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73岁娶了文成公主

时间:2023-04-28 07:3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428 评论:0

贞观15年(641年)正月十五,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史书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只记载她为宗室女。人们多猜测其父就是送亲的李道宗,此说小编不敢苟同。唐朝十七位和亲公主十六位有名有姓记载很详细,只有文成公主成谜。如果她真是李道宗女儿,那么应该没啥避讳的。贞观十四年李世民把李道宗叔伯兄弟淮阳王李道明女儿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记载就很详细,李道明由于送亲时不小心说漏了嘴,告诉人家公主不是李世民女儿,而是他的女儿,结果被夺去王爵。从后来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及尊崇以及送亲的李道宗在李唐宗室的地位和尊荣来看,文成公主很可能就是李世民亲生女儿。由于和亲毕竟不大好听,所以李世民避谈此事,史书也讳莫如深。后来李治和武后的女儿高阳公主也被吐蕃求亲,李治武后不想直接拒绝,遂让高阳公出家当了道姑婉拒。如果是别的公主,估计就嫁出去了。

早在贞观8年(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就遣使大唐,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但是遭到唐太宗李世民直接拒绝。吐蕃使者没有完成使命不敢回拉萨,就在长安逗留想辙,正好赶上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去后便告诉松赞干布,李世民之所以拒绝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于是贞观12年(638年)七月初,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破坏他娶媳妇的美好计划,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联军,兵锋直逼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答应和亲,便要率兵大举入寇。(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松州都督韩威轻率出战,大败而归,被吐蕃团团围住。此战唐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是影响不小,好多原本附属唐朝的羌酋趁机发动叛乱,松州眼看就要失陷,形势比较危急。

李世民原本没有把吐蕃这帮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他的主要军事目标是东北的高句丽,可是吐蕃得寸进尺,不大搞眼看不行了,遂于八月中旬,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牛进达作为唐军先锋首先与吐蕃军交战,九月初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前来正式下聘礼 。李世民于是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松州之战是大唐和吐蕃的试探性战役,一触即收,唐军显示了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吐蕃退出唐境表示了臣服,双方其实损失相当,都不大。松赞干布为啥退兵,一来此行并非想占领唐朝领土,只是想秀一下军事肌肉,逼迫李世民赐婚。赐婚并不仅仅是想娶个媳妇,而是想让唐帝国认同吐蕃的地位。如果真的大打的话,肯定占不到啥便宜,意思意思就行了。而且吐蕃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松赞干布怕了,于是撤了。那么唐军为啥没有乘胜追击,一来吐蕃快速退兵并遣使谢罪,唐军让吐蕃臣服于唐朝的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二来吐蕃对唐朝威胁不大,李世民当时对它并未特别关注。他的主要军事目标是东北的高句丽,因此没必要对吐蕃大动干戈。

那么此战之后李世民为何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还把亲生女儿嫁给他呢。因为此战唐军也见识到了吐蕃这股新兴势力的强大,如果不答应和亲的话,李世民就得在西线集结重兵防止吐蕃东侵,那么他就没办法以全部精力东征高句丽。当时吐蕃只是疥癞之疾,而高句丽却是心头大患,如果不把吐蕃安顿住了,唐朝就会陷入项羽彭越挠楚的困境,两线作战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就会亡国。后来李世民征伐高句丽无功而返,松赞干布以女婿的身份献上一只高达七尺的空壳子黄金鹅,里面装了三斛青稞酒,称赞李世民是翱翔于天空的鸿雁。由此可见李世民的和亲政策是极其明智的。

那么和亲丢人吗?是一国屈辱吗?人们称颂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是好话吗?其实这是不了解和亲真意。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封建主之间的联姻现象时一针见血的指出: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借一种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和亲政策”正是为了达到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目的而出现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崔明德先生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一书中按照和亲的功能和性质将和亲分为七个类别:以汉与匈奴联姻为代表的安抚型;结交军事同盟型;以隋唐与突厥和亲为代表的分化瓦解少数民族政权型;以唐与回鹘和亲为代表的借兵及酬恩报德型;唐与吐蕃、契丹、南诏和亲的发展关系型;以辽与西夏联姻为代表的巩固盟好型;以满蒙联姻为代表的政治联盟型。为何昭君出塞和文成入藏能成为千古美谈,因为和亲促进了民族团结,避免了战争灾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不丢人。但是李世民出嫁亲生女儿到外邦毕竟很心痛,所以不喜欢让人提起这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