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细胞计数 上皮细胞1+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4-28 14:1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252 评论:0

一、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表皮,主要是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1、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是由外胚层形成,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角质细胞由深至浅分为五层,分别是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在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棘层是由4-8层多角细胞构成;颗粒层是由1-3层梭行或扁平细胞构成,在掌跖部位细胞可厚达10层;透明层由2-3层较扁平细胞构成;角质层在表皮的最上层,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在掌跖部位可厚达40-50层构成。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几乎所有组织内都有黑素细胞,但以表皮、毛囊、黏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等处为多;一个黑素细胞可以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以树状突的方式提供黑素。黑素可以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肤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和黑素颗粒在皮肤的分布。

朗格汉斯细胞是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并通过一定循环通路进入表皮的免疫细胞活性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一般面颈部较多而掌跖部较少;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是正常皮肤内唯一能与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细胞。

梅克尔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胞质中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借桥粒与角质细胞相连,常固定于基底膜而不跟随角质形成细胞向上迁移。

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机构,它结构的破坏的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相互分离,临床上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

半桥粒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

基底膜带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具有渗透和屏障的作用;表皮无血管分布,血液中营养物质就是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而表皮的代谢产物通过基底膜带方可进入真皮。当其结构异常可导致真皮和表皮分离,形成皮下水疱货大疱。

2、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成,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绨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

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

网状纤维主要分布在乳头层及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

弹力纤维具有较强的弹性。

基质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有利于吞噬细胞吞噬。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基膜等组织相连,由疏松结绨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毛发: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主要存在于掌跖部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部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皮脂腺也有生长周期,但与毛囊生长周期无关,一般只发生两次,主要是受雄激素水平控制。

汗腺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小汗腺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遍布全身,一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受神经系统支配,神经介质为乙酰胆碱。腋窝、会阴部等处的皮肤分布有一种大汗腺,其分泌物较粘稠,经细菌作用,可产生特殊的臭味,形成狐臭。

顶泌汗腺位于皮下脂肪层,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

5、皮肤的神经、脉管(血管和淋巴管)和肌肉皮下组织的小动脉和真皮深部较大的微动脉,皮肤血管有助于营养代谢和调节体温的作用的。

二、皮肤具有多种功能:①防止体外的物质进入(如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的侵入,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屏障保护功能。②防止体液的流失。③皮肤表面有汗腺的开口,可在排出汗液的同时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④皮肤内含有多种感受器,具有感受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等感觉功能。

1、屏障功能角质层是皮肤防护的主要结构。角质层细胞具有完整的纸质膜、丰富的胞质角蛋白及细胞间的酸性糖胺聚糖有抗酸弱碱的作用,具有半透膜性质。角质层含水量较少以及皮肤表面弱酸环境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繁殖。

2、吸收功能三种途径: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角质层的水和程度越高,皮肤的吸收能力越高(局部用药后用塑料封包提高疗效)。脂溶性物质和油脂类物质吸收良好,主要吸收途径为毛囊和皮脂腺。

3、感觉功能组织学尚无痒觉感受器。

4、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汗腺和皮脂腺

小汗腺的汗液无色透明,呈酸性,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人适应高温环境。

顶泌汗腺可分泌一种有色物质,呈黄、绿、红或黑色,使局部衣服染色,称为色汗证。

皮脂腺的分泌受各种激素的调节,其中雄激素可加快皮脂腺细胞的分裂,使体积增大;雌激素可抑制内源性雄激素产生或直接作用于皮脂腺,减少皮脂分泌;禁食可使皮脂分泌减少及皮赘成分改变,此外表皮受损处的皮脂腺也可停止分泌。

5、体温调节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

6、代谢功能①糖代谢:皮肤中的糖主要为糖原、葡萄糖和黏多糖等;糖尿病时,皮肤葡萄糖含量增高,容易发生真菌和细菌感染。②蛋白质代谢:角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核蛋白和酶。③脂类代谢④水和电解质代谢

7、免疫功能

三、皮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症状: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轻可重,时间上可分为持续性、阵发性或间断性,范围上可分为局限性或泛发型;常见于慢性荨麻疹、单纯性苔藓、湿疹、疥疮等。

2、体征:皮损:指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

原发性皮损:1,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2,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3,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4,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见于荨麻疹。5,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6,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7,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表面,亦可不隆起,触之有一定的硬度和浸润感。8,囊肿: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继发性皮损: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部位,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3,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有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度形成。4,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5,裂隙: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6,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绨组织增生修复而成。7,萎缩:为皮肤的退行性改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蹄组织减少所致。8,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或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9,抓痕:也称真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皮损。10,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荨麻疹的划痕试验;寻常型银屑病的鳞屑刮除法


四、皮肤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变化分为表皮病变、真皮病变和皮下组织病变。

1,表皮病变:①角化过度:角质层增厚,如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②角化不全:角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如银屑病、玫瑰糠疹、汗孔角化症;③棘层肥厚:指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由棘细胞层细胞数目增多所致,如银屑病及慢性皮炎。④细胞内水肿: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水肿体积增大,胞质变淡,如病毒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⑤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甚似海绵体,水肿严重时形成表皮内水疱,如皮炎湿疹。⑥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体形成的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成的多房性脓疱;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如脓疱型银屑病。

2,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①嗜碱性变性:指真皮上部结绨组织失去正常的嗜伊红性,呈无结构、颗粒状或小片状嗜碱性变化,明显时可表现为不规则排列的嗜碱性卷曲纤维,与表皮之间隔以境界带,如日光性角化病。

五、皮肤病的预防

1,重视皮肤病与环境、精神因素的关系2,感染性皮肤病:控制好传染源3,超敏反应性皮肤病:详细了解发病时间4,瘙痒性皮肤病:避免搔抓、热水烫洗忌食用辛辣刺激等5,职业性皮肤病6,各种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导致的皮肤病7,皮肤肿瘤:避免日光长期、过度暴晒和接触有害物质致癌物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