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寓意 守株待兔寓言的寓意

时间:2023-04-30 05:0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758 评论:0

《成语故事》(第1辑,全20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编,武建华、王祖民等绘,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定价240.00元/套(全20册)

在我看来,成语是汉语言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高度浓缩且极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俗常用,家长里短中都难免都会蹦出几个来;它广阔无边,再有学问的也总会遇到不明白甚至弄错其义的生涩词汇;它连接古今,简单的几个字却饱含深意,活脱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增长不少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学生时代的我就非常喜欢成语,清晰地记得,高中时候央求父亲专门买了一本成语词典,当时真是视若珍宝,如今竟愧感没有全然深挖学习,荒废了多少时间。

成语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宝库,里面囊括了包罗万象、浩瀚无边的素材和内容。如若对孩子进行成语认知学习和语言启蒙,就必须从这个宝库里精心挑选,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并与孩子实际生活有连接,只有这样的故事才容易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并不断丰富他们对词汇和语言丰富性的认识。教科社出版的《成语故事》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细致,第一辑共20本图画书,每一本讲述了一个成语故事。尤其是在故事的选择上,均选择了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对成人来说更是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非常适合对3-6岁儿童的学习启蒙。如盲人摸象、拔苗助长、囫囵吞枣、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磨杵成针、井底之蛙、狐假虎威、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胸有成竹……小故事里蕴含大智慧,家长们容易讲,孩子们容易懂,只有陪伴孩子阅读的父母才知道优选故事的重要性。

除了故事的选择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成语故事》最大的亮点则是通过图画绘本来讲述成语,这就非常符合幼儿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征,也是该套书最高明和特别之处了。这套书的图画非常特别,有一种典型的传统文化之风格,画面和色调古朴、雅致,结合故事内容,画面形象也非常地有趣可爱。比如盲人摸象里不同体格特征的盲人,瘦瘦的、胖胖的,高个子、矮个子,健壮的、年老的,在画家的笔下生动演绎,不同人的不同体征都得以凸显出来,阅读中我和孩子还一起模仿着不同盲人去摸象的画面,又多出很多趣味和欢声笑语呢;比如叶公好龙里那个憨态可掬的叶公,平时悠闲自在,在看到真龙的时候却是甩着长袖仓皇逃跑,光是看着背影,就让人忍俊不禁。最重要的是,这些图画与故事内容非常匹配和契合,我4岁的女儿,即便是不认识几个字,只是看着图画也能讲出一个故事,画面的连贯性和表现力由此可见一斑。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儿童情趣的成语故事,陪孩子阅读后,这就是我给出的源自本心的评价。

成语故事从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古代诗文和当时的口语中产生。很多跨越时空,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陪伴孩子读《成语故事》,对孩子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也会带来有益的启迪。从“半途而废”“磨杵成针”学习不懈坚持,从“滥竽充数”“守株待兔”学习脚踏实地,从“拔苗助长”学会等待,从“囫囵吞枣”学习深入研究。其实,在陪孩子阅读的时候,我并不涉及这些故事背后的含义,只是在讲一个四个字可概括的故事,可是我惊喜地发现,当我和孩子一起读完整个故事,孩子自己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比如,掩耳盗铃的人怎么都想不到他捂住的只是自己的耳朵,又不是别人的耳朵,结果是自己骗自己;郑国人去买鞋,不自己试试,却非要回去取量好的尺寸,他的做法还真是奇怪呢。

文章评论