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艾滋病村 河南艾滋病村纪录片

时间:2023-04-28 09:5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442 评论:0

新华社郑州11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曹凯 桂娟)11月28日农历十月二十九,是河南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逢九一次的“赶会”(赶集)日。

村委会门前马路两旁三轮车拉来的货架上摆满等各色商品,棉衣、毛毯、糕点……琳琅满目。不远处,上蔡县豫剧团的“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打金枝》正在上演。冬日的暖阳下,一群老人或坐或站,看得很是入神。

正是课间操时间,文楼村小学操场上四年级和五年级的24名女学生们欢快地击打着腰鼓,两个男生则有节奏地拍打着铜锣。

如果不是绿油油麦地里那些凸起的土黄色坟冢,文楼村与中国北方的普通村庄并无二致。举目四望,装修考究的二层洋楼在村里比比皆是,昭示着年轻文楼人在外打工的成果。

其中一座洋楼前就坐着61岁的陈凡(化名)。房子很气派,大理石地面,塑钢门窗,是在县城开长途客车的儿子今年刚刚建起的。而20多年前,他与妻子盖起的三间瓦房则是两人辗转新乡、汝南、平舆等地卖血所得。

1998年,两人双双被查出感染艾滋病。五年后妻子病逝。

1995年前后,由于不规范采血,上蔡农村部分群众感染艾滋病。文楼村被检测出的艾滋病携带者高达678人,是河南省最早发现艾滋病患者的村庄之一,也是疫情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2003年,文楼村所在的上蔡县被列为国家首批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从那年开始,文楼村的感染者和病人可以免费使用抗病毒药物,免费接受治疗。2005年和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来到文楼,看望、慰问艾滋病患者。

“国家照顾得很好,给我们免费治疗。但老伴走了,人很不得劲,”陈凡说。四年前,他养了一只八哥,还伺弄起了菊花。

从小晕针又晕车的王萍(化名)也是为了盖房,坐长途车去西平县卖血的。 2000年被查出感染艾滋病后,丈夫和孩子们都不敢和她同桌吃饭。随着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总理两次到访文楼,家人们重新接纳了她。现在,王萍的丈夫和儿子长期在山西打工,53岁的她每天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孙子,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刘荷(化名)今年63岁,最羡慕别人儿孙满堂的生活。以前,感染艾滋病的她最怕村里响起鞭炮,“下一个走的也许就是我了”。

刘荷的老伴13年前去世,三个女儿已经出嫁。文楼村卫生所成了她新的归宿,所长程小段成了她最离不开的亲人。“没有她,我活不到现在。”

刘荷一大早就在卫生所门口巴望着程小段过来。程小段给病人看病发药的时候,她就在角落里看着,“看着她我安心。”

中午两人一块儿做了刀削面吃,刘荷是擀面的一把好手。除了周末,两人每天中午都一块搭伙吃饭。晚上刘荷也住在所里,闲暇时给10名医护人员都织了棉鞋。

程小段15年前来到文楼村卫生所的时候还是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刚开始自己也害怕,手套戴了两双,口罩戴了两层。随着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与病患朝夕相处的程小段成为了他们的亲人和朋友。

“不单是药物的治疗,还是心理的治疗,让他们能够坚持活下去。”她介绍说,目前村里3600多人中还有艾滋病感染者311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总体不错。

“我最初来的时候病人是绝望的,现在他们脸上能够充满笑容。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我觉得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回报,也是这么多年我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程小段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