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登陆2005 抢滩登陆2007游戏攻略
1998 年7 月24 日,由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执导,梦工厂出品的《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国上映。该片的上映,在90 年代末期掀起了整个好莱坞战争片的高潮,作为当时“前无古人”的真实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成功地把观众带入到了54 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滩登陆战之中,这波浪潮甚至影响到了游戏产业,2002 年出品的《荣誉勋章:联合袭击》中,就借鉴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场作为过场动画,成为了一代游戏的经典。
《拯救大兵瑞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战争片经典
事实上,《拯救大兵瑞恩》背后的故事要更为波澜壮阔,而诺曼底登陆也成为了击碎希特勒美梦的一把利剑,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
从一场欺骗开始的拯救
为《拯救大兵瑞恩》拉开序幕的场景,是位于诺曼底的奥马哈滩头的抢滩登陆战。事实上,这一场登陆战不仅仅发生在奥马哈滩头。盟军的先头部队总计17.6 万人,共同参与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登陆战,他们从英国出发,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的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进行了强攻,成功登陆法国本土。
图为盟军在诺曼底滩头展开部队
在了解这一场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之前,先将目光回到“霸王行动”开始之前,看盟军是如何用一场欺骗来拯救战局。
自从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至大英本土之后,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带来的威胁,希特勒加紧了对东边的攻势。1941 年6 月22 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Molotov–RibbentropPact ,又称莫洛托夫— 里宾特洛甫条约),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大举侵犯。
德国向苏联发起进攻,意味着欧洲的东线战场已经拉开了帷幕。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对苏联如此地渴望,原因在于“获得生存空间”。所谓的生存空间一是土地,苏联境内广袤的土地将会为德国提供很好的战略纵深,实现对整个欧亚大陆进行全面控制的战略企图;其二是资源,苏联的巴库油田是当时世界上的重要产油区,而德军的装甲部队需要优质的石油资源供给,才能实现“闪电战”的可持续进行。
巴巴罗萨计划示意图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击败苏联能实现对英国的孤立,最终达到压迫英国投降的目的。
在这样的目标推动下,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在苏联境内不断加速前进。
从欧洲战局的总体角度来看,苏联在整个战局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德军逼近斯大林格勒的危急情况下,斯大林急切地希望盟军在西线上冲击德军防线,以缓解苏联红军的压力。
在斯大林的强烈催促之下,1942 年8 月19 日盟军仓促派出6018 人的突击部队在法国第厄普登陆,意图实施一次试探性进攻,用以试验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结果由于准备不足,加上德军守备森严,这一次登陆战造成盟军5810 人伤亡,伤亡率高达96.5% 。
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登陆的失败让盟军意识到,光靠英法两国的力量尚无法突破德国的抗衡。直到1941 年12 月8 日,美国正式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欧洲的战局的力量开始发生了转变。
美国的加入让盟军在开辟第二战场上有了足够的信心,从1941 年9 月开始,直到1943 年12 月,在英美的多次磋商之下,盟军终于把“霸王行动”推上了台面。
“霸王行动”的启动,意味着开辟第二战场的行动即将到来。
在吸取了第厄普登陆的失败经验之后,盟军统帅部认为,德军在法国沿线的部署的防线尽管十分漫长,但人手紧张的情况导致了德军在法国防线布局参差不齐,只要能通过佯攻的方式,调动德军部队露出空隙,就能增大登陆的成功率。
尽管德军在诺曼底地区防御薄弱,但修筑的工事也够让盟军深感头疼
而诺曼底便是这个最佳的“空隙”。诺曼底是盟军统帅部“钦定”的登陆点,这里的德军防御较弱,地形开阔,一旦登陆可以立即展开30 个师,可以马上集结部队向法国纵深推进。
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为了能保住这个登陆点,不让德军加强防备。盟军在行动前便开始“编造谎言”,盟军希望能制造一个“骗局”,让德军相信登陆点在加来 ,于是盟军虚构了第1 集团军群,并且第1 集团军群的编制比蒙哥马利所率领的21 集团军群数量还大,为了增加可信度,盟军甚至让巴顿来担任集团军司令。
如果说,庞大的编制能让德军相信一半,那巴顿将军的加入,就让这个“谎言”有了更多的可信度。
作为曾经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巴勒莫的男人,巴顿绝对是让德军颇为关注的热点人物,让他来担任集团军司令,足以让德国人打起精神来设防。
巴顿将军名声在外
盟军的骗局起到了效果,在这个骗局的影响下,德军调集力量强化了加来一线的防御,而对于离英国较远的诺曼底地区,德军则坚信盟军并不会在此登陆。这个部署为即将到来的D-day 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最长的一天”
对于盟军来说,登陆日这天绝对是“最长的一天”。
1944 年6 月6 日,盟军打响了诺曼底登陆战。当担任主攻任务的美陆军第7 军团与第5 军团登上滩头的时候,他们发现德军的“希特勒撕布机”--MG42机枪正在疯狂地吐着火舌向他们倾泻而来,躲避不及的士兵们被德军机枪击中倒在了沙滩上,而剩下的士兵则在滩头找掩体,艰难地前进,这种场景在奥马哈滩头和犹他滩头尤为激烈。
这些在登陆艇上的士兵们并不知道,他们将会迎来怎样的一场磨难
电影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约翰米勒上尉隶属于美国陆军第2 和第5 游骑兵团组成的‘ 临时游骑兵群。游骑兵在整个诺曼底登陆期间,被归入第5 集团军群之下,他们负责左翼的攻击任务。在德军第352 步兵师的猛烈攻击下,游骑兵顶着炮火艰难地在滩头前进,最终成为了突破德军防线的重要力量。
