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作者高鹗

时间:2023-04-29 17:5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246 评论:0

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至今仍未有定论。

如果从《红楼梦》的通行本来看,大部分读者认为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但是通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的批语及《红楼梦》成书的背景,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红楼梦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开端讲述一僧一道时说:“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该批:作者自己形容。]”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当“空空道”人经过这块石头时就已经有了“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文字了。

青埂峰大石

“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作者认为自己“无材补天,幻形入世”,所以“一生惭恨”,这里的“天”应该就是指的皇天,是朝廷,也指国家。因为“天”破了,隐指国家沦陷不,所以“女娲氏炼石补天”,那些有才能的,能去“补天”的石头,都已经为国“捐躯赵国难”,独有作者“无材补天”,所以“惭恨”地“幻形入世”,因此才留下了这一部荡气回肠的著作,所以《红楼梦》更应该叫《石头记》,因为作者就是想要记录这些“补天”的“石头”的传奇故事。

结合《红楼梦》故事的时间背景,网络上大部分人认为是明末清初,我也认同这样的说法。 书中第一回因“天”塌了所以“女娲补天”中的“天”,肯定不是指清朝,那么这里的“天”应该指的就是明末,也即是书中多处说到的“末世”。因为在《红楼梦》第一回所说到的“女娲氏炼石补天”与“当日地陷东南”这两件事,结合史实真像,这里所指的“天”塌是因为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攻破明朝都城-北京城,直接造成明朝灭亡而导致“天”塌了;而“地陷”是因为后来清军攻陷南方的南明小朝廷,导致“地陷东南”。

“书中的判词判曲也都有说到“末世”这样的字样,如“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等。

从第一回中,我们如果细细地思索,就会发现,“一僧一道”与那块“石头”是指的明朝的遗民,而“空空道人”应该就是改朝换代后,即清朝时的人。“一僧一道”携那块“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石头经历了“温柔富贵乡”后,结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批语“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该批:作者自己形容。”我们是否可否大胆地理解为这里的“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其实是明朝的君王权臣,而“石头”是代指在明朝统治下的民众。

当“空空道人”质疑“这一段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与“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时,石头的回答实在是精彩绝伦。在针砭时事又字字锋芒见骨,我们来逐一鉴赏一下。

1、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甲戌侧批:所以答得好。]

批语说“所以答得好”,我也说“答得好”。中国古代汉唐走向衰败直至灭亡与明朝有很相似的地方,一是国家刚建立时都非常强大;二是国家都存在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强戚割据的严重内患;三是到末代时都有农民等官逼民反的起义革命;四是都有少数民族的入侵。

所以作者巧妙的以“汉唐”来借比明朝,实在是高明。

2、“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婬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作者以隐晦的笔法,把“千部共出一套”隐藏于“佳人才子等书”中,这里的“千部共出一套”会不会指的就是乾隆时期当权者命令编撰的《四库全书》,都是以“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并不允许有任何文人平民的自由思想的发表,以达到统治都“文治武功”的目的,这种目的不仅深深钳制了民众的思想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文字狱”。鲁迅先生就曾说“四库全书出,中国古书亡”,这是何其悲哀的事啊。

四库全书

所以在此段中,石头有句答语是这样的“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而批语也是说得非常中肯“[蒙侧批:放笔以情趣世人,并评倒多少传奇。文气淋漓,字句切实。]”

3、“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作者以此段话来表明,他所作的记述并“不敢稍加穿凿”,怕“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所以他所写的事实,结合《红楼梦》另外一书名《石头记》的“记”,也可以理解为是史实的记录。批语也说是“事则实事”。

空空道人在听完石头的答语后,“思忖半晌”又“再检阅一遍”,这时的批语是“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从这里的“世之一腐儒耳”,我们大约可以管中窥豹,“腐儒”指“只知读书,不通世事”的读书人,“石头”、“一僧一道”、“空空道人”这些估计都是作此书的作者,也即是当时的一批有志于要把明末的那一段悲惨的有历史记录下来的读书人。但是基于当时糟糕的政治人文环境,作者只能以“式 猾之甚”之笔,用“画 烟云模糊”的极为隐晦的写作手法来重现此段历史。作者又怕此记录因过于隐晦而观者“被作者瞒蔽了去”,所以才用大量的批语来为书中的大量的地方作批注,以此也显示了作者的巨大良苦用心。

又“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从这段可看出,芹于“壬午除夕,书未成”而“泪尽而逝”,批书人“余常哭芹,泪亦待尽”,他惟愿“今而后…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从这段中,我们也可以大胆的猜测,《红楼梦》其实应该是当时众多有共同志向的读书人一起通过不懈的艰苦努力接力完成的历史巨作。

曹雪芹

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应该不止一人或两人,应该是综合了当时各个领域都非常顶尖的牛人的聪明才智而汇集而成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恢弘巨作。

因本人才疏浅显,对《红楼梦》的理解不及万分之一,在此只能是班门弄斧,希望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