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川北路 上海雅星浴室四川北路

时间:2023-04-29 11:0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998 评论:0

四川北路上,油墨飘香(下)

四川北路还有许多开开关关,门面狭小的书店,散发着浓烈的、可能有点呛人的油墨香。

1930年谢旦如创办的公道书店位于中州路2号,是地下党和进步文艺工作者重要的联络点,左联机关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就在此装订发送。

1927年12月,太阳社成员阿英、蒋光慈、孟超等人租下北四川路虬江路口一倒闭的店铺,成立了春野书店。13日,书店开张。他们在《申报》上刊登了广告:“本店出版书籍杂志、兼代售创造社、北新、开明、光华、亚东、泰东、新月及其他各大书局新文艺书籍”。实际上,他们还兼发行党内刊物。唱主角的自然是他们太阳社的成员作品,从他们开张当天的新书广告来看,第一批推出的新书有蒋光慈的《暴风雨里》、阿英的《胜利的死》、杨邨人的《战线上》。1928年,他们推出了《太阳月刊》,成为“太阳社”成员发表作品最重要的阵地。

在左翼的另一面,新感觉派的刘呐鸥、施蛰存等人,1928年在东宝兴路北四川路口创办第一线书店,翌年迁至北四川路公益坊,更名水沫书店。为了办书店,年仅24岁的施蛰存辞去了松江教职,举家搬至大兴坊5号,与戴望舒等人编辑《新文艺》月刊,就是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鸠摩罗什》和《将军的头》。

虹口,因为这些书店及与之发生依存关系的作家,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先后有出版机构83家、书店33家、出版的报纸有37种、杂志178种。今天,这些书店与书局虽然都已消失——内山书店幸好还有一块铭牌嵌在墙上,但都成了无形的历史路标,明确地指示着后来人,去探寻文明的路径,传承文化的精神。

▲四川北路上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旧址

▲四川北路丰乐里创造社出版部

END

文章来源:《虹口33个文化镜头》,有删减

讲述人:木子的左耳(朗读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