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初级中学 向明初级中学校长
黄浦区顺昌路徐家汇路一带有着连片的新式里弄。随着“旧改”启动,如今,它的名字是“黄浦区105地块”。
其中三幢老房子即将开始一场“短途旅行”——根据规划,这里将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新校址所在地,三幢石库门将被保留下来,完整地平移至校园一隅,记录一段城市历史,更为学生创造出教育空间。这个占地面积达10827平方米的比乐新校园,也将创造黄浦中小学“体量之最”。
与此同时,在黄浦,更多的新校园正带着老城厢独有的海派韵味,从图纸变为现实。就在上周,荷花池第二幼儿园8个班级的180个孩子,分别从学前街136号、合肥路11号两个校区搬入了位于肇周路201号的新园所。原先,“咪咪小”的幼儿园里,老师们只能利用楼梯通道和房屋外墙巧搭绳索楼梯和轮胎攀岩墙,用足每一寸空间让孩子们动起来;如今,新园所户外面积达到过去两个校区总户外面积的两倍。孩子们欣喜地发现,屋顶上还有一座花园可以奔跑!
作为全上海人口密度最高、老旧建筑最多、区域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域,近年来,黄浦区校园空间面积却持续在做“加法”,秘诀何在?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
难题1:百年老建筑 能否在校园“活”起来?
顺昌路605弄,曾经“七十二家房客”的烟火气已然飘散,藤蔓肆意爬上老房子的门楣,除了偶有建筑工人进出。“在进行历史风貌评审时,就有专家提出,黄浦区这么大规模的新式旧里全部拆除确实有些可惜,能否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结构完整的建筑进行修缮和再利用。”黄浦区教育局校产管理站工作人员小蒋指着其中一幢告诉记者,经过考证,它最初是个“医馆”。像是有神奇的缘分牵引,从当年悬壶济世到未来教书育人,百年老屋将继续滋养生命。根据规划,三幢石库门将被平移至比乐中学新校园西南角,作为图书馆、游泳馆和家长开放空间使用,它们也将连成一条短短的“弄堂”,让上海的孩子体验到父辈、祖辈童年的快乐。
其实,这并不是黄浦区第一次在校园中为老建筑“搬家”。早在2014年,为了解决教学楼的采光问题,给学生腾出更安全宽敞的活动空间,杜绝火灾隐患,位于思南路上的启秀实验中学(现向明初级中学思南校区)内,由曾经负责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工程的团队负责,一幢三层法式老洋房从操场一侧移到另一侧,并完成了90度转身。
在淮海街道,现有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周边地区学生入学需求,然而,周边历史保护建筑林立,其中就包括曾经印刷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一版的又新印刷所旧址和不远处的中共上海区委早期党校旧址。为了给教育用地腾出空间,两幢老房分别向东北和西南方向平移。如今,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高级中学即将动工,经过平移后的两幢老房和修缮保留的黄陂南路575号民宅,将成为学生触手可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说:同济创意中学 陆梓华 摄
在位于外滩源的虎丘路95号,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的改建用更有想象力的方式完成。这幢红色小楼,前身是建于1908年的永兴洋行。用黄浦区校产站重大办主任陈智远的话说,它的改建,是一个“热水瓶换胆”的过程——外墙面还原历史建筑原貌,内部则将原有的砖木结构进行逐层整体性拆除,而后再反向逐层用钢结构体系进行替换,重建新的结构体系,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完善消防设施设备。
“现有的历史建筑或多或少出现了部分损坏,需要进行修缮。我们也要对建筑内部空间与功能进行优化,使其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相匹配。”陈智远说,为了尽量“修旧如旧”,房屋外墙红砖破损程度在2毫米以内的部分,用砖粉填补;2-5毫米以内补上砖片;破损程度再严重一些,方才用砖块替代。另一方面,走入教学楼内部,感受到的则是一股时髦的“工业风”,开放和立体成为这个垂直空间的“关键词”。月相变化、海洋生物、历史年表……各学科知识以可视化的形式,出现在镂空金属板上,是隔断,也是装饰;图书馆、小剧场、创意工坊等空间都是开放的,为学生创造出更多交流机会;教室也没有“白墙”,由玻璃幕墙取而代之,让空间更显通透的同时,也允许学生自由写下奇思妙想。
难题2:“螺蛳壳”很小,空间如何变出来?
