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汤因比电子版
关于总体性理论
安德森倡导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其直接的理论来源是阿尔都塞的极端结构主义理论。
在阿尔都塞看来,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实践等要素构成了社会结构的整体,在整个社会结构下才能对历史规律做出正确、全面的分析。
而在这个社会结构当中,它的各个部分均有其独特的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在研究分析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时,都应该将其放置于整个系统中进行分析,而不能单独分析某一部分。
安德森认为在英国本土文化中从未形成过总体性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总体性理论,是后期引入英国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的科学”,是站在总体性的角度,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
在这其中,如何看待历史,如何还原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现问题,找到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总体性,马克思曾这样解读,“形式上怎么叙述与怎么去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开始研究之前,要搜集到大量而充分的材料,从中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发现形式的内在关联。
只有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后,才能被恰当地叙述出现实的实践活动。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材料被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仿佛就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与马克思上述观点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常常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没有从总体上看问题,把历史看作一个系统,放在一个系统的框架之中。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历史的,过去的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发现它们,整理它们,还原它们,对它们进行解释说明。
在这其中,如何处理好历史与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看法不一,都在摸索中前进。安德森继承和发展了阿尔都塞的社会总体论,认为在研究人类发展史中,要用总体性的视角严肃认真地考察和发现历史事实及轨迹的同时,善于总结和对比,发现其框架结构,找出内部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
第一代新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轻视
英国第一代新左派主张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去审视历史,他们一般采用归纳和实证的方法,就历史事实谈历史事实,他们认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由于背景环境有着各自的特点,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不同时期背景下的历史没有可参考性。
之前的历史对现在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研究历史仅仅是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而从中得出的经验也只针对于当时的历史,认为对历史考察研究的目的是再现和理解过去,除此之外毫无意义。
第一代新左派的代表人物汤普森曾表示:“历史学家没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也没有理论。”在汤普森所有有关历史学的著作中,他又有意避开理论,很少能找到理论的痕迹。
他们注重历史具体事件的考察,强调历史的流动性,注重历时性研究,强调历史连贯性的同时,突出不同时期的事件及人物关系等的差异性,也就是特殊性、偶然性,强调他们自身独特的价值。
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忽视了普遍性、特殊性,忽视了对历史从总体性的高度进行深层的结构性分析。进而易陷入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忽视社会结构关系对人的制约作用。
而安德森认为,在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中,是可以建立起一个总体性的理论体系的。曾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内部争论》中,安德森将自然学科气象学同历史学进行了比较。
在他看来天气的多变,与历史相比更显得毫无规律可言,但是气象学家依旧搜集大量的气象学材料,在比较分析中试图发现其内部规律,将其归纳总结,并赋予其概念性语言符号以表意,并以此去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因此,安德森非常重视抽象的理论,他认为历史学家应该像气象学家一样,不仅要对历史事实进行挖掘整理,还要在复杂多样的历史事件中,运用理论的抽象找到隐藏的普遍规律,探索出其深层结构,形成稳固的理论体系。
反过来用这些科学的理论去理解历史、指导实践、预测未来。由此可见,安德森并不完全否认第一代新做派的关于历史主义的看法,在他看来对历史材料的挖掘整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安德森对构建历史理论体系的重视
安德森认为只是简单的对历史材料进行挖掘、堆积和整理,对人类历史社会没有任何的研究意义,历史的流动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对其结构的分析和理论的建立。
在研究历史时,站在总体性的角度分析其结构并进行理论的抽象是十分重要的。
把错综复杂的历史材料放置于一个总体性的框架中,从整体出发认识部分,发现其内部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指导实践,预测未来。
在对大量历史事实进行严谨的分析同时,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就可以发现并把握历史的变化规律,掌握其社会结构关系,找到杂乱的历史材料和具体事实中的规律,把复杂变成简单,形成相对可靠的理论体系,以便更好的理解社会历史。
而且理论自身来源于具体的历史事实本身,所以理论也一样是真实可靠的。
与此同时,虽然安德森强调理论体系的重要性,但是并不完全认同极端的结构主义对历史的轻视漠视甚至敌视的态度,极端结构主义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认为结构才是最重要的,挖掘史料还原历史的过程并不重要。
强调历史的共时性而不是历时性,把具体的历史填充在结构的框架内分析,将社会历史本身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有着复杂层次的客观结构,其中各个要素必不可少,既相互影响,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不能片面地认识部分和理解部分,而应以总体性的角度去通篇认识理解,发现其无时间性的结构就是搜集和分析社会历史事实的最终目的,从而更好的理解历史和对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
显然,极端的结构主义虽然在社会结构的总体性和复杂的历史关系中的各个部分的辩证关系上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过于强调社会历史的结构,忽视了社会主体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所以这种极端的结构主义存在着一种本质主义,最终容易变为宿命论。
安德森认为,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不能通过纯粹的结构分析得到有效的说明。
在理解和分析历史时,不仅要看到历史的结果,也要看到历史的过程,理论的生成一定是和过程分不开的。
理论如果离开具体的历史,那么理论就变成了空洞的没有意义的东西,离开具体的历史过程所得出的抽象理论更是不科学的,未被证实的。
如果不能把具体的历史事件、材料和理论结构紧密结合,那么就无法真正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变化,无法得出正确经验指导我们的实践。安德森认为,这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想脱离的原因,即理论与实践的相分离。
所以在安德森看来,要以批判学习的态度对待欧洲大陆的结构主义理论,不能只谈理论,要从历史实践中严谨地得出理论,还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安德森充分肯定汤普森等第一代新左派对于历史事件的挖掘整理、还原历史、去伪存真的工作,因为这是得出科学理论的第一步,只有在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科学的理论。
安德森通过总结传统的文化主义和极端结构主义的片面性,指出一方面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不重视总体性理论的构建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忽视了历史学家所提及的经验性的问题。在批判地继承极端的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基础上,安德森建设性的提出了“温和的结构主义”。
他一方面主张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去考察历史材料,去寻求历史材料背后的规律,去更好的认识历史,把握现在,探索未来。另一方面,安德森认为寻求整体性的结构框架是以历史的东西为基础的。对历史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的挖掘整理是构建理论,发现规律的第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英]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M].郭芳,刘健译.上海:人民出版,2005.
[2][英]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M].刘北成,龚晓庄译.上海:人民出版,2005.
[3][英]佩里·安德森.交锋地带[M].袁成银译.上海:人民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