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后的感想 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一句话
2018年11月份,我有幸在厦门市湖里区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新教研、新课堂、新学习与名师成长高级研修班培训。
在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了4名专家、教授关于新型课堂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策略、教学设计策略等主题的专场报告,并深入两所学校现场观摩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听取了两所学校校长的办学介绍,感叹于专家教授渊博的知识、丰硕的建树,感动于他们敬业勤业、不断进取的学者精神。现将自己的体会分享如下: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按部就班,天天如此的工作,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常做常新的工作。前者极容易“山穷水复”陷入“老套”,后者有可能“柳暗花明”步入“新境”。因此,作为一名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力争做一名步入“新境”的教育者。正如当代教育名家、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教授在《做步入新境的觉醒者》报告中说:“优秀教师还要什么?我以为,还要步入新境。唯有步入新境,才能拥有未来。”
一、步入教育理念的“新境”
理念是教育之魂,是教学之道。在当下,提起教育理念,有一个教育名词很响,那就是“核心素养”。在研修班上,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作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的专题报告。听了报告,我对核心素养这个最新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我个人理解: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升级版,是教书育人的指南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步入教育理念的“新境”,在自己所教学科中贯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成长所需的人文素养。
二、步入课堂教学的“新境”
核心素养的落实必将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两大转型:一是由教师传授型课堂向学生学习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二是由知识掌握型课堂向学生发展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将死的知识变为活的能力。研修班上,刘伟平校长以《少教才能多学》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听了刘校长的报告,我体会到:“少教多学”是核心素养下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少教”表面是教的“量”的减少,实质是教的“质”的提高。“多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厚积”,更是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的“薄发”。“少教”其实是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学”其实是为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教师唯有步入课堂教学的“新境”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新高”。
三、步入教育科研的“新境”
研修班上,集美大学方元山教授以《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研?》为题做了教科书式的报告,让我对教育科研有了一个专业、系统的了解,对一线教师做好教育科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我的体会是:当前我们要做好教育科研,一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正如方教授所说:“教师即研究者,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育科研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观念更新,有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我们教师身处教学的第一线,有着得天独厚的第一手研究资源,我们每天干的工作其实就是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学法。我们缺少的是对研究问题的收集、研究过程的总结、研究结果的提炼。二是要改变教育科研“大、假、空”为“小、真、实”。“小”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真”就是研究的过程要真,“实”就是研究的成果要实。三是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尤其是要用好叙事研究这个研究途径。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记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故事”,并从“故事”中悟出教育的真谛。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校的内涵发展,亦是如此,只有变“他主发展”为“自主发展”,“不等扬鞭自奋蹄”,做一名步入“新境”的教育者,才能获得重生,走出自己的专业成长或办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