每当头顶传来“咚咚咚”的声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校长王平就知道,准是又有班级去室内体育馆上体育课了——在这个迷你的校园,室外空间仅为三幢教学楼间的狭小空地。为了确保孩子们能风雨无阻动起来,学校将原计划用作校史室的房间改装成了好玩有趣的室内运动馆,有大型“跳舞毯”,有室内高尔夫练习区,甚至还铺设了模拟冰壶场地,供孩子们体验冰雪运动乐趣。
图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将所有的户外场地铺上塑胶画上格子,让孩子们动起来 陆梓华 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运动馆在五楼,行政办公室在四楼,不过,王平觉得,虽然吵了点,但这才是校园最生动的样子。2020年,学校由嵩山路迁至位于自忠路的原区教育学院所在地。如何将办公楼变成一座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童心乐园,学校动足脑筋。运动空间不足?所有的空地都铺上塑胶,画上格子,让孩子们一下课就可以比跳远、玩跳房子。未来,几片绿叶形状的遮雨棚还将“飘”在小操场上方,这样,遇到下雨孩子们也可以走出教学楼了。绿化面积有限?就在每一个窗口种上花草,打造垂直花园。专用教室不够?原先的走廊和多间办公室被打通,组成一个宽敞的大教室,推拉门沿着天花板上镶嵌的轨道灵活移动,便可对空间进行自由分割,实现阅读、展示、小型表演等“一屋多能”。位于一楼的“摘星书屋”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这里,原先是教师图书馆,由于层高较高,设计师巧妙地将其中一部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主打低年级绘本阅读,下层则以少儿读物为主,两层之间除了有楼梯,还有攀爬网和一个转角大滑梯!“摘星书屋”的灯忽然暗了,一抬头,但见天花板上繁星闪烁。“城市的孩子很少能见到漫天繁星,校园虽然小,但是我们仍希望能让孩子仰望星空。”王平说。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螺蛳壳里做道场”体现出的是老师们的教育智慧。在上海师范大学就读时,陈智远读的是建筑工程学院。如今负责全区教育用地的规划统筹,是名副其实的“专业对口”。用他的话说,教育建筑既要掌握建筑语言,更要读懂教育语言。换言之,要为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赋予教育的温情。
图说:黄浦区奥林幼儿园花园里的运动长廊 采访对象供图
通过创意空间设计,老师们向屋顶、向墙壁要空间。“躲”在淮海路身后的七色花小学将运动场搬到楼顶,把校园围墙变成了攀岩墙;北京东路小学将过道、墙壁等优化成为学生社交平台、阅读讨论、主题学习空间;以运动为特色的奥林幼儿园,走廊上挂的不是普通的装饰物,而是一个个“摸高球”。这学期,奥林幼儿园的小花园里,一条崭新的“绿色生态运动廊”让孩子们在运动时,似乎能听到小花小草的加油声——杜鹃花和瓜子黄杨丛中长出了“双层悬吊架”,三层楼高玉兰树间搭建了树屋,吸引孩子们爬上去和小鸟打招呼,玩够了,可以选择“木荡桥”通向下一个运动设施,也可以像消防员一样顺着不锈钢滑竿垂直滑下来,完成一次对臂力与核心力量的考验。园长张颖自豪的是,奥林幼儿园的学生曾代表黄浦区3-6岁幼儿参加五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黄浦区教育局校产管理站站长李英杰透露,为了满足教育要求,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开拓地下空间,“虽然工程难度高,‘入地’价格高昂,但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校园环境局促的困境”。由于校园紧邻轨交13号线,向明中学的地下室内体育馆用了11年方才完工,使用面积达4000平方米,篮球馆、健身房、乒乓球馆、保龄球馆、羽毛球馆、体操房、体能健康测试室等一应俱全。毗邻南京路的格致初级中学将地下空间打造成校园运动及创意工坊的专属空间,气手枪、排球训练、乒乓房和剑道房等统统“入地”。
在上海市实验小学,地下空间被打造成近300平方米的“安全体验教室”,分为人体急救体验区、消防安全体验区、交通安全体验区、安全标志体验区、模拟报警体验区等不同区域,成为黄浦教育安全共享中心。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刚介绍,此外,这样的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也将在黄浦区得到推广,更多学校将拿出运动场馆、室外运动场地、图书馆、地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共享。
难题3:学校要“动迁”教学秩序怎么办?
