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作者 三字经的全篇全文
话说,江西省德兴县有个小村庄,庄名叫祝家庄,庄里有个二流子,名叫祝平章。
祝平章平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某天,祝平章瞒着村里人把村里公产卖掉以供自己挥霍。
村子里有一个名叫祝浃的同族兄弟,看不惯祝平章的作法,将之告上了县衙。
从此,祝平章与祝浃之间结下了梁子。
祝平章为了报此一箭之仇,就挖空心思,要抓祝浃的小辫子。
无奈祝浃平日为人公道,乐善好施,无论是公德还是私德,都很好,没什么毛病。
祝平章急坏了。
说来也巧,在这事闹掰之前,祝平章曾到祝浃家串门,当时祝浃不在,祝平章百无聊赖,在祝浃的书桌上东翻西翻,翻出了一本好玩的书——《续三字经》。
显然,这书是《三字经》的续书。
《三字经》的作者是南宋人王应麟。
王应麟晚上为了更好地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歌诀,该歌诀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既像一首首诗,又像一首首儿歌,朗诵起来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之余,又颇能启迪心智。人们都觉得该书内容好,争相翻印,从此流传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可惜,该书成书于南宋,则书中的“叙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有人对《三字经》加以补充,比如《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广三字经》等等。
祝平章从祝浃书桌上翻出的《续三字经》就属于这类续书,只是不知作者为谁。
祝平章信书打开,见首篇赫然注道:“拙斋侍祖参订。”
“拙斋”是祝浃祖父祝庭诤的表字,“参订”即为“参校订正”的意思,看样子,这书应该就是祝浃写的,由祝浃的祖父祝庭诤参校订正。
祝平章简单翻看了几页,觉得编写得相当有趣,便将书塞入怀里,以便日后空闲再看。
这会儿,因为恨祝浃,祝平章想起当今皇帝乾隆正在以编写《四库全书》为名,寓禁于征,在大规模收书、禁书,如果能从祝浃写的《续三字经》查出一些敏感字眼出来,必然让祝浃吃不了兜着走!
呵呵呵呵!
这么想着,祝平章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也亏得祝平章读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字,他把那本《续三字经》找出来,翻来覆去地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
祝平章终于找到他所想要的敏感字眼了,找到了!找到了!
书中在宋朝之后续上了叙述元朝的历史:“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
“发披左,衣冠更”是指元朝统治者改变了中原百姓的发型和衣着服饰;“难华夏,遍地僧”是华夏遭难,遍地都成了剃光头的人。
行了行了,就这两句,就可以置祝浃于死地了!
改变了中原百姓的发型和衣着服饰是满清的“杰作”,比元朝血腥和残忍得多,一道“剃头令”,不知令天下多少头颅滚滚落地。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就是江南百姓为反抗满清“剃头令”所出现的人间悲剧。
祝平章找到了这两句,不胜欢欣鼓舞。但他的收获还不止于此,他又发现后面的“吴三桂,乞师清”一句中的“清”字,没有抬头另写,这岂不是蔑视朝廷?!
祝平章激动万分,一纸诉状,连同物证《续三字经》递交到江西巡抚郝硕的大堂上,控告祝浃褒贬前朝,恐有违碍。
郝硕看了状纸和物证,顿感这是一件大案要案,不敢怠慢,立刻飞饬署德兴知县萧立选及饶州知府朱遐龄驰赴祝浃家搜查,并令将祝浃提审。
祝浃供称,《续三字经》其实是祖父祝庭诤所作,自己只是将之整理出来而已。
原来,祝浃的祖父祝庭诤虽然没什么功名,但执着于诗书传家,晚年为教儿孙读书,曾按《三字经》体例作《续三字经》。
应该说,祝庭诤所编《续三字经》还是不错的,祝浃一经诵读,便永志难忘。
不过,祝庭诤在乾隆十五年已经病故,数年后,《续三字经》也遗失无存。
到了乾隆四十四年,祝浃的儿子已经到了启蒙年纪。祝浃为了教自己的儿子读书识字,在没有合适课本的前提下,想到了自己祖父编写的《续三字经》,这个《续三字经》他一字不忘,便凭着记忆将之默写出来,并署上了“拙斋侍祖参订”字样,以示对祖父的怀念。
饶州知府朱遐龄、德兴知县萧立选认为“参订”不是作,作书者不应该是祝庭诤,一口咬定就是祝浃所作。
祝浃老实供称,“参订”二字的含义,自己其实也不什么清楚,只是看见许多书都写有这两个字,就误认为“参订”是作书的意思,所以就写上是祖父“参订”。如果是自己写的,为了避祸,就应该捏造其他人的名字,怎么还会把自己祖父的名字写上去?
案情上达到郝硕处,郝硕认定《续三字经》对“于帝王兴废,尤且大加诽谤”,并且“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句是影射当朝,“明系隐寓诋清”;“吴三桂,乞师清”一句中的“清”字没有抬头另写,实属大逆不道。
郝硕由此执意要将案情做大,好向乾隆邀功,于是判决为:“祝庭诤自祖父以来,生长本朝,食毛践土,已历百数十年,却不思报恩,反而丧心病狂,种种狂悖,实属罪大恶极,应照大逆凌迟律开棺戮尸,以彰国法,以快人心。祝浃系逆犯之孙,律应缘坐,又将逆书默写留存,应照大逆知情隐藏者斩律,拟斩立决,其他正犯儿孙,年在十六岁以上,均依缘坐皆斩律,拟斩立决”。
案情奏报上朝廷。不久,乾隆圣旨发下,不但全部同意了郝硕的判决,还嫌饶州知府朱遐龄、德兴知县萧立选办案不力,将之革职。
一本小小的书,书上短短的几句话,就给后代带来了杀身之祸,实在令人嗟叹。
而更令人错愕和吃惊的是,饶州知府朱遐龄、德兴知县萧立选两人却无端牵连入内,那寒窗苦读多年换来了功名、官职竟然因此说没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