然而,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之惨烈的,游骑兵群第2 营C 连就因为登陆作战的死伤惨重而被迫解散。
游骑兵在诺曼底登陆期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滩头部队的牺牲很大,但深入后方的伞兵也并不好过。
在D-Day 开始之前,盟军统帅部就计划用空降兵来阻击德军对滩头的支援,在敌后建立防线形成对诺曼底地区的战略合围。
负责对诺曼底地区空降任务的是美第82 空降师、美101 空降师及英第六空降师。
三个空降师负责在登陆地区的两侧纵深空域进行空降,阻截德军对五个海滩的支援,在后方抢占战略要点,压缩德军的生存空间。
三个空降师进入战场后,很快就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他们凭借着机动作战迅速打乱了德军在海滩防线后方的部署,成功阻击了德军驰援前线的预备队,为登陆部队成功登陆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空降师成为了诺曼底登陆的“探路人”,图为101空降师506的伞兵
但是,对于德军来说,他们没有抓住机会,情报的缺失,战局的判断以及布防的懈怠,让盟军抓住了战场的主动权,在被隆美尔称为的关键24 小时里,德军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步步越走越远。
在D-Day 当日,除了滩头前线的防御部队外,德军并未能真正组织起反击,派出的24 辆四号战车也因为准备不足在卡昂被英军击退,而后续赶到的第21 装甲师主力部队,在反击过程中,由于惧怕盟军空降部队的夹击而仓皇后撤(事实上,飞跃21 装甲师头顶的飞机只不过是为了给在盟军空降兵空投物资而已),这就给了盟军继续推进的机会。
图为德军第21装甲师
尽管,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在6 月7 日组织大规模的反击,但是盟军大批部队如潮水般涌入诺曼底地区,并且已经在滩头建立起了反击阵地,加上制空权和制海权已经落入了盟军的手中,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已经没有了任何战术上的优势,在盟军的炮火袭击和地面部队的围剿之下,反击的德军损伤惨重,不得不逐步后退,固守待援。
8 月19 日,盟军大部队渡过塞纳 -马恩省河,诺曼底登陆作战结束。由此,盟军顺利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盟军进入法国境内,也意味着希特勒的称霸欧洲的美梦已经被重拳击碎。
从此,西线曙光初现。
西线曙光初现
诺曼底登陆战,是盟军在二战中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战略防御转入到了战略反攻阶段。
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希特勒已经陷入到了两线作战的困境之中,这也直接导致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最终覆灭。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是两线作战的核心关键,而纵观整个诺曼底登陆,其中最为中心的要义便是“合作”。
斯大林将诺曼底登陆称之为“头等业绩”,它是二战中苏美英三国合作胜利的产物。首先,为了达成整个战役取胜目的,苏联、美国及英国在不同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配合,就苏联方面而言,加紧对东线战场对德作战的力度,有力地牵制了希特勒的注意力,为美英在渡海作战准备工作中赢得了时间;就英国方面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前沿阵地准备,为登陆作战提供了良好的作战支持;就美国方面看,美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抢滩登陆作战提供有力的战斗力支持。
诺曼底登陆是欧洲战区的“头等业绩”
其次,联合作战的理念也被搬上了台面。从前期空降作战到抢滩登陆,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及集团军群的密切协作,为整个战役的顺利推进立下汗马功劳,也在这次战斗中,多个著名的部队扬名立万,例如游骑兵及101 空降师的故事都被日后的好莱坞大佬们搬上了荧幕。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目的性一致,作战分工明确,也为二战后期盟军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来看,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之间在战胜纳粹上达成了一致,也正是这种意念的一致,意志力的一致才能突破希特勒所吹嘘的“牢不可破的堡垒”。事实上,从三者的合作意念达成后,希特勒也隐约感到自己的失败即将会到来,因为纳粹德国的弱点在盟军的通力合作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不管是紧缺的资源还是已经非常疲惫的战斗人员,德军的“闪电战”在面对紧密合作的对手时,是无法取得任何优势的。
盟军成功夺下诺曼底
回到电影来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深层次意义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拯救与被拯救的故事,但故事的本质意义,是探讨战争中“合作”的意义。
当米勒上尉带领游骑兵们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瑞恩所处的101 空降师所属部队的战斗区域时,这两个诺曼底战场的主力部队的士兵们选择的不是撤离战场,而是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德军的部队前进,为集团军作战赢取时间。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合作,才使得最终的胜利的天平向盟军倾斜。
关键时刻,他们选择并肩战斗
尽管作战的过程很艰辛,尽管身边的战士们一一倒下,尽管就像电影最后的桥段一样,米勒上尉重伤之下无助地拿着手枪向驶来的德军坦克开枪。但这些都无法阻扰胜利的来临,当美军的飞机投下炸弹将德军坦克击毁的时候,他们都知道,最后的胜利必将会属于那些勇于战胜法西斯的人,必将属于合作驱散阴霾的队伍。
米勒上尉用手枪向驶来的坦克还击
或许,拯救的不仅仅是瑞恩,更是正义吧!
最后,附上瑞恩的回眸一望
参考资料:
1. 《妥协、合作与胜利— 回眸诺曼底登陆胜利60 周年》;黄世相,杨捷;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5 月
2. 《登陆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兵种作战系列) 》;赖小刚;新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