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怎么写
前段时间,辅导孩子作业气出病的新闻到处刷屏。父母们总结了辅导孩子作业的十大后遗症。
- 因辅导作业生气
- 因辅导作业引发夫妻争吵
- 每天辅导作业时间超过2小时
- 因辅导作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 因辅导作业出现胸闷、头疼
- 因辅导作业出现高血压
- 因辅导作业出现抑郁倾向
- 因辅导作业食欲不振因辅导作业出现心脏不适
- 因辅导作业二胎妈妈产后抑郁
《重庆晨报》一项数据显示:
辅导小学生家庭作业的主力军是30-40岁的妈妈,全国9成家庭中爸爸不会承担孩子的作业辅导任务。一、二线城市爸爸辅导孩子的比例略高于三、四线城市,其中北京爸爸以2%的辅导比例成为全国最懒的爸爸。
如果您的孩子3-7岁,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一方面帮助孩子的大脑进行建构,另一方面,也是为孩子幼升小打基础。尽量让自己少吃“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苦,但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很多人却感到很困扰。
不久前,Parents特邀2018央广网优秀教师李培培开设了「给孩子做数学启蒙」线上微课,作为粉丝专属福利。
课程结束了,很多朋友询问错过了听课机会怎么办。小编特别将干货内容进行了梳理,包括:
数学学习应该具备哪三大关键能力?
- 什么是数感?
- 怎么培养孩子的数感?
- 如何显著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
学习数学应具备哪3大能力?
理解能力、专注力和计算能力,是孩子学习数学时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这三种能力的缺乏,使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陷入痛苦的根源。
孩子如果缺乏理解能力,就会出现:
同样的题目,刚刚说的是牛,现在换成了羊,孩子就不会了。让你恨得牙痒痒。
孩子如果缺乏专注力,就会出现:
妈妈我饿了、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我等会儿再做作业吧。就算孩子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也可能在不断走神,或者在用铅笔戳橡皮。
结果,做作业的时候,6和9搞错了,23和32分不清。
作为家长,你能不着急嘛!
孩子如果缺乏计算能力,那就别想做好数学啦。
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感,还需要一定的练习哦。
说到“数感”,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接下来就解释一下,什么是数感?
大家可以看图数数。对于成年人来说,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哪个图片里的苹果多,哪个图片里的苹果少。
而且,左边的图片看一眼就能知道有几个。
但是右边的图片,成年人也需要稍微数一数,但成年人不是像孩子一样数1234567,而是在脑中自然地把苹果分成两堆或三堆,可能先数3个再数4个;或者先数2个再数2个最后数3个。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区别,就是因为处理这些数字时,大脑运用的区域不同,数感也不同。
一眼分清楚多和少,以及数数的方式,就是数感的表现之一啦。
数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训练的。家长想要孩子给孩子做数学启蒙,就要从培养孩子的数感入手啦。
4个方式,培养孩子的数感是关键
杜克大学数感实验,以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做为研究对象,发现宝宝对数量变化非常敏感。他能够轻易地知道哪个多、哪个少。
日常生活中也是,要是有两包糖果给孩子挑选,他一定会选择多的、大的那一包。
但是孩子到了做作业的时候,却没有选择糖果的时候那么容易了。
也许这个场景很多妈妈都遇到过,或者即将遇到:
家长问:“这是几呀?”
孩子摇摇头:“不知道。”
家长提示:“不知道你数数呀?”
孩子伸出手指,嘴里念念有词:“12345678”,好,数完了。
家长又问:“几呀?”
孩子一脸懵,回答不出。
家长急了:“不是刚刚数完吗?”
其实,在孩子最开始接触算数的时候,这种情况非常正常,而且很常见。家长一定不要等到上学了再着急上火,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感。
说到培养孩子数感的方式,培培老师列举了好几个:
? 第一:数数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爸爸妈妈可以在各种场景中灵活运用,比如跟孩子一起排队,可以问有几个人在排队?中午吃饭的时候,让孩子数数有几个菜?玩游戏的时候,让孩子计算一下一共有几个玩具?
运用这些场景,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并不会觉得累。
? 第二:借助生活中的物品来帮助数数,比如积木、小棒、雪花片等,这些事物能够变成孩子学计算的好工具、好帮手。
? 第三:要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读,而且一定要让孩子接触大数字。比如,给孩子报兴趣班,一次就缴费好几千,买玩具花了好几百等等,都是孩子接触大数字的机会。否则孩子永远在数20以内的数字,就没办法发展数感了。
? 第四:家长要注意避免符号与符号的对应。
让成人用手比个“6”,很多人都会只伸出两根手指。可是这却会让孩子感到迷惑,两根手指不是代表“2”吗?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面前说“6”的时候,就伸出6根手指。
最后培培老师还给大家分享了:如何使用计算工具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以及怎么提高孩子的计算熟练度。除了这些,老师还在课程中举了丰富的例子,有兴趣的小伙伴加16651450598入我们的交流群:《怎么给孩子做数学启蒙?》学习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父母网】精选欧美顶级育儿杂志内容,每天育儿干货喂饱你。
搜索微信号16651450598,进全国父母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