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首页 张欣的新浪博客首页

时间:2023-04-29 05:3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866 评论:0

推荐:在被宋徽宗包养后,李师师还经历了哪三段感情?

文/张丽华

(一组民国旗袍图片)

【作者简介】张丽华,女,笔名丽华心语。天津市人,曾从事政府研究室工作,曾任《溪流文化月刊》网络刊物的副主编。散文随笔作品曾发表在在《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名镇世界》等报刊杂志。也喜好历史人文,有100多篇文章被推荐新浪博客首页和新浪首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张爱玲的作品有父亲,但鲜有母亲

读张爱玲很多作品,你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这个里面都是没有母亲的,只有父亲,想到这里心中就无限的感慨。

每个女孩子在她童年的时候,对父亲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崇拜,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恋父情结,但是她们会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慢慢地会转移,会投射到和她们在一起的异性的身上,来完成自己恋父情结的终结。

可是,张爱玲她始终都没有终结她的恋父情结,就是在她不断地和别的异性结合,也是为延续她的恋父情结。张爱玲这位有着旷世奇恋的神奇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命历程呢?正如她的作品《传奇》一般呢?

张爱玲出身名门,由于家庭的原因,从小就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儿童的心里,对父亲的依恋陪伴了张爱玲的一生,使她的一生创作乃至生活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母亲出走

主要原因:是由于她母亲的出走。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为贵族之后,属于那个时代一代新女性,曾两度出洋留学。而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表面上洋化西派,实际上却陈旧老派的标准遗少。他饱读诗书,但是始终一事无成。张爱玲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度过的。她的母亲为了自身的幸福,狠心地抛下年幼的儿女,当时张爱玲4岁时毅然跟随小姑出走欧洲留学去了。

幼小失去母爱的张爱玲,一直不能够忘记一个情形,张爱玲曾经写过:“那个时候她4岁,船要开了,她的母亲其实不想走的。但是她的独立意识又使得她必须要离开家,她的母亲,等到船要开的时候躺在床上哭不肯走……妈妈最后还是被佣人架到船上去了。于是妈妈留在张爱玲记忆当中,就是妈妈走的那天穿的衣服,那天妈妈穿的是苹果绿的旗袍,旗袍上面缀满了闪光的珠片。”很多小孩子对妈妈的离开会有一种恋恋不舍,但是张爱玲对妈妈的离开不是,她是有一种怨恨,因为她觉得妈妈抛弃她了。

(三)对父亲的依赖

妈妈走了以后,张爱玲很快又适应另外一种生活,因为她觉得她和父亲在一起也是蛮好的。张爱玲从小就表现出一种勤奋好学的状态来,她的父亲非常喜欢她,父亲给她念诗,然后教她读书,给她很幼稚的作文眉批、总批,并且还把她很幼稚的作文装订成册。

因为她父亲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贵族遗少,不用朝九晚五的上班,闲来无事的时候,还常带张爱玲去咖啡馆,去夜总会。她和她父亲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所以张爱玲虽然没有了母亲,但是她非常享受这种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我们从张爱玲的一些文章里面就可以看出,张爱玲对父亲的这样一种感情,比如说张爱玲已经到老年的时候,她忽然翻看旧书,然后看到了父亲的英文体的字迹,于是刹那之间她就有一种感觉,就是感觉到好像有一种春日迟迟的感觉,是说一种很重的、温暖的感觉。所以张爱玲和父亲生活的日子里面,父亲成为了她所有的精神寄托,成为了她生命的一个支柱。但是后来这样的一种父女之间的感情被打破了,因为张爱玲的母亲回到上海后,提出了离婚,使得张爱玲恋父情结越演越烈,形成病态的性格。

张爱玲在她的自传体散文《私语》里面写到:“姑姑把父亲要再娶的消息告诉我的,当时是在一个小阳台上,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我的这个继母就在我的眼前,我就会把她从这个阳台上推下去,让她摔死掉。”因为她不希望自己的家里会出现另外一个女人来瓜分她和父亲的感情,她想把继母从阳台上推下去,那就是她的恋父情结。一般女孩子的恋父情结都是在一定合理范围里,但是她的恋父情结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变成了非常孤傲、自恋、冷漠和悲观的病态性格。