陈智远坦言,和其他建筑工程相比,学校的改扩建对工期的要求更高,几乎是精确到天来计算,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
暑假是大修工程的“黄金期”。即便有两个月,为了留出充足的通风时间,留给施工的时间只有不到45天。不少新工艺被引入进来。例如,在对震旦外国语中学校舍做抗震加固时,施工团队使用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替代“压型钢板+稀释混凝土”的传统技术,将工期从原先的3个月缩短至45天以内,且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表现更佳。根据教学功能的变化,一些普通教室需要“转型”为专用教室,在上外附属黄浦外国语小学书法教室,抬高的20厘米地坪藏着迅速转型的奥秘——上书法课时,学生需要洗笔,施工团队将管线埋在地坪下,巧妙实现了同层排水,避免对教室结构作太大改动。
老城区的大规模旧改,为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学校升级更新带来机遇。但是,以往,若遇到学校整体改造翻新,一年或几年时间内,学生可能需要分批迁移至别的学校过渡。两所学校同处一个校园,对学校课程和活动的安排,或多或少会带来影响。在黄浦,一项创新之举开始了——在凤阳路与新昌路交叉口同福里地块上,两幢色彩淡雅的小楼出现在高楼之间,校园占地面积约9552.75平方米。这是黄浦区教育局在建的临时学校,供各校过渡使用。从下个学期起,裘锦秋实验学校和好小囡幼儿园就将首批入驻,直至两校的新校园交付。
隔着矮矮的绿化带,两校操场相连,毗邻而居,似乎能预见未来大孩子和小孩子互相张望的可爱模样。从走廊到教室,“吊顶”都采用了穿孔铝板。“过渡学校全部用了钢结构,采用浅基础的条形或筏板基础,预制装配式构件达到快速装配建造的目的,同时满足抗震、消防、日照、卫生等办学使用的相关要求。”陈智远介绍,如此一来,建设周期缩短,环境污染减少,更巧的是,开工之时正巧遇到国际钢材价格下跌,这么一算,造价也节约了三分之一。
虽然是“临时校舍”,但功能设计丝毫不马虎。好小囡幼儿园一楼均为朝南落地玻璃窗,确保教室内充足采光;教学楼一楼挑空的门厅设计了攀爬区,可以担负室内运动场的功能;积木王国、星梦空间、囡囡小剧场、乐动体能馆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延续着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孩子们的童年不会重来。对学校而言,过渡可能仅仅是两三年,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他全部的幼儿园时光。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段美好的回忆。”好小囡幼儿园园长孙敏说。裘锦秋实验小学校长冯励则捧着一份名为“小Q的奇妙新世界”的设计图。九子游戏区、作品墙、乐高墙、童言馨语留言墙……每一个角落的设计方案,有设计师的创意,更包含了孩子们在少代会上提出的畅想。“听说要搬进新家,孩子们都很期待,也拿出了自己的提案!”冯励说。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