是输了。而后,他拿起枪,了断了生命。

没有人可以救党国,也没有人能救自己。他唯有自我救赎。

五、《北平》的梦圆与破碎

《北平无战事》其实是一场关于理想的交换,每一个人都在极力诠释自己的人生。面具之下,是对本心的坚持。

地下党员永远坦荡,但是却只能一直掩盖身份,他们深埋理想,去实践另一种人生。比如,永远泰然的谢培东,一副淡然的崔中石。他们是脊梁,更是支柱,是胜利的号角吹响时,那被踏着的基石。

反观南京政府,输得彻底,有据可循。

梁经伦最像理想主义者,但他终究不够彻底。他的无间道人生,得益于他有个负责任的老师,让他最终得到了解放。

其实,只有曾可达才是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实践理想,他放弃了每月都要寄钱奉养的父母。建丰同志那一句“我们以后不要再见了”,仿佛是恋人的永别,让曾可达彻底失去了所有的信念。

梦圆与破碎,不过是选了不同的路。

有些路,开始时历经黑暗,最终通向了光明的彼岸。

有些路,看似花团锦簇,不过是在一步步迈向迷途。

北平无战事,愿永无战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