(四)对继母的敌视

像张爱玲这样性格的女孩子,与继母相处好是很难的。继母刚嫁到她们家里的时候,是想和张爱玲搞好关系的。继母知道张爱玲的身材和自己差不多,就带了很多自己年轻时候穿的衣服给张爱玲。从此张爱玲穿继母旧衣服的这种委屈感影响到了她的一生。她以后拿到第一笔稿费,就是要给自己买口红,买衣服,她以后到了美国也是给自己买了无数非常鲜艳的衣服,她几乎是不可能穿出去的衣服。其实都是对过去穿继母旧衣服的一种报复,一种宣泄。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张爱玲在父亲的爱被别人夺走以后,她就会形成了一个病态的人格特征。所以她和她继母之间的关系是永远不可能缓解的。

在1938年的时候,她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她是想到香港去读大学的。正好是日本人打进上海,张爱玲的家离苏州河特别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炸弹的声音。张爱玲就感到很害怕,她妈妈就跟她说你要不就是来我这边住几天,避避风头。于是张爱玲就在妈妈那里住了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以后她回家,那天是吃晚饭的时候,张爱玲进门正好她的继母从楼上下来,当时张爱玲还记得家里的情形,因为天还是比较热的,家里的竹帘子是放了下来的,在客厅里面有一个金鱼缸,金鱼缸里面的鱼都已经死光了,但是金鱼缸上面鲜艳的水草还在,张爱玲那天一进门时的情形,一直到她七十岁的时候还是历历在目:孙用蕃就问:“你到哪里去了,出去了那么多天。”张爱玲就说,“我到妈妈那里去了”。

继母就说:你住到妈妈那里去,应该跟我说一声。张爱玲说,我跟爸爸说过了,那继母本来是不愉快,这下是生气了,她就说,那你从来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了。她的继母当时也是非常本能“唰”的一下,就是一个耳光。张爱玲也是本能“唰”的一下,就还了一下继母耳光。当时张爱玲的继母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她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养女会反抽她一个耳光。

她就发了疯地冲到二楼,就去找张爱玲的父亲了,你女儿打我了。张爱玲父亲当时是刚吸完鸦片,就听到继母披头散发哭着跑上来,张爱玲的父亲当时也觉得自己的女儿是不成体统,然后就开始打张爱玲。张爱玲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打她,父亲一直是最爱她的,最疼她的,这一次她觉得父亲打她就是彻底背叛了自己。

所以张爱玲气得就大喊大叫,说我要报警。她的父亲更加生气,将张爱玲关押了起来。这件事对张爱玲一生影响之大是难以想象,一生都在不断书写自己的委屈。

首先她在英文报上用英文写了一篇《这是什么样的家庭》,然后她就是在她的自传体散文《私语》里面第二次写;第三次就是在她的小说《半生缘》里面。第四次是她七十年代写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她在这部小说里面,又一次把自己被父亲关押的这个情节,又涂抹了一次。所以我们说张爱玲前二十年全部的生活经历是她创作的一个生命的原乡,她日后所有的书写其实都是为了宣泄恋父情结的得不到回报,都是对自己自恋的那种特殊人格的一种自我安慰。所以张爱玲自己也说,我不断地舔着伤口,舔着舔着对伤口也有感情了。所以这个伤口就伴随她一生,永远地出现在她的作品里面。

《心经》《茉莉香片》这两部作品,非常明显看到了。至于张爱玲《第一炉香》《多少恨》,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这个里面都是没有母亲的,都是只有父亲,并且在这个里面,女主人公都是只能爱上中年男人的,就是具有父爱一样的男人,她是没有办法和青春勃发的男人在一起相处的。成了她永远都不能解开一个死结。

相关阅读:

历史丨民国时期隐在名人身后的黯淡的女人们

自从成了汉奸夫人,张爱玲的爱情就残了

一帘春梦:经由旗袍绽放的东方情色

了解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