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名词解释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叫姬旦,后世也称他为周公或周公旦。他协助周武王灭商,一生经历了商末周初这样一个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周公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具有军事和文艺才能的、多才多艺的历史人物。
周武王在灭商两年后就病死了,武王年仅13岁的的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由于周成王年幼,于是,就由周公代管国事,七年之后,成王长大,周公还政于成王。
周武王在灭商后,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采用了分封制,也就是在伐商过程中贡献突出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分封给他们土地和人民等,这些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诸侯控制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掌握着军队,共同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周公摄政七年,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并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从政治到文化方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从商王朝的历史教训中吸取了不少的统治经验,特别是利用商朝统治阶级的迷信上帝鬼神,相信天命的思想。因此,他首先确立了周王是天上天帝的儿子,是天下的共主,叫做“天子”。又以周天子为大宗;与周天子同姓的诸侯,因为都是周天子的叔伯、兄弟,故叫做小宗。这样就形成一种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
对于异性诸侯,仍然通过宗法关系来加以控制,因为异性诸侯也大多是周族的亲戚,在宗法上仍有间接联系。这样,就完全可以利用宗法关系把各个诸侯控制在周天子之下。
既然周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是臣属,就有个君臣、上下之分,诸侯之中也有亲疏之别。在诸侯内部也有君臣、上下之分,亲疏之别。诸侯之下还有卿、大夫、士的等级,这样,就形成一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阶梯式的等级制度。
由宗法制和等级制度 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仪制度。这种制度,贯穿整个奴隶制社会及封建制社会。
根据史书记载,商朝和周朝都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征伐。周朝的祭祀虽然不像商朝那样天天举行,事事占卜。但举行祭祀的仪式也很隆重,有乐有舞。出征打仗有不同的仪式,有不同的乐舞,会盟、饮宴、婚娶、丧葬等等,都有不同的仪式和乐舞。而这些,大概就是周公作乐的内容了。
我们后人所谓的“周礼”,其实已经是经过充实发展加工过的了,而不是西周初年周公当时所制定的了。但是周公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秩序,巩固周王室政权,在吸收商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礼乐,对后来各个王朝统治阶级,一直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